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克利特语
中期印度的俗语
普拉克利特语,(巴Prākrit),中期印度的俗语,分为古、中、今三个阶段。
中期印度雅利安语的总称。是相对于标准梵语的各地俗语。亦即中期印度标准梵语之外的所有雅利安民众的方言。然此系就广义而言,若依狭义的尺度,则普拉克利特语具有三义,(1)指 mahārāṣṭrī,(2)指其他梵文戏曲所用一切俗语的总称,(3)指耆那教文献等所使用的俗语。今之所述,系指广义的普拉克利特语。依其成立年代,可分成古层、中层、新层三阶段,兹分述如下︰
(1)古层︰成立于西元前六世纪至西元后二、三世纪,属于此层者有四,即︰
{1}印度各地刻文上所发现的语言︰以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法敕的用语为首,包含至西元二世纪为止的刻文上的语言。此中以三十余种残存于印度各地的阿育王法敕最为有名,而且数量最多,但其用语随地区之不同而略有差异。
{2}佛教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最有名的是巴利语。从现存文献的质与量来说,巴利语是全部普拉克利特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弘通传播于印度各地的十八部或二十部部派佛教,以及发展于其后的大乘佛教,均使用接近各地区方言的普拉克利特语传承圣典,但惟有属于上座部的巴利佛典完全流传下来。
{3}古耆那教经典中的语言︰耆那教文献的用语,有半摩揭陀语(Ardha-Māgadhī)、Jain-Mahārāṣṭrī语、Jaina-Śaurasenī语等。此中,只有半摩揭陀语属于古层普拉克利特语。又,惟有耆那教白衣派(Śvetambara)的根本圣典,以此种语言书写而成。
{4}初期戏剧作品中的用语︰如中亚发现的马鸣(Aśvaghoṣa)所作戏曲断片,其用语有古摩揭陀语、半摩揭陀语、古Śaurasenī语等。
(2)中层︰成立于二、三世纪至七、八世纪。存在于迦梨陀沙(Kālidāsa)等人的梵文戏曲及其他梵文作品,包括︰
{1}Mahārāṣṭrī语︰系自流行于西南印度Mahārāṣṭra地方(后称Marātha,即今Pūna、孟买及其东北部一带)的方言发展而来。印度文学中的抒情诗与恋爱诗、印度戏曲中的抒情诗等均用此种语言书写。
{2}Śaura-senī语︰系中印度西北部Śaura-senī地方所流行的语言发展出来的文章语。在梵文戏曲中,此种语言为有教养的贵妇人的用语。
{3}摩揭陀语(Māgadhī)︰系自流行于恒河流域一带的古摩揭陀语发展而来。在梵文戏曲中,此语为一般民众的用语。又,此语的特征在于︰不论古层、中层,均无r而只有l,以及阳性、中性的a语基单数主格,而以-e结束。
{4}魔鬼(Paiśācī)语︰系自Paiśācī种族的用语发展而来。又称鬼神语(Bhūta-bhāsa,Bhūta-bhāṣita、Bhautika)。Paiśācī族乃西元前六世纪居住于阿富汗至西北印度地方的雅利安族之一,由于该地为伊朗与印度的接界,故所用语Paiśācī语即由伊朗语与印度雅利语混合而成。此语使用于西南印度诸地区,范围广阔,种类有十余种,但以之为文者甚少,仅见于十二世纪金月(Hemacandra)《普拉克利特语文法》所引的数则偈语。在梵文戏曲中,此语为最下层民众的语言。
(3)新层︰成立于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总称为Apabhraṃśa。‘Apabhraṃśa’一词字源为‘apa-bhraṃś’(离开),意指‘远离纯粹梵语’的语言。据传Apabhraṃśa语将近三百种,也有分为十七种乃至三种者。其中,在文学上最重要的有三种,即印度西部古加拉特地区的Nagara-Ap.、印度河下流辛得地方的Vracada-Ap.,以及旁遮普南部地区的Upa-nāgara-Ap.等。又,耆那教文献中,有许多是以Apabhraṃśa语撰写而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6 10:3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