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
清初五大师也称清初五大师,是指明末清初的五大学者,他们分别是:
黄宗羲、
顾炎武、
方以智、
王夫之、
朱舜水。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
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
天文历算学家、
教育家,东林七君子
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
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
顾炎武、
王夫之并称明末
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
黄宗炎、
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
方以智、王夫之、
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顾炎武(1613年—1682年),
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
思想家、
史学家、
语言学家,与
黄宗羲、
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
南都败后,因为仰慕
文天祥学生
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
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
曲沃。学问渊博,于
国家典制、
郡邑掌故、
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
经史百家、
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
桐城人。
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
弘光时为
马士英、
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
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
反清复明活动。
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
江西万安
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汉族,
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
衡阳市
雁峰区)人。世界上最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
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
双子星座、中国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
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
黄宗羲、
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
思想家。晚年居
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
读通鉴论》、《
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
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
金陵大批刊刻《
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毛泽东、
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
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
程朱理学,自谓:“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1600~1682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
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影响。朱之瑜和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