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绿御酒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特产
明绿御酒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的特产。明绿御酒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明光绿豆,沿用南宋以来独有的酿造工艺和全手工酿造技术酿制而成,其酿制工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明绿御酒”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产品特点
明光绿豆简称:“明绿”。明光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绿豆,以其色泽碧绿、粒大皮薄、味香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驰名中外,曾畅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有三十余年出口历史,是安徽省名牌产品,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绿豆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为豆科草本植物绿豆的种子,又称青小豆,在秋季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荚壳及杂质,种子备用。它始载于唐代的《食疗本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真济世之良果也”。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消肿止痒、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类等成分,绿豆作为药食两用的珍品,在众多的中药绿豆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绿豆中的精品——明光绿豆。
产地环境
明绿为豆科豆属短日照喜温作物。明光市明绿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明东、石坝、涧溪、卞庄、管店及横山等乡镇,地方品种也较多,主要有大团叶、小团叶、灰白头、花叶绿豆等。当家品种为明绿1号。该品种为直立型,株高60厘米,茎粗、圆柱形、红紫色、有茸毛,主茎分枝3~8个,三出羽复叶,叶全绿,心脏形。花丛生、鲜黄色,每花序结荚2~4个,成熟荚黑色,荚形稍弯,长8~9厘米,每荚9~15粒。籽粒短圆筒形,色泽碧绿,有光泽,白脐,千粒重58~65克,其中含蛋白质23.5%,碳水化合物51.57%以及大量维生素、磷、钙铁等营养物质,优于其他同类产品,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栽培时应注意轮作换茬;做好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注意增施磷钾肥,成熟时要及时分批摘收。明光市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000公顷,产量6000吨,产值2400万元。为了保护种质资源,明光市还建立了33公顷的良种繁育基地,并为明绿注册了“嘉禾凤”牌商标。
历史渊源
1980年安徽明光酒厂开始研制,以明光绿豆作为主要酿酒原料,在科研人员无数次探索下,酿制工艺逐渐成熟,于1982进行批量生产,明绿御酒是安徽滁州明光市的特产。明绿御酒的主要原料为驰名中外的明光绿豆,沿用南宋以来独有的酿造工艺和全手工酿造技术酿制而成。
生产情况
明绿御酒产品年产量达800吨,年销售额15000万元。
产品荣誉
明绿御酒1986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全国旅游商品研讨会银奖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评为安徽省质量信得过产品,1997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原料和酒严格检测,被确定为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0年8月正式申报国家专利,2003年10月一种用绿豆酿制的白酒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一月“明绿液”荣获布鲁塞尔第七届国际葡萄酒、烈酒评酒会“银奖”。2009年开发了全新的明绿御酒。
地理标志
主要发展
选料精良 明系1号绿豆为安徽省明光市的地方名产,具有粒大皮薄、晶莹透明、蒸煮即烂的特点,内含蛋白质、淀粉和多种微量元素,为指定出口产品而享誉海内外。明系1号产地四季分明,大气、水源环境良好,1997年1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A级绿色食品GB-01—9701120301。明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明绿御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明政秘〔2013〕95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791-2012《明绿御酒 明绿香型白酒》 。
地域保护范围
明绿御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验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安徽省明光市现行政区域。
原辅料绿豆应该合符GB/T10462的规定。高粱应该符合GB/T8231的规定。小麦应符合GB1351的规定。大麦应符合GB1351的规定。豌豆应符合GB/T10460的规定。其它粮谷原料应符合GB2715的规定。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无污染的地下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质量技术要求
酿造用水:采用产地范围池河水系的水,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相关规定。绿豆: 采用产地范围内的绿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高粱、小麦、大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20:21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