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甸街道
南京市浦口区下辖街道
星甸街道隶属于南京市浦口区,位于浦口区西部,东邻汤泉街道江浦街道,南接桥林街道,西连安徽省和县绰庙乡,北隔滁河与安徽省全椒县陈浅乡、滁州市汪郢乡相望。
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星甸地属楚,后入吴,吴亡入越,楚灭越,重归于楚。
秦汉时,星甸属九江郡东城县。
三国时,星甸属魏、吴二国边境弃地。
晋时,星甸属扬州淮南郡乌江县。
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年),星甸属南兖州秦郡怀德县。
隋朝时,星甸属和州乌江县。
唐初,星甸属淮南道和州乌江县。
北宋太宗至南宋绍兴年间,星甸属淮南道和州乌江县。
元朝,星甸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和州乌江县。
明初,星甸属庐州府和州乌江县。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置江浦县,星甸属南直隶应天府江浦县怀德乡。
清顺治二年(1645年),星甸属江南省江宁府江浦县。
咸丰八年(1858年),星甸属太平天国天浦省。
同治三年(1864年),复属江浦县
民国元年(1912年),星甸属江苏省江浦县。
民国三年(1914年),星甸属江苏省金陵道江浦县。
民国一十六年(1927年),废道,星甸属江苏省江浦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星甸属江苏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江浦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星甸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江浦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军侵犯江浦,县城沦陷,县政府解体。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2日,江浦县政府在县境西部重新成立,星甸属于重新建立的江浦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7月,星甸隶属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江浦办事处,办事处隶属苏皖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星甸始隶属中共江和全工委赤镇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起,星甸隶属于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江浦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星甸属中共皖江区委江全办事处北山区。
江全办事处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撤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0日,江浦县政府还治,仍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星甸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江浦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中共江淮区党委建立江全督导室。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江全督导室称江全办事处,隶属江淮第五专员公署,星甸隶属江全办事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中共华东局撤销江全办事处,成立江浦县人民政府,星甸隶属江浦县。1949年4月21日,江浦全境解放。6月,星甸属安徽省皖北行政公署滁县专署江浦县。1949年8月,星甸分属江浦县星甸区和浦城区。
1950年4月,星甸分属江浦县汤泉区和浦城区。
1952年10月,星甸分属江浦县星甸区和浦城区。
1953年1月,江浦县由安徽省划回江苏省,星甸属江苏省扬州专区江浦县。
1956年2月,星甸属江苏省镇江专区江浦县。同年3月,撤区并乡,8月,重新编并为新的星甸乡、龙山乡。
1957年1月,星甸属扬州专区江浦县。
1958年7月,星甸属南京市江浦县。同年9月,撤销乡建制改建人民公社,星甸成立星火人民公社,龙山成立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星火公社改称星甸公社。
1962年6月,星甸属扬州专区江浦县。
1966年3月,星甸属六合专区江浦县。
1967年初,龙山人民公社改名立新人民公社。
1971年3月,星甸属南京市江浦县。
1975年3月25日,立新人民公社复称龙山人民公社。
1983年3月,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为乡建制,同年,龙山人民公社改为龙山乡,5月,星甸公社改为星甸乡。
1986年2月17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星甸撤乡建镇,建立星甸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2000年4月3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浦县人民政府实施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龙山乡,将其原辖区并入星甸镇,成立新的星甸镇。
