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注
南宋时期关于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所作之集注
南宋时期关于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所作之集注。一为宋高宗时期之高闶所作四十卷本;一为宋理宗时期之张洽所作十一卷本。两种均可见于《四库全书》。
南宋高闶著
〖春秋集注(高闶)〗四十卷。
南宋高闶撰。闶字抑祟,浙江鄞县人,少通经史大义,绍兴初以上舍选赐进士第,召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国子司业,时大兴大学,闶奏宜先明经术之学,皇帝从其奏请,中兴以后,学制多闶所建明,除礼部侍郎,被劾出知筠州,卒谥宪敏,学者称息斋先生,尚著有《乡饮酒议》等书。此编前冠楼钥序,称闶以直道忤时宰,一斥不复,家食累年,略不以事物自撄,日有定课,风雨不渝。是高氏自家居以后,晚年精力,尽用在此书中。
程颐春秋传》为本,故书前仍冠程子原序,其说则杂采唐宋诸家,融以己意,所引旧论则不复标举其姓名。书中大旨虽遵从程子《春秋传》,但一些具体观点却多有不同;并且,对程子之说亦时有匡正。如程子据汉薄昭与淮南王书有“齐桓杀弟”之语,遂认为齐子纠为弟,齐桓公为兄;高氏则仍用《左传》、《公羊传》、《□梁传》外加《史记》、《荀子》诸书所记,云子纠、小白都是襄公之弟,子纠为长,为当立,持论绝不依阿牵就,务存门户之私。其他如解卫人立晋,解夫人氏之丧至自齐,解取济西田诸条,皆深符《春秋》经义。其解“及向成盟于刘”云: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内,刘是王畿的采地,岂有来聘鲁而远盟于刘者?盖下文有“刘夏”传者以为春夏之“夏”,与“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文同,故误增“于刘”两字;又如以“州蒲”为“州满”之文等诸多观点,都足以备一解,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惟隐公九年“会防”之防在山东古琅邪华县东南;十年“取防”之防在山东高平昌邑县西南;文公十二年“城诸及郓”之郓在成阳幕南;成公四年“城郓”之郓在东郡禀邱县东,但高氏却都将其混为一谈,指为一地,则未免疏于细考。此书在宋儒同类著作中堪称上品,作者既能广集前人旧说,又不为其所囿,在研究中坚持以己见为主,使此书具备了较高的学术价值。至于书内所载经文,多从《左氏》,而间亦有从《公》、《□》者,对待三《传》的态度并不独尊崇一家,贬弃其他二家。原书久佚,其文惟散见于《永乐大典》中,《四库》馆臣按次自《大典》中辑出,排比荟萃成编。《大典》原缺者,则采各书所引闶说补之,终使其首尾完具,复为全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十四卷,馆臣以其篇负繁重,重分作四十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为《春秋集解》,而《永乐大典》实作“集注”,与《直斋书录解题》同,近人宋慈抱《两浙著述考》亦著录为“集注”,是“集注”为宋本原题。
有《四库全书》本,清闽覆本及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传世。
南宋张洽著
〖春秋集注(张洽)〗十一卷。
南宋张洽(1161一1237)撰。洽字元德,号主一,江西清江人,嘉定进士,历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通判池州,有治绩,后为白鹿洞书院山长,选好学之士,日为讲说,汰其不合格者,清查学田,使书院废而复兴;端平初,除直秘阁,主管建康祟禧观,卒谥文宪;少从朱熹学,博览群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本旨,尚著有《春秋集传》等书。端平元年(1234),朝廷知洽居家著书,遂命令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请,斋纸札誊写以进,是为此书。既上而洽卒,其书充付秘阁。书前有自序,亦即进书状,自言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详考细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于每事之左,名曰《春秋集传》。既而又因此书尚属粗备,复仿先师朱熹语孟之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此亦是撰书之大旨。朱熹《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时冠周月之说,张洽推崇师说,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吻合。并且,张氏比较全面地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的唯心主义思想,将其贯穿于本书的始终,每文立义皆要深究所谓的本旨,因此,其所注解遂每每难与经义相合。后儒就此对张洽多有驳难。如宋儒车若水《脚气集》即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以褒贬去取之意,方能彻底明了,张氏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实在难得《春秋》之要领。因张氏之学出于朱熹,故明代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春秋传》同立学官。
到永乐年间,胡广修《五经大全》,其说专主胡氏之《传》,科场用为程式,此书遂见废不行。有《通志堂经解》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3 00:33
目录
概述
南宋高闶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