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园
中国台湾歌仔戏剧团
明华园,以明朝服饰为蓝本演绎以明朝故事为主的戏剧,现具备汉服专业研究,服饰手工制作,面料研发复原等能力。为台湾规模最庞大也最著名的殿堂级歌仔戏剧团,今组织已成规模庞大的文化事业体。明华园为陈明吉于1929年创立,1997年陈明吉过世后,陈家第二代的子女继承了明华园,是台湾第一个以现代化、企业化、制度化手法经营的传统剧团, 由总团长陈胜福领军的明华园戏剧总团,旗下共有8个子团与4个协力团队,是台湾最具规模的表演艺术团队,足迹遍及全球欧洲,美洲,非洲多个国家,内地的成都厦门,深圳,广州,苏州,浙江,上海,北京等各大都市、以及台湾本土的小乡镇,外岛、校园等各阶层。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时尚兼传统的戏剧。
历史
陈明吉1912年出生于今屏东县车城乡(日据台湾阿缑厅恒春支厅),早年曾经加入九甲戏班。1929年,陈明吉与戏院老板蔡炳华共组“明华歌剧团”,为“明华园”的前身。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为管制戏剧,成立“台湾演剧协会”,当时少数在皇民化运动下获准演出的剧团之一即包括明华歌剧团。战后,明华歌剧团更名为“明华园”。1962年,由于台视开播以及本土文化受到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打压,许多歌仔戏团被迫散班或往野台发展。迫于现况,原本坚持在内台演出的明华园决定转战外台,之后明华园成员才在屏东县潮州镇定居。
历经传统歌仔戏中落,明华园充分掌握社会脉动,勇于创新,将传统歌仔戏融入现代剧场、实验剧场及电影分场的节奏,且巧妙的结合了音乐、戏剧、舞蹈、民俗、美术、声光等各类艺术,使得明华园的大舞台充满了魔幻般的魅力与神话的传奇感。1982年,明华园以《父子情深》获全国戏剧比赛冠军,以及最佳团体演技奖、最佳编剧奖(陈胜国)及最佳小生奖(陈昭香),打响了明华园的知名度。进而有机会在隔年,进入孙中山纪念馆演出《父子情深》与《济公活佛》,再度带领歌仔戏由“外台”回到“内台”,更走进了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台湾戏剧院,建立了明华园的口碑。
陈明吉于1997年过世,膝下留有七子四女(其中有一养子一养女),因此在总团之下分出天、地、玄、黄、日、月、星、辰等八个子团,各由第二代胜字辈子女掌理,陆续交棒予第三代子、昭字辈子孙经营管理,希望透过不同的演出场域将歌仔戏表演朝向野台民戏、剧场创作、文化薪传等方向延伸发展。
发展
为了更能掌握社会脉动,让传统戏曲不致和时代脱节,明华园不断精心改进传统歌仔戏的单调格式,并揉合现代剧场、实验剧场及电影分场的节奏,使歌仔戏充满了乡土的亲切感与神话的传奇感。
1982年在全国地方戏剧比赛拔得头筹后,明华园所展现的歌仔戏新风貌,引起戏剧界的强大震撼,受到艺文界的重视与赞赏,在各方推荐下,开始于各大型室内殿堂演出,也为国家戏剧院开幕季压轴演出。走了半个多世纪的明华园,终于使舞台歌仔戏从“野台”又回到“内台”。
1987年,明华园应新象第八届国际艺术节之邀制作新戏“八仙传奇”,不料却在演出前三天,明华园潮州团本部发生火灾,一场回禄之灾不但烧掉了“八仙传奇”所有的行头、道具,明华园五十馀年辛苦经营的家当也几乎付诸一炬。这场大火虽是令人心悸的梦魇,却烧不掉明华园对歌仔戏新生命的热爱与执著。媒体的争相报导、各界温暖的关怀下,明华园全体团员日夜总动员重整八仙旗鼓。两周后,“八仙传奇”正式在台北中华体育场登场,热情回应的观众把现场挤得水洩不通、场场爆满,明华园果然不负众望,再度站了起来。