2002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浦口区与江浦县合并,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属新的南京市浦口区。
2013年,原星甸镇与原石桥镇合并为新的星甸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浦行政区划单位为乡、里。
清雍正四年(1726年),江浦行政区划单位为乡、保。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江浦县乡、保编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诏划自治区域,始行市、乡制,西乡改称星甸市,市公所所在地星甸庙。同年,新增火龙集,为江浦县新增四集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代市、乡、保制。
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取消保制,改组新村制,城镇称为街,乡僻称为村。此后,实行区自治制,原有市、乡统称为区,改星甸市为星甸区。区下设村、里。
国民一十八年(1929年)7月,星甸区按序改为四区,以乡、镇替代村、里,乡、镇下设闾、邻(以5户编为1邻,5邻编为1闾)。四区所辖的星甸、龙山镇及大何、崔糟坊、猫耳秦、侯庄、十里邹、柳林、山根董、小陈、大刘、胡庄、大坝蒋、大塘张、胡里邵、赵庄、大毛乡属今星甸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扩并乡镇,废闾邻制,推行保甲制。10户为甲,10甲为保。四区所辖的星甸镇(6)(括号中数据为保数,下同。)及柳林乡(6)、龙洞乡(6)、大平乡(4)、龙岗乡(6)、兜率乡(8)属今星甸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乡镇编并,乡镇以下区划单位仍为保、甲。镇域由1镇(星甸镇)、3乡(柳林乡、龙岗乡、龙洞乡)的24保284甲编并为1镇(星甸镇)11保157甲。
1949年8月,撤销汤泉区,增设星甸区、永宁区。星甸区所辖的星甸镇、石窑乡、万寿乡,七里乡、龙山乡、双城乡属今星甸镇。
1950年4月,撤销星甸区、永宁区,恢复汤泉区。镇域辖浦城区的龙山乡、高北乡、七里乡、镇西乡及汤泉区的星甸乡、双城乡、石窑乡、万寿乡。
1951年5月,乡镇改划,镇域增建和平乡(属汤泉区)。当年冬改村、组制为代表区制。一般15户~25户为一个选区,2个~6个选区为1个代表区。
1952年5月,全县乡镇改划;10月,改划汤泉区为星甸、永宁两个区,区下设乡、镇,乡、镇下设代表区。镇域有10个乡62个代表区。
1955年3月2日,浦城区的龙山乡划归星甸区管辖。
1956年3月,撤销区制,扩并乡镇。8月,重新编并乡镇、选区。镇域辖区由星甸乡和龙山乡组成。星甸乡由汤集大金社、双城、星甸、和平、石窑、七里、万寿的斩龙桥以南地区并成,共有34个选区2912户16365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星甸。龙山乡由天井、上窦、高北、龙山等乡并成,共有26个选区2192户9608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火龙山。
1957年末,星甸地区有高级社23个,小队233个,其中星甸乡13个高级社,即赵龙社(7)(括号内数据为小队数,下同。)、新金社(7),解放社(13)、大坝社(13)、星益社(9)、和平社(9)、桂花社(8)、余龙社(9)、星进社(21)、唐龙社(7)、万隆社(8)、云桥社(10)、磙桥社(7),计128个小队。龙山乡10个高级社,即龙西社(11)、三联社(8)、龙东社(12)、天井社(20)、团结社(10)、联合社(9)、龙巫社(7)、五合社(7)、大黄社(10)、孙垄社(11),计105个小队。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乡建制,建立星甸和龙山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星甸公社辖有星益、唐龙、和平、星进、解放5个大队,20个生产队。龙山公社辖有龙东、龙南、龙西、龙北、龙巫、龙井、龙二、新龙、孙龙、高龙10个大队。
1959年,星甸公社星益大队撤销,划分为云桥、万龙、桂花大队,和平大队划分为和平、民主大队。
1961年初,星甸公社生产队由77个调整至156个。至年底,星甸地区辖有两个公社,22个生产大队,273个生产队(其中龙山公社10个大队117个生产小队)。
1962年,星甸公社云桥大队划分为云桥、石窑大队。解放大队划分为解放、团结大队。至年底,星甸公社有新金、桂花、万龙、唐龙、余龙、云桥、石窑、和平、民主、十里、三里、解放、团结、磙桥14个大队,172个小队。龙山公社有龙东、龙南、龙西、龙北、龙巫、龙井、龙二、新龙、孙龙、高龙10个大队,119个小队。1962年底,镇域辖有星甸公社、龙山公社,共26个大队291个小队。1964年,星甸公社唐龙大队改名为山北大队,余龙大队改名为四圩大队。
1967年初,龙山公社改称立新人民公社。同时,高龙改名向东,龙巫改名红旗,龙井改名前进,龙东改名东风,新龙改名红心,孙垄改名朝阳,龙二改名自力,龙南改名东方,龙西改名捍卫,龙北改名方明。
1975年3月25日,经南京市革委会批准,立新公社更名为龙山人民公社。
1976年,龙山公社将东风大队划出汤桥、欧庄、张村3个生产队,建种子场大队。
1977年,龙山公社所属10个大队进行改名,向东大队改名高北大队、红旗大队改名福山大队、红心大队改名大黄大队、自力大队改名中窦大队、前进大队改名龙井大队、东风大队改名龙东大队、朝阳大队改名孙垄大队、东方大队改名龙南大队、捍卫大队改名龙西大队、方明大队改名龙北大队。
1978年,星甸公社将万龙大队划出落庄、联明、光明、星明、林河、坟马6个生产队,建立农科大队。
1981年12月,星甸公社民主大队更名为珍珠庙大队,团结大队更名为星火大队。
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为乡建置。3月,改龙山人民公社为龙山乡。5月,改星甸人民公社为星甸乡,乡以下行政区划仍为大队、生产队。
