崇祯二年(1629年)代庄王
朱鼎渭死后,代王传承情况混沌不明。《明史》记载朱鼎渭嫡第一子朱彝某袭封代王,接下来是朱彝某嫡第一子朱传㸄袭封代王,即朱传㸄是朱鼎渭嫡长孙。但不仅朱彝某名字失载,连谥号、年代亦未被记载,因此这条记载颇为可疑。据清顺治年间所修《
云中郡志》记载,朱传㸄之前还有端王、穆王二王。而据明崇祯年间礼部侍郎
陈子壮的相关奏疏,朱传㸄之前的代王叫朱传𤑍,死于崇祯七年(1634年)。由此可知,朱传𤑍为代穆王,应为朱传㸄之兄,因其无嗣而兄终弟及。朱鼎渭之子朱彝某则是代端王(很可能是追封),应为朱传𤑍、朱传㸄之父。而明朝有诸王服丧完毕才能袭封的惯例,比照其曾祖
朱鼐钧的袭封间隔,朱传㸄应于崇祯九年(1636年)左右袭封代王。
朱传㸄袭封之际,正值明朝大厦将倾之时,大同亦岌岌可危,这从他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呈上的一封奏疏即可窥见。在这封奏疏中,他极力描述大同一带朝不保夕之状,不仅受到清朝威胁,而且也有农民军逼近,他的祖母和母亲昼夜号泣,所以他恳请将已调至
山海关外隶属蓟辽总督
洪承畴麾下的大同总兵
王朴及其所率部队调回。但崇祯帝认为王朴不应刚调到关外就撤回,因而拒绝了朱传㸄的请求,并允诺等战胜清军就将王朴调回。然而翌年明军就在
松锦之战中溃败,王朴亦被处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因大同守军缺饷,朱传㸄捐了四千两。翌年,李自成的大军进入山西,逼近大同,人心惶惶,朱传㸄于二月十九日召集巡抚
卫景瑗以下官吏于代王府中开会,讨论防守事宜,然而军饷已捉襟见肘,朱传㸄便奏请崇祯帝“不拘何项银两,速发数千万,方克
有济”。崇祯帝接到这封奏疏已是三月初九日,而大同已于三月初一日在总兵
姜瓖的内应下失守。在李自成滞留大同的六天里,朱传㸄遇害,代藩上下四千余口亦被屠戮殆尽。
某些史料对朱传㸄的下落有不同的记载,如
冯梦龙《
燕都日记》称李自成攻北京前“对彰义门设座,晋王、代王席地坐其旁”,此说后被多种史料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