除在表演上专注于戏剧的创作、表现的创新与自我风格的塑造之外,更积极拓展歌仔戏表演的领域,将歌仔戏推广到全省各大小乡镇甚至外岛、医院、监狱、劳工界、校园等各阶层,“多戏多人看”是明华园秉持的原则,一站接着一站的南来北往奔波,经过多年的努力,听懂台语的、说国语的、客家话的,都渐渐爱上了歌仔戏。
除了不遗余力地推广歌仔戏这项本土艺术,明华园也积极参与歌仔戏薪传教育工作,1990年代训宜兰吴沙国中歌仔戏学员,其后学员也大多顺利考上剧校。1989、91年明华园走访全省各地,寻找优秀歌仔戏艺人组成“全国歌仔戏菁英联队”分别于国家戏剧院和台北社教馆演出,引起热烈回响,并再度唤起世人对歌仔戏艺术传承的重视。
1993年起,明华园深入各大专校园歌仔戏社团展开薪传教育工作,包括台北师范学院、文化大学、高雄文藻语专等都有亮丽的成绩。1996年协助台北西湖国小成立歌仔戏团,迄今,西湖国小歌仔戏班已成为社区最佳的亲善大使。97年开始教导新庄地区的导护义工妈妈利用闲暇学习歌仔戏,成绩斐然,其成立之“秋兰歌剧团”并成为新庄市政府所属公立剧团。
九十年代的明华园终于突破层层艰辛,将歌仔戏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歌仔戏的版图横跨外台与台湾艺术殿堂,更在国际舞台展现耀眼光芒,日本著名经纪公司的主动积极邀请、法国第一大报费加罗报“中国的另一个声音”的美誉、NHK等国际媒体的专访。
理念
陈明吉先生一生投入歌仔戏表演艺术,将戏里的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精神融入生活中,不但影响自己的为人处世,并教育下一代与团员。创办明华园时,陈明吉先生一再提醒团员,除了在台上把戏演好外,还要将戏里宝贵的忠孝节义、伦理道德化为艺术表演、娱乐表演。
陈胜福
1979年陈明吉先生将明华园的经营交棒给家族中唯一不会演、不会唱、没有参与舞台演出的三子陈胜福先生,因为陈胜福先生长期在外工作,听得到外界的声音,能够以客观的看法的把外界最新、最重要的讯息带给剧团,开创剧团新的契机。
陈胜福先生接任团长后对剧团的改革与创新确实不负所望,1982年,明华园推出“父子情深”,以异邦恋情及私生子认父的情节,引出一段伦理及人性错综复杂的故事,不同於说教八股的一出戏荣获全台地方戏剧比赛总冠军,并获得最佳团体演技奖、最佳编导奖及最佳小生奖。之后,明华园扬名全省,并获选台湾文艺季演出代表,其际遇可以一战而霸来形容。
评价
明华园的历史,以中国传统技艺一向为子承父业的角度来看,似乎毫不为奇;但在21世纪的今天,能找到一个持续传承三代以上的戏曲家庭,而且是一家老小70多人全心投入,视明华园兴衰为己任,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了!由于陈明吉先生的领导,全家人的努力,明华园改变了民众对歌仔戏的认知,表演者、观赏者重新有了共识,也让学者重新注视传统戏曲这个领域。
追溯老团长陈明吉先生在日治时期流汗播种,面对光复后经济起飞、各式新兴媒体的强力摧击,仍能咬牙撑起,并在交棒之后,带领明华园昂然走进现代化企业经营、跨出国际步伐,让台湾歌仔戏走向国际的舞台,这份对歌仔戏的奉献与成就,是台湾歌仔戏发展史上名垂青史的典范。陈明吉先生于1993年获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1995年荣颁日本民音艺术赏“终身成就奖”、1996年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发‘八十五年文艺荣誉奖章戏剧成就奖”等殊荣。
八大子团
陈明吉过世之后,明华园第二代一度面临分家危机。为将明华园团结在一起,由明华园第二代陈胜福陈明吉三子)接掌“明华园戏剧总团”总团长职务后,便协调规划且与明华园首席编导陈胜国(四子)之命名下,在“明华园”三字之后加上“天、地、玄、黄、日、月、星、辰”为各子团团名,以兹区别,并有绣花园、胜秋团、扬明园、艺华园等四个协力团队,共计八大独立子团及四小协力团队团共十二团,散居于台湾各地。各子团由第三代经营且独立运作,只有在总团公演时才号召各子团人马配合演出。例如在与表演工作坊合作的现代舞台剧暗恋桃花源》里演出的陈胜在原隶属于明华园日字团,便是透过陈胜福居中牵线。明华园的招牌小生孙翠凤,名义上也隶属于明华园戏剧总团。