1985年2月7日,经江浦县人民政府批准,镇域辖区原26个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并确定村标准名称。星甸乡15个村标准名称是:新金村、桂花村、和平村、珍珠庙村、农科村、万龙村、三里村、十里村、解放村、星火村、磙桥村、山北村、四圩村、云桥村、石窑村。龙山乡11个村标准名称是:龙南村、中窦村、孙垄村、大黄村、高北村、福山村、龙井村、龙北村、龙西村、龙东村、柳堂村。7月31日,经江浦县人民政府同意,星甸乡增建菜园村民委员会,辖有菜东、菜南、菜西、菜北、街道5个村民小组。龙山乡柳堂村更名为柳塘村。至年末,镇域辖区有27个村318个村民小组,其中龙山乡有11个村,140个村民小组。
1986年2月17日,星甸乡撤乡建星甸镇。行政区划未变,实行镇管村体制。12月8日,江浦县人民政府转发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星甸镇设立街东、街西两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12月30日,龙山乡党政机关驻地从龙山集迁往新址,新址位于312国道侯庄立交桥向南200米处。
1999年5月21日,经江浦县政府批准,龙山乡成立青龙居民委员会,时有居民348户,437人。
2000年3月6日,调整村级区划。调整后的星甸镇村级区划为新金村(桂花村、新金村合并)、万隆村(农科村、万隆村合并)、后圩村(山北村、四圩村合并)、石窑村(云桥村、石窑村合并)、和平村(珍珠庙村、和平村合并)、十里村(三里村、十里村合并)、解放桥村(星火村、解放村、磙桥村合并),撤销菜园村建制,改设为镇南居民委员会。龙山乡村级区划调整后为大黄村(高北村、大黄村合并)、龙中村(龙南村、中窦村合并)、龙东村(柳塘村、龙东村合并)、孙垄村、龙井村、龙西村、龙北村、福山村。
2000年4月3日,经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龙山乡,将其原辖区并入星甸镇,成立新的星甸镇,镇政府驻星甸集。星甸镇行政区域为133平方公里,人口4.14万人,辖4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8月20日,经县政府同意,撤销万隆村民委员会、龙井村民委员会,成立万隆居民委员会、龙井居民委员会。年末,星甸镇辖有1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3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537户,总人口402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84人。
2001年4月,合并村民小组。合并后,村民小组由原来的323个减少为129个,减幅为60.6%。全镇组平均人口为239人,土地为30.7公顷,其中人口最多的小组是后圩村中心组,为644人,人口最少的小组是十里村糟坊组,为84人;土地面积最大的小组是后圩村龙潭组,为64.4公顷,最小的小组为孙垄村尹门窦组,为15.6公顷。6月14日,经县政府同意,将街东、街西、镇南三个居委会合并为星兴居民委员会。
2004年末,星甸镇辖新金、后圩、石窑、和平、十里、解放桥、龙中、孙垄、大黄、福山、龙东、龙北、龙西13个村民委员会,星兴、青龙、万隆、龙井4个居民委员会,共12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13年,星甸街道下辖:后圩、十里、汤集、双山、山西、九华、王村、石村、高庙9个村,石桥、星兴、万隆、解放桥、石窑5个社区,居(村)民小组219个。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星甸街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境西部,镇人民政府驻地星甸街道,图距区政府驻地江浦街道17公里,路程25公里。东邻汤泉街道江浦街道,南接桥林街道,西连安徽省和县绰庙乡,北隔滁河与安徽省全椒县陈浅乡、滁州市汪郢乡相望。街道总面积141.19平方公里。
地质
星甸街道自上元古界震旦系统起,往上至中生界三迭系中统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地壳下沉,形成广阔深海或局部浅海域,沉积巨厚的海相含镁碳酸盐岩地层。其后浅海相石灰岩及碎石屑岩地层继续沉积,成为较老的沉积覆盖层,不整合覆盖于前震旦纪古老基底之上;经过加里东、海西造山运动,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形成陆地,继之剧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使震旦系上统地层隆起,形成老山山系,老山山系以南相对下坳,形成沉降带,星甸西山以西、滁河以东一带位于沉降带边缘,随后进入中生代中上期,经过燕山运动,地壳缓慢上升,尔后迭加喜山运动,地壳持续相对稳定,地表经过风化剥蚀作用,第四系残积、坡积、冲洪积粉沙、黄土层广泛交盖。
地貌
星甸街道位于老山山脉以南及以西地区,临山地区为岗、塝、冲相间的波状岗地,沿滁为低平的河谷平原,西山北麓由于洪流切割或冰川侵蚀风化作用,常见“凹、冲”的地貌,其特点大致相似,坡面起伏较大,呈指状长梁分布,冲沟发育,谷低切入基岩,沟深50米~100米,沟沿重力作用活跃,滑坡地貌甚为普遍。
气候
星甸街道属北亚热带气候区,高空南北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等行星风系流的交替控制下,近地面且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呈明显的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季节短,具有冬干冷、春温凉、夏炎热、秋干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日照2000小时,降雨量1030毫米,全年无霜期227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石灰岩矿
