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村位于
贵州省德江县合兴乡西南面,地处北纬28℃00′~28℃38′、东经107℃36′~108℃28′。距乡政府所在地17千米。距县城49千米;东面是本乡龙溪村、南面是思南县宽坪乡,西面是复兴乡,北面是煎茶镇。 境内扶阳古城遗址是唐宋扶阳县城还是明皇室后裔建,遗址由上、中、下3个古寨组成,坐北向南,依山傍水而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寨和下寨,其整体规划布局规模宏大,一律纵横扩展,错落有致,以一个个大院落相连而构成浑然一体的建筑群,显示出建设时的规划理念和建设凝聚力。
建制沿革
据史料记载:
扶阳县建于隋朝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属庸州、后属思州,唐宋属
费州,废于宋代。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三页载:“扶阳在扶水之北。”
《元和郡县图志》载:“
扶阳县,中下。东南至州(
费州)八十五里。武德置,属思州,贞观四年属
费州。”
《旧唐书》载:“扶阳。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新唐书》载:“
费州涪川郡,下。贞观四年析
思州之涪川、扶阳,开南蛮置。土贡:蜡。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县四:涪川,(中下。武德四年析务川置。贞观四年以
黔州之相永、万资隶
费州,十一年省。)扶阳,(中下。)多田,(中下。武德四年置,隶
思州,贞观元年隶务州,八年来属。)城乐。(中下。武德四年招慰生獠置,隶
思州,贞观元年隶务州,八年来属。)”
嘉靖《思南府志》载:“废
扶阳县。 《元志》云,在府西北八十里。隋于扶水之北置县,属
庸州。唐属
费州,宋废。”
《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载:“
扶阳县,隋置,唐初因之,后废。故治在今
贵州思南县西北八十五里”。
此外, 《旧五代史》 、 《太平寰宇记》 、《舆地纪胜》 、 《武经总要》 、 《读史方舆纪要》 、 《贵州通志》 、 《贵州古代史》等史籍均有
扶阳县的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扶阳县城距离东南方的“州”城八十五里,(该“州城”指
思州呢还是
费州?)扶阳县在历史上隶属于思州只有短暂几年时间,自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至宋废一直隶属于费州。李吉甫所指“州”应为
费州无疑。费州城址在今
德江县潮砥镇官宅村(见德江县志)。“东南至州八十五里”,即扶阳县城在费州城的西北方八十五里。按费州城西北方官路八十五唐里(1唐里等于180丈,1丈合今制307厘米)测算,该城址在今
煎茶镇到
合兴乡一带。
民国时期叫旋厂,建国后改名朝阳村。
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行政区划
辖14个村民组(长岗、领岗、高山、香林、上元、青林、中元、下元、朝阳、登科、洞沟、大坪、艾坪、泥坪)
地理位置
地处北纬28℃00′~28℃38′、东经107℃36′~108℃28′。距乡政府所在地17千米。距县城49千米;东面是本乡龙溪村、南面是思南县宽坪乡,西面是复兴乡,北面是煎茶镇。
气候特征
朝阳村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地面上的娄山山系(乌江以东为武陵山系,乌江以西为娄山山系)。全村地貌山峦重叠,群峰挺拔,地势南高北低,坡度较缓,属喀斯特地形脆弱环境。村民依山而居,最高海拔1285米,最低海拔684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村年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夏半年(4月-9月)735小时,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时。最多年1292小时,最少年907小时。年降雨量1230.7毫米,最多年1747.3毫米,最少年824.5毫米。日照时数与年温度变化基本同步。各月日照数与温度的升降比较协调,主要作物生长期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好,年均气温16.1℃,1月份最冷,平均5.2℃;7月最热,平均26.2℃。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以一日内最低气温小于0℃的天气日数作为霜冻标准,平均初日为12月10日,终日为2月14日,年均67天,无霜期达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6MM,水资源适度,但水利设施落后,主要依靠“响水岩”泉水灌溉,可灌溉面积250余亩,因设施落后,人畜饮用水极为困难。
植物资源
农作物主要是:全村农作物品种96类342个,其中水稻73个、玉米18个、小麦20个,大豆12个、杂豆10个、蚕豆5个、小谷3个、高梁2个、油菜24个、薯类16个、花生2个、向日葵5个、芝麻2个、酥麻1个、荞麦2个、烟叶12个、蔬菜76个、绿肥3个、水果54个、茶叶3个、桑12个、中药材13个、其他品种14个。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黄豆、杂豆、红苕、洋芋、高梁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向日葵等。主要蔬菜类作物有白菜、萝卜、芹菜、牛皮菜、青菜、南瓜、四季豆等。
