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窑
陕北民间风俗
暖窑是陕北地区特有的民间风俗,在朋友建成乔迁新窑洞时进行庆祝恭贺活动;虽然现今的人不建窑洞,喜欢住平房,楼房,但乔迁新居时暖窑这种风俗却一直没有改变。
习俗由来
人们盖了新房在乔迁新居时也都要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因为乔迁新居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陕北由于气温低比较寒冷,人们希望自己的窑洞再能够暖和些来抵挡冬天滚滚而袭来的寒流,于是人们把这庆贺乔迁新居的活动叫为“暖窑”。
庆贺活动
暖窑是一种庆贺、恭喜的活动,在刚刚搬进的新窑的前一天晚上,村前庄后的邻里邻居和不少的亲朋好友会拿着烟酒,电器餐具或“乔迁大吉”、“心想事成”、“室雅人兴”等条幅、镜屏、字画赶到主人家的新居来欢庆贺喜。作为主人家,首先要布置好新居,门上张贴对联,并准备好丰富多样的酒菜及饭食,隆重地招待前来的每一位“暖窑”者。等大伙们到齐后,在一阵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响过之后,隆重的暖窑仪式正式开始。首先主人家用上等白面压一锅又长又细的饸饹,炖一锅油大味美的肉臊子汤和预先准备好的美酒、好菜、香烟,一一地端于早已擦得干干净净的桌子上,任凭大伙吃喝。作为每—个前来的暖窑者,心情也无比高兴,所以入了酒席也吃个痛快、喝个开心,一个个大口大口地吃喝,高喉咙大嗓子地叫唱,场面热闹非凡,不到个大半夜难以收场。当大伙们饭饱酒足后,整个也觉得这窑洞确实暖和起来时,这家人的新窑便算正儿八经地暖过了。而在城镇,有的把暖窑者请到饭店设宴招待,并摄录像,雇吹手,那就更热闹了。
从此以后,这一家大小人口住在这崭新的窑洞里养儿育女,发展生产,祖祖辈辈儿女满堂,幸福美好,有吃有穿,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民俗含意在里头,所以,在陕北无论谁家乔迁新居,没有一家不郑重其事地举行这隆重的“暖窑”仪式。
相关传说
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施政不力,没有建立强硬的国家机器,不能有效统治全国,以致军阀袁绍等人割据为王对抗皇室,最后演变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徐庶本是一位惊天才子“隐居乡间”,刘备作了蜀国君主后,他投奔旗下,被刘备重用。
曹操早有心思重用徐庶,不料晚了一步,徐庶被刘备抢走了。曹操也非等闲之辈,他明察暗访,得知徐庶之母乃烈女,更为非凡才女。曹操苦思冥想,终有妙策在胸,即着人把徐母请到营中,尊为上客。设数人专侍徐母,暗中观察老太太饮食起居,每日之所作所为,察其特长爱好。不长时间,知晓徐母每天最大的嗜好是写字,书法技艺高超。曹操则秘密派一人观察徐母之书体,背过徐母苦练临摹之功。待此人完全熟稔徐母书体艺技之后,曹操以徐母口气拟出文稿,让那人书写出来,又将此函辗转托人交到徐庶手中。
徐庶阅过母亲手书,遵母命“速归曹操幕府”即向刘备告辞,刘坚决不让归曹。徐言母令难违,向刘出示老母手迹。
刘一看徐母真迹,无言以对,遂忍心割爱,准许徐庶东去洛阳。徐庶起身之后,刘关张三人率兵将护送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刘备不忍分手返回。
徐言:“千里送君总有—别!使君回去吧!徐即加鞭坐骑,绝尘而去。徐庶顺路转弯之后,加之树林阻遮视线,刘等将士再也望不见徐的身影。刘即急令官兵伐树毁林,以观望徐庶的去向。徐回首观此情景,大为震惊,随折身又拜见刘备:“吾非高才,我荐—英才,你去卧龙岗把孔明请来!”
徐庶到达曹操营府,见到母亲后,母大惊,言道:“你怎么要来这里?”徐答:“这是你的亲笔信召我归曹。”母说:“我根本没有给你写过信,这是一封假函。”徐母气恨孩儿中了奸计,教训徐庶投奔刘备是归附明君。
在徐庶洗漱用餐之时,徐母潜入房中,悬梁自尽。
母亡后,徐庶连续三个昼夜守灵坐草,埋葬前一天的晚上,几个友人前来给徐母烧些纸钱,到灵堂后不见徐庶,几个人到处也找不见徐庶。后听别人说,天黑时分看见徐庶向母亲的墓地走去。
数位友人又相随赶到徐母茔地。怪哉:徐母墓穴周围仍不见徐庶的影子,友人们万分无奈,只得大声呼唤徐庶的名字,隐约听见微弱的应答声音从墓穴里传出来。众友人面对墓穴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呀!明天安葬老母,你咋不在灵堂接待前来祭奠的亲友?”徐庶从墓下的土窑中爬出来说:“正因为明天老母归葬,我见放置棺木的窑洞太潮湿,今夜我在湿窑内温暖一夜,以减少潮湿之气,让先慈少受些寒冷。友人们惊呼道:“原来你是在暖窑呀,真是天下少有的孝子呀。”
这就是乡间丧事民俗中“暖窑”的起源故事,长期以来家人亡故之后,在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在土葬地区,三姓人要到墓穴“暖窑”,不过早已演绎为象征性地在墓坑底部燃火焚香等,并不睡在放棺的小土窑之内。
参考资料
“暖窑”的来历.运城新闻网.2012-12-11
暖 窑.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4-29 13:00
目录
概述
习俗由来
庆贺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