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
惊风度①,庭幽过雨沾②。夕阳薰细草③,江色映疏帘④。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⑤,未怪老夫潜。
(
薰草映帘,晚晴之景。整书酌酒,晚晴之事。未有与俗相安之意。言时闻蜀人之论,未尝怪此一潜夫也。本传谓公在成都,与田夫野老相狎荡。盖能亲厚于人而人共悦之,故有后二句。【洪注】老夫潜,只是说老潜夫,特倒拈以协韵耳。旧注因后
汉王符有《
潜夫论》,遂将论字属自己,其说难通。)
①
曹植诗:“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②
陆琼诗:“庭幽花似雪。”③《诗》:“度其夕阳。”《
别赋》:“陌上草薰。”
鲍照诗:“北园有细草。”④【黄生注】江色映帘,夕阳返照故也。
梁元帝诗:“疏帘度晚光。”⑤《
子虚赋》:“愿闻先生之余论。”
孔融书:“乃使余论远闻。”《宋书·江夏王传》:“如闻外论,不以为非。”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陵,称亦
杜少陵。生于
河南巩县(今河南省
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
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
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
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
夔州二年,出
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诗圣”。他善于运用
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
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
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
声律、对仗、炼字
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
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
杜工部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