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是一个汉语字词,一词多义,其可作为宇宙中星星的总称,亦用在诗词文学中指代岁月、辉煌的灯光。在道教语,用“星辰”一词指代头发。语出《
尚书·尧典》:“历象
日月星辰。”
先民计数困难,一二尚能分晓,三以上就糊涂,笼统称多。三就是多,所以山上树多叫森,原上草多叫莘,家中财多叫鑫,夜天上亮点多叫星。森、莘、鑫、星的语源都是三,读音也近乎三,表示多。例如
杂货铺又叫星货铺。
甲骨文“星”,五颗的和两颗的皆方星,便利锓刻。不过也有圆星三颗,就像今之晶字,而在三千五百年前却是星字古写。至于五颗的和两颗的,是用
生做声符。地面上有一株小草,象意,就是生。到篆文添一横,土上小草方才是生。
今之星字,从日(日象星形)生声,是
形声字。汉字百分之九十都是形声字。与
古希腊星空神话不同,华夏星空乃是人间事物的天上版,绝少神话。这些星座皆有世俗名称,例如
帝座、
三垣、市场、监狱、厨、库、车、弓、箕、狼,甚至屎、棒、
积尸气,总之缺乏趣味。中国先民重实用而轻想象,盖自古已然。
辰字原是
蜃的古写。蜃下的虫是后来添加的。蜃是一种巨型
海蚌,壳厚而坚,略呈
三角形状。壳之大者二三尺长,一尺多宽。先民用壳磨成蜃刀,拿去耕地;锉成蜃镰,拿去割禾。蜃壳做了农具,所以农的繁体农字从辰。蜃肉藏在壳内,有似胎藏母腹,所以怀胎叫娠。蜃壳一张一闭,有似嘴巴
开合,所以嘴皮叫唇(繁体作脣)。甲骨文辰象形,三角形壳,壳内伸出脚来。蜃壳农具代表农耕,所以作为
星名的晨字从辰。
天穹苍龙七宿乃是七个星座,角,亢,氐,房,心,尾,箕,自西向东横排,夏夜南天可见。
房宿四星,龙的胸房。
心宿三心,龙的心脏。如果天刚亮时,看见房心二宿闪亮在
正南方天空,先民便知春耕时节到了。这就是《
国语》上说的“农祥晨正”。古代中原称呼房宿四星为农祥星,又名晨星。篆文晨最初是辰上一晶,可知本为星名,就是辰星。心宿在房宿东,古称大辰。房心二宿在古代是农夫的保护神。至于早晨和时辰,乃是后起的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