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县
江苏省南京市辖县(已撤销)
江浦县(已撤销)位于南京市西北部,是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01年末,全县下辖7个镇,总面积737.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9万人。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今浦口、江浦域先属楚国棠邑,后入吴。战国初,吴亡入越,越亡复归于楚。
秦至东汉末年,区境先后隶属九江郡、临淮郡、广陵郡的棠邑县(后改堂邑县)。
三国时,区境先属魏,后属吴。
晋太康六年(285年),于区境西南置乌江县,治乌江镇,隶扬州淮南郡,领今珠江以西地区。西晋永嘉元年(307年),于今泰山镇范围内置宣化镇。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改棠邑为尉氏县,今珠江以东地区、宣化镇隶属秦郡尉氏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尉氏为堂邑、尉氏两县。区境属尉氏县。陈太建元年(569年),地入北齐;五年,“江浦”作为地名载入《南史》。
隋文帝以州统县,开皇三年(583年),宣化镇改称六合镇。四年,废尉氏、堂邑、方山三县,置六合县。区境分属和州乌江县、方州六合县(原尉氏县)、滁州新昌县。十八年,新昌县改为清流县。
唐初,区境分属淮南道和州乌江县、扬州六合县、滁州清流县。景龙三年(709年),分清流县置永阳县。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永阳县为来安县。
北宋太宗至南宋绍兴年间,区境分属淮南西路和州乌江县及淮南东路真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
元代,区境分属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和州乌江县及扬州路真州六合县、滁州来安县。
明初,省乌江县入和州,属庐州府;省来安县入滁州,属凤阳府;六合县改属扬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划和州遵教、怀德、任丰、白马4乡及六合县孝义乡和滁州丰城乡、和州一部分置江浦县,隶属南直隶应天府,县治设在浦子口城内(今东门大街)。从此,区境分属应天府的江浦县、扬州府六合县。洪武二十二年,六合县亦改属应天府。洪武二十五年移治新开路口,即江浦县珠江镇(现江浦街道)。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区境分属江南省江宁府的江浦、六合2县。咸丰八年(1858)即天历戊午八年,太平天国以江浦县为省治,设天浦省。同治三年(1864),复属江宁府的江浦、六合2县。
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省行政公署成立,设省、县二级制,江浦直属于省。10月,袁世凯政府将浦口辟为商埠。
民国三年,改省、道、县三级制,区境属金陵道。
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改行省、县二级制,江浦复属省,将浦口商埠区域由江浦县划属南京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江浦改属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浦口商埠区域改建为南京市第八区。民国24年,江浦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原浦口区域复属江浦、六合2县。民国30年起,江浦改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后,原浦口区域恢复为南京市第八区建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中共江淮区党委建立江全督导室;民国38年1月,改称江全办事处,隶属江淮第五专员公署。2月,中共华东局撤销江全办事处,成立江浦县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5日,浦口解放后,江浦县所属的浦镇、东门镇划归南京市,与原浦口并建为南京市两浦区。6月2日,复称南京市第八区。原江浦县隶属皖北行政公署滁县专署。
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重新划区,第八区改为第七区。
1953年1月,江浦由安徽省划回江苏省,属扬州专区。
1955年8月3日,第七区改名浦口区。
1956年2月,江浦属镇江专区;1957年1月,属扬州专区;1958年7月,属南京市;1962年6月,属扬州专区;1966年3月,划属六合专区;1971年3月,六合专区撤销,复属南京市。
1989年,浦口区撤销顶山乡,设立顶山镇。
1992年12月,江浦县撤销城东乡,并入珠江镇。
1995年,浦口区撤销南门镇并入顶山镇。
1996年,浦口区辖1个街道、4个镇、1个乡:浦口街道、泰山镇、顶山镇、沿江镇、盘城镇、永丰乡;江浦县辖7个镇、5个乡:珠江镇、桥林镇、石桥镇、乌江镇、星甸镇、汤泉镇、永宁镇、大桥乡、陡岗乡、林山乡、龙山乡、建设乡。
1998年,江浦县撤销林山乡,设立乌江镇。
2000年,江浦县撤销建设乡并入珠江镇,撤销陡岗乡并入桥林镇。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现为江浦街道)。新浦口区总面积913.7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02年与浦口区合并前,江浦县辖7个镇(珠江镇、桥林镇、石桥镇、乌江镇、星甸镇、汤泉镇、永宁镇),总面积745.71平方千米。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浦县东南倚长江,西北枕滁河,与南京市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与浦口区接壤、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是江苏省联系皖、鄂、豫等的重要通道,南京的西大门。