石灰岩矿分布于老山山脉星甸境内的西山地段。西山段产于陡山沱组上段石灰岩地层中,西起独山,经西亭子山、独峰寺,止于高祖庙,长7.5公里。矿层厚50米-75米,储量有10亿吨。一般品位为氧化钙占46%-50%,氧化镁占0.48%-0.7%,二氧化硅占5.4%-7.02%,三氧化二铝占1.42%-2.61%,三氧化二铁占1.09%-2.03%,三氧化硫占0.01%-0.05%,五氧化二磷占0.04%-0.26%,氧化钠、氧化钾占0.27%-0.58%。矿石质量以东部为好,品位达Ⅰ级,中部为Ⅱ级。矿层中夹泥灰岩,页岩12层,厚2-5米。已开采的马鞍山石灰岩矿,探明储量为89.47万吨,品位为氧化钙占51.04-55.41%,为优质水泥原料,同时也是烧制石灰的主要原料。
黄沙
黄沙主要集中在龙山乡的龙中、孙垄、大黄、福山、龙东等村,成片状和点状分布,一般在土层下10米左右。2004年,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是当地及周边地区用于建筑不可缺少的材料。
粘土矿
粘土矿产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称下蜀土。其成份二氧化硅占65.59-71.49%,氧化钙占0.58-1.16%,三氧化二铝占12.78-15.83%,三氧化二铁占5.25-6.59%,为优质的水泥配料,也可以制砖瓦。
磷矿
磷矿属海相沉积型矿床,以星甸等地段含磷层最厚,品位一般在3%左右,品位较低,又为粒度极细的胶质磷矿,不易选用。
锗矿
锗矿主要有万寿山矿点。产于陡山沱组与灯影组白云岩之间的层面上。主矿体长900米,厚5.42米。
石英砂及石料
石英砂及石料产于西山、老山一带。石灰岩矿、白云岩矿及石英矿用做建筑石料,用于建筑房屋时打地基、江堤防护、筑路护坡等。
植物资源
星甸街道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稻、玉米等粮食类;棉花苎麻等棉麻类;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类;各种蔬菜、瓜果;短穗竹、刚竹、银杏、金钱松等竹木类;茶花、茶梅、牡丹、白兰花等花卉类以及明党参、桔梗、柴胡、黑三棱、丹参、夏枯草、南沙参、威灵仙、何首乌、杜仲等药材类植物。
动物资源
星甸街道动物资源包括狼、狐狸等野兽;白鹭、八哥、喜鹊、白眉翁等鸟类;乌龟、甲鱼、蛇水等爬行类;蟾蜍、青蛙等两栖类;白鲢、鳊鱼、非洲鲫鱼等水生动物;螃蟹、蝴蝶等节肢动物。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星甸镇总人口36094人;2004年,星甸镇总人口38814人;2012年,星甸街道户籍人口5.03万人;2013年,星甸街道总人口48421人。
民族
星甸街道居民历来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以回族居多,其他民族极少。2004年,有回族、黎族、彝族、苗族、壮族、瑶族、傣族七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12年,星甸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4.65%。三大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6.28:50.7:33.02调整到16.17:49.54:34.2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0.51%。
2013年,星甸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5.34%。三产业比重为16:49: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73亿元,增长19.67%。
第一产业
星甸街道素有“南京市郊小粮仓”之称,广袤的腹地更适宜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和农副业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油料、蔬菜、茶叶、蚕桑、干鲜果、家禽、特种水产等。
2012年,星甸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80680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5.7%,其中林业26732万元,畜牧业9085万元,渔业14967万元;农业增加值46253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2.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4196元。
2013年,星甸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9.1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4.27%。其中,农业总产值5.49亿元,林业总产值728万元,牧业总产值2.32亿元,渔业总产值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53元,较上一年增长13.79%。
第二产业
2012年,星甸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54.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74%;利税总额4.2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07%;工业固定投资21.5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27%。
