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
特异性免疫力,易受感染的人群。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数疾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不利的遗传体质所对应的一些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型,我们就叫做
疾病易感基因。
我们知道,DNA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节”——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定的功能,比如说,有些基因是决定我们的身高的,而有些基因决定了我们的肤色等等。随着对基因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基因是跟人类疾病有关系的,于是把这些基因统称为疾病相关基因。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糖尿病,普通人对它的抵抗力是有一个标准的。但是人和人对抗疾病的能力不同,如果我们将一般的正常的人的DNA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发现它的序列中第三第四位碱基为“A”和“G”。但是有些人,他们的基因序列就不一样,它的第三、四位碱基不是,而是“T”和“A”。研究发现,拥有第三、四位碱基改变的那些人对于对应疾病—糖尿病表现出比普通人相对而言比较低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那么这些人所对应的该疾病的相关基因就叫做
疾病易感基因。当然,我们这里仅仅是举一个便于理解的例子,除了碱基的改变,还有碱基的异位、缺失等等都可以形成
疾病易感基因。
应该强调的是:
疾病易感基因的易感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拥有这种基因类型的个体要比普通人容易患病,但是即使是普通人,他的疾病相关基因属于正常人的范围,也并非一定不会患病。
1、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群.这是传染链中的第三个环节.
2、易感人群首先是指具遗传背景的大肠癌家族成员.这种易感性包括上述表现的基因改变.其可发生在癌出现之前或早期,因此对这些基因的检测可能成为
筛检的敏感方法。
3、因此所谓易感人群是指那部分尚未形成
免疫屏障的人群.根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的调查北京市25岁以上的成人中已有60%至70%的人感染过肝炎病毒基本上形成免疫屏障即肝炎不会在这部分人群中“流行”。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人群进行该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
2.易感人口的迁入:某些地方病或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区,当地居民病后或
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当非流行区居民迁入使流行区的
人群易感性增高。
4.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有些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等病后有长期免疫力,有的能维持终身。一般传染病病后或
人工免疫后,其免疫力逐渐下降,最后又成为易感者,使
人群易感性增高。
1.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施行
人工免疫是降低
人群易感性最积极的方法。
人工免疫所获得免疫力不能维持终身,故对易感人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
免疫接种。
3.隐性
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隐性感染者虽无症状但也是传染源,不可能期望它的增加来制止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