天字团
现任团长:陈进兴
陈明吉次子陈胜典接掌。“明华园天字戏剧团”前身是“明华园姊妹歌剧团”,创立于1983年。“明华园姊妹歌剧团”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明华园天字戏剧团”。陈胜典不幸因车祸于2003年去世,团长由其长子(也是明华园第三代)的陈进兴担任。
天字团旗下演员还包括:陈昭香、陈昭锦、周美珍、孙诗雯、陈丽巧、张雅铃、郭佳恩、刘宇祥、洪峥御、黄兰蕙、亮菁菁等。
地字团
现任团长:陈昭婷
由明华园戏剧总团总团长陈胜福(三子)与台柱小生孙翠凤的长女陈昭婷,接掌地字团团长职务。由明华园第三代接掌的地字团致力于传统艺术-歌仔戏文化薪传,积极于全台各校园间进行教育推广及艺术文化深根的文化艺术希望工程。
玄字团
现任团长:陈子豪
由创办人陈明吉六子陈胜发接掌,由三位妻子潘金莲、石锦治、简静如及其儿子陈子坚(改名陈劭弘)、陈子强、陈子豪和子豪妻洪辰雨以及女儿陈昕宇(小生)担纲主要演出,增加陈胜发与简静如所生之陈靖萍及陈子谦也加入阵容。
旗下次要演员还包括:陈冠圻、李紫菱(陈子坚之妻)、谢明惠、苏可民、黄庆琳等.
黄字团
现任团长:陈子阳
由创办人陈明吉四子陈胜国接掌。“明华园黄字戏剧团”创立于1998年,由陈胜国担任编导,其长子陈子阳担任团长。
黄字团旗下演员还包括:陈子麒、翁妙嬅、董如玲、陈昭薇、马丽卿、卢雪华、李丽君、陈贵珠、陈孝驹、赖贵珠等。
日字团
现任团长:陈胜在
由创办人陈明吉五子陈胜在接掌。有“台湾第一丑角”之称的陈胜在,跨刀参演表演工作坊的现代舞台剧暗恋桃花源》极受好评,其妻子郑雅升也在旗下担纲演出。
月字团
现任团长:郭煌荣
陈明吉长子郭海南(十二岁时被陈明吉收养)接掌。“明华园月字戏剧团”前身是“新明华园”,后改为“明华园月字戏剧团”,现由郭海南儿子郭煌荣担任团长。
月字团旗下演员还包括:张原豪、郭秀云、郭育汝、郭盈桦、郭梅君、苏敏玲、郭奚金凤、郭纹妃、郭家呈。
星字团
现任团长:陈子权
陈明吉七子陈胜顺接掌,其妻张秋兰也在旗下担纲演出,现由陈胜顺儿子陈子权担任团长。旗下又有“胜秋戏剧团”。
星字团旗下演员还包括:许凤华、颜雅妮、谢乔伦、童淑宜、陈奕诚、陈子权等。
辰字团
现任团长:王文江
陈明吉女儿陈春凤接掌。旗下演员有:敏妃、文柱领导(当家小老板)、信忠、阿伟、阿绢。
戏剧演出
明华园戏剧总团自从在国父纪念馆演出《父子情深》打响知名度后,大型演出推出的剧码有《济公活佛》、《界牌关传说》、《刘全进瓜》、《红尘菩提》、《逐鹿天下》、《李靖斩龙》、《燕云十六州》、《八仙传奇》、《蓬莱大仙》等戏,新作《剑神吕洞宾》、《韩湘子》、《白蛇传》、《何仙姑》、《蓬莱仙岛》等,明华园的演出很在意观众的接受度,所以表现手法一再更新,为剧情而设计的,有快速换景、吊钢丝、空中飞人…。等;表演方式讲求生活化,所以口白也常会出现一些现代用语,如台风、闯红灯之类,贴近观众生活。剧情很紧凑,早期演出的戏剧唱腔较少,新戏有较多唱腔是不同的突破。
作品年表
1940年,《高苓本夺驸马》在台南获戏剧比赛亚军,创办人陈明吉饰小生。
1960年,《刘唐卖江山》获戏剧比赛冠军。
1973年,《陆文龙》获戏剧比赛冠军。
1979年,《父子情深》获戏剧比赛初赛及南区冠军。
1982年,《父子情深》获戏剧比赛冠军及最佳编导、最佳团体演技、最佳小生奖,获中视邀请重新拍摄制作成电视歌仔戏。
1984年,《马车夫与大捕快》;《济公活佛》再度蝉联戏剧比赛冠军及最佳编导奖。
1986年,《刘全进瓜》三度蝉联戏剧比赛冠军及最佳编导奖。
1985年,《周公法斗桃花女》,台北市传统艺术季演出;《搏虎》,戏剧比赛冠军及最佳编导奖。
