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入流,汉语词汇。拼音:wèi rù liú 中国明、清时期,“从九品”之外的官员
品级,称为未入流。见《明史·职官志一》:“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我屈着指头算道:‘降级是降正不降从的,降一级便是八品,两级九品,三级未入流,四级就是个平民。’”亦省作“ 未入 ”。
隋以后不入九品的职官称
流外。流外也分品级。京师官署吏员,多以流外官充任,经过考铨以后,可以递升流内,唐时称为“入流”。宋沿唐制,诸司吏员出缺,通过考试选补。专掌流外官铨选的称为“流外铨”。流外官在明清称为“未入流。”
中央官制中翰林院孔目,
礼部铸印局大使,
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各部院库使,各部院无顶戴笔帖式,内务府库掌、监造各部院寺经录。地方官制中的县典史。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
牐官、道县仓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