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eiro)是木樨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
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侧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无毛。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
苞片宽卵形,质厚,无毛;花梗细弱,花极芳香;
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果歪斜,椭圆形,紫黑色。9-10月上旬开花,翌年3月结果。花色的变化是因开花时间而不同,同一植株上的花有白色、淡黄色和黄色,纯白色的属初开的花,即将凋落的花呈黄色。
截止到1992年,根据栽培的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eiro)其极大部分花序簇生于叶腋,而在原始文献中,Loureiro(1790)却把花序描述为近帚状“Flos……racemis brevibus, sib-fasti-giatis, axillaribus, & terminalibus,…”。此外,De Candolle (1844)描述为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短,腋生“corymbis paniculisve axillaribus brevibus…”:Spach 描述为簇生花序“fasciculus”,近代大量文献都如同 Spach 的描述“花序簇生于叶腋”。《中国植物志》编委们在查阅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大量标本中以及观察庭园栽培植物中,仅发现少数标本的花序近帚状,俗称四季桂(小灌木,高1.5-2.0米,一年中可开几次花)。按命名法规,具近帚状花序的植株应为原变种,但除了花序有所不同外,其他特征包括营养体和花的结构等与非帚状花序的植株基本一致,故未立其他变种,仍作同一种处理。
在园艺栽培上,由于花的色彩不同,有金桂、银桂、丹桂等不同名称,不同学者给予的等级也不尽同。经观察,花色的变化是因开花时间而不同,同一植株上的花有白色、淡黄色和黄色,纯白色的属初开的花,即将凋落的花呈黄色,由于花的颜色不稳定,故《中国植物志》也未另立其他变种或变型。
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
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厘米,宽2.6-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6-8对,多达10对,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叶柄长0.8-1.2厘米,最长可达15厘米,无毛。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
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
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
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
药用:木犀油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或以上。木犀油还有增进胆汁分泌,增强消化系统功能,预防老年人大脑衰老,促进婴幼儿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等作用。木犀油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能有效地避免因脂肪被氧化而发生的细胞老化所带来的色斑、皱纹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