1986年,《刘全进瓜》,台湾省艺术季巡回演出。
1987年,《蓬莱大仙》,台湾戏剧院开幕演出,首度进入监狱演出,公共电视邀请拍摄于公共电视频道播放。
1988年,《红尘菩提》,台湾戏剧院邀请制作演出,作品制作成录影带,并于华视频道播放。
1989年,《财神下凡》,台北市传统艺术季演出;《真命天子》,台北市戏剧季演出。
1992年,《逐鹿天下》,台湾戏剧院邀请制作演出及下乡巡回四场。
1993年,《李靖斩龙》,台北市传统艺术季压轴,第一部进军录影带出租市场的舞台歌仔戏作品。
1994年,《鸳鸯枪》,半小时短剧,首度进入医院为病患及医护人员演出。
1995年,《斩判官》。
1996年,《燕云十六州》,结合中广国乐团演出,於全省巡回演出发表。
1997 《欢喜迎亲》
‧短剧,结合京剧、豫剧、歌仔戏演出
1999 歌仔戏三部曲【戏棚顶‧戏棚脚】,舞台实验作品,描述一个歌仔戏班从20年代到90年代发展心路历程,带出台上台下、幕前幕后,在社会变迁中的兴衰沉浮。
1999 创新实验歌仔戏《溪寮校长》将歌仔戏音乐与现代爵士乐结合,体裁亦取材现代素材编写而成,属于创新实验作品
2000年,《狮子王》。
2001年,白蛇传《游湖借伞》(折子戏);《乘愿再来》(中山堂「历史开门」压轴戏,首部DVD视听作品出版)。
2002 《鸭母王》
2003 《剑神吕洞宾》
2003 《白蛇传》全本
2004 《韩湘子》
2005 《王子复仇记》
2007 《蓬莱大仙》国际版
2008 《何仙姑》
2009 《猫神》
2010 《 曹国舅》
2011 《蓬莱仙岛》,《火凤凰》。
2013 《幺喽正传》
荣誉
创办人陈明吉,1991年获个人薪传奖;1996年,创办人陈明吉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发之“文艺荣誉奖章—戏剧成就奖”。获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荣获日本民音艺术赏——终身成就奖
当家小生孙翠凤因推展戏剧有功,获文化总会表扬。
1994年,团长陈胜福获资深青商总会颁发“十大杰出青年薪传奖”。
1995年,首席编导陈胜国获资深青商总会颁发“十大杰出青年薪传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为“国际家庭年”活动之台湾地区奇特家族代表,并将全家族协心同力奉献歌仔戏的历程拍摄记录,于世界各国放映。该纪录片荣获坎城最佳节目奖水晶奖座。获文建会遴选为“国际扶植团队”,仍为文建会之“杰出演艺团队”。明华园首部传记书籍【台湾戏剧世家-明华园】问世。1992年,获团体薪传奖。
★当家小生孙翠凤获青商会颁发“十大杰出青年”。
1997年当家丑角陈胜在资深青商总会颁发“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地方戏剧奖项。
1999年 邮政总局发行第一套歌仔戏戏曲邮票,以明华园为图案构成蓝本。
明华园并举办【歌仔戏邮票发行赈灾义演】活动,为 921地震募得五百馀万元之赈灾捐款。
2002年第二套歌仔戏戏曲邮票发行2006年9月12日-明华园剧团第一部文学大戏“祖师爷的女儿”晚间8:00在公共电视播出,由陈胜福制作改编自孙翠凤同名自传。
2008年08月10日 《台湾演义——明华园的故事》 介绍明华园创团的发展史以及当家台柱孙翠凤的成名史。
批评
外界大多对于明华园致力于改革传统歌仔戏的作风抱持肯定的态度,不过也有评论家对于明华园的新式作风抱持较保守的态度。有台湾民俗专家指出:身于推广及保存台湾传统歌仔戏文化的龙头,明华园应更审慎拿捏其改革的角度。明华园有时将传统历史戏曲剧情过度改编至荒诞离经、新式台词往往直接翻译国语文言至闽南语而使观众必须依赖字幕并过度依赖特效而失去戏曲原味,这些都是在精湛演技及华丽声光效果之后必须注意到的环节。不过明华园也不停改革,让声光效果和传统戏曲达到一个水平点!
