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利用
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与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以二里头遗址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东亚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早期“中国”形成的过程。全书既有宏阔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小到二里头王都内
遗迹遗物的描述,大到对
全球文明史总体
框架,以及距今万年以来的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历程的勾画。
《最早的中国》是一部考古普及著作,所以它的内容、布局甚至文字编排都是向考古普及靠拢的,非专业人士读起来也感觉很“舒服”,不乱。同时,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部书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能够激发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而且,这部书将中国早期文明与世界其他古文明进行比较,以此深化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这在当下的中国考古学界是不多见的。另一方面,很这部书不仅讲述了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也描写了中国考古学界近百年来是如何探寻“不为文献所记载的中国”。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8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结业。199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徐苹芳教授,专攻城市考石学。1996年获博士学位,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为
日本驹泽大学、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
关注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
考古学研究。先后参与主持过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宫殿区的发掘,主持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钻探与发掘、
洛阳盆地区域考古调查等田野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