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古称镇平)是客家古道上的重镇,作为客祖南迁和“粤盐赣米闽茶”流通的中转站,“明月古道”一度是闽粤赣交通命脉之一,维系着一方的生计。
“粤省腹地,山脉绵亘,道里崎岖,鸟道盘纤,羊肠迫隘”,这是对
客家迁徙古道的形象描述。虽然路途艰险,但客家祖先们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韧,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生活,客家古道也随着客家祖辈的足迹,延伸在南粤大地。岁月逝去,转瞬一千余年,当年客家祖辈的奋斗历程已成为历史,只有隐没于深山中的古道还依稀可见当年的境况。为揭开“明月古道”的神秘面纱,近日,笔者与林业、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探访古道。
“明月古道”位于蕉岭县城郊的横岗村,距县城中心约10分钟车程。笔者询问为什么起名叫做“明月古道”呢?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根据专家考证,这条古道始于西晋末年,是中原人向南迁移到达蕉岭、潮汕等地的必经之路,距今1600多年。到了明崇祯年间,明月古道成为“粤盐赣米闽茶”的重要栈道,食盐、粮食和茶叶等商品在这里中转,因路途迢迢,商人们往往趁月赶路,故而得名。
这条古道,上通福建
武平、
上杭,横接江西
寻乌、
赣州等地,下至
潮州、
汕头,可谓“一线牵三省”,因为地处交通要塞,就不难想像出当年古道上的繁忙程度了。
穿过横岗村宽阔整洁的水泥村道,来到古道山脚下。虽然已是深秋,漫山依然是绿树葱茏,满目苍翠,呈现出一派生机。若是仔细向山上观望,会看到在起伏波动的绿海中,隐现着一条蜿蜒小径,这就是明月古道。明月古道的入口处有一座碑刻,上面刻写着古道整修捐资人的芳名。古道随着山势,呈“之”字形向上攀爬,坡度超过45度,登上不多时,脸上已是汗光闪闪。古道由石块铺成,宽约1米,还保留着原始的模样,两旁是四季常青的马尾松林,环境清幽,空气清新。走在这样的古道上,让人不禁对客家祖先们产生敬意,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祖先们只有结着队,挑着担,唱着山歌,带着一家人的牵挂与希望,穿梭在这深山的寂寞里。
走了20多分钟,来到一个看似“山顶”的地方时,笔者看到有几个人在平地上休息,笔者以为自己已征服了这条古道,但他们笑着说:“这只是爬了一小段,登上的只是一个小山腰。”顺着他们手伸出的方向,举目望去,只见一条道路穿越在崇山峻岭,如天梯般穿越云彩,消失在天际。笔者与同行的人员相互鼓励,一步一个石阶往上爬,经过1个多小时的爬行,才到了真正的最高点,虽然汗流浃背,但身处高点,放眼望去,脚下山腰绿树成荫,山脚下楼房林立,阵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在“山顶”休息时,又陆陆续续上来了许多人,与他们攀谈才得知,如今每逢清晨、傍晚和周末,山下车辆排成长龙,山上登山者络绎不绝,成为蕉岭人健身吸氧的好去处,群众都习惯称这里为蕉岭的“百岁山”了。据工作人员介绍,前几年,在原有古道的基础上,对路面稍加修整,同时清除路边杂树杂草,置放石椅石凳,原来杂草丛生、行人止步的废弃古道,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广大群众前往健身的“民心登山道”,呈现出昔日热闹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