国际舞台
1983年,《济公活佛》,戏剧比赛冠军及最佳舞台技术、最佳文武场、最佳编导,赴北京、日本六大城、法国巴黎、东南亚等地演出。
1987年,《八仙传奇》,新象第八届国际艺术节演出,台湾戏剧院甄选节目演出。
1990年,经过多次决选,由众多艺术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代表台湾赴北京参加第十一届“亚运艺术节”的表演艺术团体,并以《济公活佛》一剧展现绚丽的剧场魅力。
1993年,《界牌关传说》,1993年世界戏剧展压轴,制作录影带视听作品。
1994年,《薛丁山传奇》,新象“梦幻十七”国际艺术节演出;应邀赴法国巴黎演出,为百年来歌仔戏首度踏上欧洲大陆法国第一大报费加洛报以“台湾的另一种声音”形容明华园的独特戏曲魅力。
1995年,获日本“财团法人民主音乐协会”之邀,巡回东京、横须贺、大阪、名古屋、广岛、福冈六大城市,精彩的演出感动日本观众与学术界,为明华园进军国际之漂亮出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为“国际家庭年”活动之台湾地区奇特家族代表,并将全家族协心同力奉献歌仔戏的历程拍摄记录,于世界各国放映。该纪录片荣获戛纳最佳节目奖水晶奖座。
1997年,应美华艺术协会及驻美代表处之邀赴美国纽约、华盛顿及洛衫矶三大城市巡回演出,以艺术表演活动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当家小生孙翠凤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日本NHK电视【亚洲名人录】(Asia Who's Who)特别来台专访,并以团长陈胜福、编导陈胜国及当家小生孙翠凤这三个灵魂人物,来探讨明华园在歌仔戏界的兴衰历史与发展过程。
1998年,日本亚细亚航空特别来台拍摄纪录片,以明华园代表台湾的文化特色,于空中客车中播放。法国阳光剧团特别来台访问并观赏明华园的演出。
1999年,应国际佛光会之邀,于南非约翰尼斯堡市政厅海华文艺季演出,获得当地侨界、居民的热烈回响,同时与当地艺文代表进行文化交流。
奥地利广播集团(ORF)广播部国际台“今日时事”节目来台专访明华园。
德国公共广播联盟来台拍摄明华园报道纪录片。
2001年与2006年日本NHK电视台再度专访明华园,于“亚洲人间街道”节目中介绍明华园的生活点滴。
首次出征海外前往南非斐京剧院演出,远征非洲马拉维乡间部落,以文化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踏上非洲大陆。
2009年,明华园国际巡回元年。
2014年,明华园分成3团走访海内外,分别在非洲、恒春及台湾演出。陈昭贤和李郁真在非洲南方高山边境,完成摄氏零下5度的薪传教学,介绍台湾的传统戏剧歌仔戏给当地居民;陈昭婷则和翁妙华在国境之南恒春,进行民谣交流与传承创作。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4 17:00
目录
概述
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