气候环境
江浦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平均日照2008小时,年降水量1025毫米。全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贯穿县境绵延百里的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2万亩,树木葱郁,生机盎然。经检测,县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为100%,地下水质达国家三级标准,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交通运输
江浦县内交通便捷,除黄金水道长江外,沪蓉高速、沪陕高速、津浦铁路、沪蓉高铁、312国道、104国道、宁乌公路、板桥汽渡、宁安高铁等穿境而过,规划中的江北铁路编组站、南京长江五桥也选址在该县境内。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路程,从南京长江大桥驱车到江浦县城,仅需十多分钟。
风景名胜
“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对浦口旅游特色的生动概括。主要景区、景点有求雨山文化园、惠济寺公园、老鹰山观光塔、狮岭雄姿等30多处,其中“狮岭雄姿”景区为“金陵四十景”之一。
特产美食
桥林咸板鸭、桥林盐水鹅、牛肉脯、老山蜂王浆、桥林汤包、星甸烤鸭、浦桥玉剑茶叶等。
著名人物
浦口地区自古墨香浓郁,从南唐抵今,凡千余年来书家倍出而传承不绝,留下诸多书坛佳话。南唐大书画家韩熙载曾为古惠济寺“汤泉禅院”碑撰文,据说碑额“汤泉禅院之碑”六字,出自徐锴、徐铉兄弟之笔,徐氏后裔“徐兢与其兄徐林均以篆名家,兼善山水人物,世共宝之。”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后裔张郯则“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墨”。近现代有林散之,有“草圣”之美誉。林散之代表作有草书《中日友谊诗》、草书《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
在2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浦口古来即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一门张氏流芳百世,从唐代张籍,到宋代张祁、张即之、张同之,影响深远,尤以宋代爱国词人张孝祥为最,其《六州歌头》词至今仍然令人荡气回肠。明代成化年间,浦邑名人庄昶、石淮和南海学子陈献章、娄怀玉等人欢聚浦口白马寺,留下为人称道的白马寺草书集碑。清康熙年间进士、诗文作家刘岩,被康熙誉为中华一宝。到了现当代,浦口文化名人中涌现了著名的一代“草圣”林散之,在求雨山上修建了“金陵四老”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的纪念馆。另外,拥有“金陵第一兰”美誉的唐文举、当代花鸟大家吴国亭也均是浦口文化名人中的优秀代表。当代草圣林散之、唐代诗人张籍、宋代爱国词人张孝祥等都出生于江浦,梁朝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明代朱元璋也曾沐浴于此,苏东坡、王安石、秦少游、陈献章等也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词名篇。
张籍,字文昌,公元768年生于江浦县林山乡(即今浦口区乌江镇)燕窠张村,原有张籍读书处遗迹,现已无存。公元798年中进士。元和初年往长安任太常寺太祝,后任秘书郎、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后人称张水部或张水业,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等友善。有《司业文集》八卷存世。白居易称张籍“尤工古乐府,举代少其伦”。韩愈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宋王安石谓张籍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瑄,字廷玺,今浦口区汤泉街道人。于明正统六年乡试中举,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出任吉安知府,广东右布政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张瑄为南京刑部尚书,定居南京。昔时“汤泉八景”中“尚书故宅”一景,即张瑄祖居旧宅。张瑄对家乡十分热爱,有《游惠济寺》一首诗:“胜境汤泉甲一方,白云深处有僧房。梅花落讶初飞雪,草色浓凝未着霜。”张瑄有《观庵集》、《香泉稿六卷》存世。
庄昶(1436-1489),字孔阳,号木斋,浦镇东门人。明翰林四谏主要人物。因遭廷杖谪落,后卜居定山二十年,世称定山先生。庄昶“自幼豪迈不群,嗜古博学”,正统十四年进入县学为生员。景泰七年乡试中举。成化二年,赴京会试,并参加殿试,中进士及第,举翰林院检讨。明宪宗朱见深不顾国库空乏,旨意元宵节大张灯火。庄昶等上疏反对,被廷杖贬官。此后屡遭-,遂辞官还乡。隐居定山,著有《定山文集》。《定山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庄昶墓在定山,墓碑诗为明万历时吏部尚书-所作。
石淮(约1448-1502),字宗海,号石洞,现浦口区珠江街道白马人。明天顺六年乡试第一,成化二年丙戌科进士。因其“正直方严”,不惯官场,无意仕途,年仅28而辞官还乡。曾与庄昶、郁珍等邑人草创县志,惜志未成而去世。石淮与南海陈献章、江西娄怀玉、庄昶庄定山,时称“四学士”。成化十九年,他们在江浦白马寺联句传为美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1 08: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