2013年,星甸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65.1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73%;实现利税5.1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0.6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67亿元。
第三产业
2012年,星甸街道从业人员2100人,街道境内商铺504户。全年,星甸农贸市场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额2920万元,石桥农贸市场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额438万元。娄子商业用房占地面积5333.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334平方米,共三层,每层约3700平方米,其中一层约有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及农民蔬菜直销点。实现旅游接待量29.13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380万元。
2013年,星甸街道从业人员3000人,街道批发与零售业1535户,住宿与餐饮业167户,房地产中介服务2户,室内休闲娱乐4户。星甸农贸市场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额2920万元,石桥农贸市场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额438万元。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605万元,旅游接待量28.06万人次。
交通
星甸街道辖区内,有星和线、星河线、星陡线、龙桥线四条乡级公路和17条村级道路。铁路有京沪高速铁路、宁西铁路、沪汉蓉铁路,水路上,滁河、驷马河常年通航,航空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到星甸街道3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
社会
教育
2004年,星甸镇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2338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2561人;中心幼儿园2所,村小附设学前班3个,在园幼儿334人。
2013年,星甸街道有小学2所、中学2所,占地12.88万平方米,设有69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484人,教职工291人。
卫生
2004年,星甸全镇有卫生院2所,并设立2个门诊部(星甸街道1个、龙山街道1个)。卫生院有职工48人,床位32张。有村卫生室7个,医生21人。
2013年,星甸卫生服务中心医技楼完工,建筑面积630平方米。投入资金50万元,改建九华、山西卫生服务站,新建王村卫生服务站。
文化
星甸街道文化机构有星甸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至2004年,星甸建有图书室、书店、影剧院、游戏机室、村文化室、歌舞厅等文化场所。2013年,投入50万元,新建文化站,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书画创作室、展览厅、健身房、棋牌室、排练厅、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室。投入120万元,新建娄子小区市民广场,占地6000平方米,设演出舞台1个、健身路径1套、凉亭1个及绿化花坛。
旅游
古文化遗址
华严庵古文化遗址位于星甸街道万隆居委会。属周朝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上曾建有华严庵。面积约1.35万平方米,高约6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1984年被列入江浦县古文物保护单位古文化遗址名录,200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万隆居委会大何村民组的周朝时期古文化遗址上,原名华严庵,始建于北宋年间。2004年,重建后更名为华严寺。1984年,被列为江浦县古文化保护单位。寺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十丈,树身四五个人也难以合围,树龄有500多年,仍年年结白果。树南面树根处有一个因常年烧香而形成的洞。洞内长出一个酷似卧佛的树根,洞外亦有一树根,形似鼋头。洞的东侧有两条形似苍龙的树根。形成了“古洞卧佛、一鼋守门、二龙护法”的奇特景观,另有一株树龄200多年的猫耳刺树。
九峰寺
九峰寺(含佛字摩崖石刻)位于街道西北四公里翠云山的北面,旧名独峰寺、翠云庵、中定寺、竹峰寺。约建于明中期。寺前溪边有九龙槐,树干屈曲自成龙形。寺下山路旁石崖上有1.5米见方的摩崖石刻“佛”字,形成于明代,为明世宗所书。现陆续建寺宇20多间。建有大殿,共三进,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寺内供佛像30多尊,常有香客慕名前往烧香拜佛。有住持1人,负责日常管理。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星甸街道西面的回民清真寺是江浦县内现存的、唯一的伊斯兰教教堂,有房屋7间,其中大殿3间,水房4间,是周边地区回民举办宗教活动的场所。回民入住星甸有200多年历史,形成了星甸特有的清真文化。
参考资料
第一章 建置 区划.浦口区档案局.
星甸街道.浦口区档案局.
星甸历史文化资源.星甸街道办事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0:53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