植物树种主要是:有马尾松、华山松、黑松、云南松、杉木、柳杉、柏木、侧柏、罗汉松、银杏、樟树、楠木、枫香树、黑核桃、红桦、白桦、苏铁、厚朴、桑树、毛红椿、五倍子、枇杷、石榴、漆树、柚树、桃树、樱桃、桂花、梧桐树等。有慈竹、楠竹、斑竹、箭竹、淡竹、金竹、苦竹、黄杆竹、毛竹、刺竹等竹类。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紫楠、铁坚杉、三尖杉、木瓜红、檫木、天麻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紫薇、红豆杉、水杉、樟树、红椿、香果树、楠木、杜仲等。
动物资源
主要家畜有:猪、牛、羊、马、骡、犬、猫、兔。家禽:鸡、鸭、鹅、鸽子。鱼类:草鱼、鲤鱼、鲢鱼。昆虫类:蜜蜂、蚕。
人口民族
2010年,全村总人口654户2253人
综述
全村农业虽然经过结构调整,开始由传统型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但目前产业层次和生产力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总体效益低等现状仍然客观存在。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218.08吨,人均占有粮394.2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产烤烟20吨,年产值20万元;养殖业以生猪、山羊为主,2010年年末大牲畜存栏795头,生猪存栏4052头、出栏1500头,山羊存栏100只,出栏20只;家禽存栏2120羽,年肉内总产量85吨,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
教育事业
旋厂小学、朝阳小学
旋厂小学老师朱克松,他用赤诚的热情在山村教坛苦苦耕耘了26个春秋,用宽广的胸怀渡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用满面的微笑启蒙了一个又一个懵懂儿童。他的学生中,考入国家重点院校的有20多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有数百人。
为了改善学校条件,他多方筹措资金,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先后修建了厕所、辅助用房,硬化了校园的梯步、活动场所和篮球场,增添了3个花坛和150套课桌,现在的旋厂小学已绿树成荫,花香校园。
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旋厂小学捐赠图书560册,价值人民币10000多元。
铜仁复烤厂捐赠校服114件,书包93个,是脑2台,乒乓球台2个,折合人民币30000元。
医疗卫生
朝阳村卫生室
企业
德江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德江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公司于2009年6月,位于风景秀丽的神秘之城—德江县合兴镇隋唐“扶阳古城”遗址景区内,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生态旅游、茶叶技术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公司现有初制、精制茶叶加工厂各一座,占地面积16亩,年产能500吨以上,配置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于2013年7月通过QS认证。2014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了开发生产一流茶叶产品,公司特聘请西南大学茶叶专家作为公司常年技术顾问,并与贵州贵茶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以我公司的“白兰春·玉蕊”为原料提供给贵州贵茶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绿宝石”品牌,我公司目前正在筹备一条“红、绿、白宝石”全自动化生产线。
公司拥有茶园基地共4050亩,完全按照欧盟有机标准进行管理,并秉承以人为本,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按照“抓基地、重管理、树品牌、创市场”的发展思路,以“优质、绿色、生态、天然”为产品生命线,着力打造高品质“白兰春”牌“银针”、“雪芽”、“玉蕊”等梵净山系列茶。
企业荣誉
2012年5月,公司生产的德江白茶“白兰春”、“玉蕊”、“雪芽”分获中国西部茶博会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
2013年6月,公司生产的白兰春牌·雪芽、白兰春牌·白茶分获第二届中国武陵山生态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
2013年8月,公司生产的白兰春牌·银针、白兰春牌·雪芽同时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
2010年12月公司茶园基地被省农委认定为“无公害产地”。
2010年公司夏秋茶通过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验达无公害农产品(茶叶)标准。
2011年5月公司“扶阳云雾茶叶”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2010年10月,公司分别被认定为“贵州省铜仁市扶贫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风景名胜
境内有26万平方米的隋唐扶阳古城遗址一座,有县衙、书院、永盛寺(又名:朝阳寺,福国寺)、古墓、古石桥等多个历史景观;有夫妻泉、香炉山林海、1000亩茶山、鬼斧神功的娘子洞溶洞等自然景观;有优美的原生态花灯,豪放的山歌,缠绵的土家情歌,忧伤的土家哭嫁,古朴的傩堂戏等民族民间文化。
古遗址南面朝阳山半坡有一寺庙,称朝阳寺或永盛寺。寺庙距古遗址约2 千米,处在小水河之上,始建年代不详。据道光《思南府续志》载:“朝阳寺,城西八十里,安属(安化县属地),寺最古。”据寺庙碑文记载,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主持人共39 世,如果每一世按25 年计算,其年代可上推975 年,寺庙有可能始建于唐懿宗年间或以前。
历史遗迹
旋厂遗址群位于德江县西南部合兴镇朝阳村、丰林村一带。朝阳村原本称之为“旋厂铺村”,乡村区划调整中将其改为“朝阳村”。根据碑铭记载,在雍正至乾隆时期称之为“旋场”,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覃家许氏墓仍记载为“旋场”。此后演变为“旋厂”,其中缘由不详。涵盖今朝阳、丰林两村,其核心地带包括上、中、下寨及赵家寨一带,从现存遗存来看,中寨地位最为突出。遗址群东倚香炉山,西南为朝阳山,东北为长岗岭,北边山势陡峭,形成一个“山由香炉而来,水由合凤而去,四面环山”的封闭地理空间。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中寨-坨里核心区约1.2平方公里。其核心区海拔870余米,最高为东部香炉山,海拔约1200余米,最低为西南部冒水河河谷,海拔约760米。该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于2015年公布为铜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谜团一
朱氏族群之谜
古城建设规模巨大,寻常人家不可能完成,如今古城里1000多名姓朱的居民以及城里众多的明朝时期图案,让后人猜测,这里是明朝皇室后裔的流亡之地。在众多说法中,专家更偏向于福王朱由崧之子以及建文帝朱允炆的猜测。
在古城尚未被世人所知时,当地人称古城为“福王城”,这样的名字让人们猜测:这是明末年间福王朱由崧被清军杀害之后,皇宫待卫陈登榜救出朱由崧之子朱兴现,躲开了清军的追杀,逃到此处,在此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然而这样的说法依旧充满疑问,陈永波告诉记者,在明末清初年间,贵州属于吴三桂的统辖范围,按照常理,吴三桂是不可能允许朱由崧之子在自己眼皮下生存的。
在疑问尚未被解开的同时,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建文帝朱允炆,认为他在被永乐皇帝打败后,并没有死于火灾,而是与众多的大臣一起逃离皇宫,来到了这里。也只有建文帝,才能有庞大的家产打造古城。
古城建设之谜
谜团二
古城建设之谜
大型学堂之谜
根据后人计算,古城的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陈永波说,那时一个普通县城的人数在2万人左右,而古城的规模,即使是一个县城的人全部出动,也不可能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完成。
行走在古城中,庞大的石头格外引人注目。一块块料石加工精致,当中全部用河沙填充。根据估计,目前已经开发的6万平方米主体遗址,其需要的河沙就在12万担以上,而古城所在的位置是扶水河上游,这里少有河沙沉淀,要取沙只能从3公里外的扶水河搬运。12万担河沙,按照每天500个劳动力计算,再加上开采、搬运、修造等程序,需要持续建设7年方可完成,如此巨大的劳动力,究竟从何而来,这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空间。
谜团三
大型学堂之谜
明朝古墓之谜
关于贵州的汉化教育推行,后人多将其归功于奢香夫人。然而在扶阳古城里发现的一座大型学堂,很可能改变这一观点。
这是一个距离古城前门不到1公里的学堂,面积大约在30平方米左右,学堂里高挂着一块大匾,上面用金粉镶刻着“玉堂宝书”四个大字,显示出这是一座非凡的大型学堂。由于后人相信古城内居住的是中原皇室一族,因此可以判定,在学堂里进行的也是汉化教育。
学堂的发现,让人们又回归到最初的问题:究竟是何人在此大兴学堂,又是哪些人在这里上课?
谜团四
明朝古墓之谜
在目前开发的主体遗址中,两座明代古墓的来历也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记者看到,这是两座前后距离相差3公分的古墓,上面刻有龙凤图案以及明朝官员、侍女的模样,显示出墓碑主人尊贵的身份。古墓顶部,一座刻有“日”字,一座刻有“月”字,合在一起便是“明”。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两座古墓中,位置稍向前、上面刻有“龙”形图案的古墓,是一位张姓女子的坟墓;而旁边稍微靠后,上面刻有“凤”形图案的才是男性坟墓。
在当地,居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这两座古墓的故事:这位张姓女子是当地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妾,而旁边的男性是这户人家大夫人的儿子,两人相爱,却为世俗不允。男青年暴病离世,张夫人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家。人们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于是修建了这两座墓碑,希望他们来世可以调换性别,自由相爱。
不过陈永波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他更愿意相信这两位墓碑的主人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在此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而当中,这位张夫人占有绝对的统治权。墓碑上的一系列明朝图案,也是张夫人在警示她的后人,别忘了自己明朝皇族身份。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