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孤(遗华日侨),指1945年日本军队从中国大陆撤退和遣返期间,遗弃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人。日本在1993年后的称法是:中国归国者、残留日本人、中国残留日本人(ちゅうごくざんりゅうにほんじん)。
定义
日本厚生劳动省将这些日本军队从中国大陆撤退和遣返其间、被中国人收养的未满十三岁的日本人定义为遗孤,但是将那些十三岁以上的为了生存或自愿进入东北家庭的日本女性,视为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留在东北的,进而剥夺了残留妇女的日本国籍,并且不列入援助回国的对象。从1945年,直到四十八年后的1993年,才最终取消这种差别,将遗孤和遗留妇女一同视做归国的援助对象,统称为“残留日本人”。
日本政府将遗华日侨分为两类,即“日本籍残留日本人”和“中国籍残留日本人”。前者是指现在拥有日本国籍,但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并在中国大陆定居,在1945年9月2日以前就拥有日本国籍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本人在中国大陆出生定居,直到现在仍然拥有日本国籍的人。后者是指1945年9月2日以前拥有日本国籍,现在拥有中国国籍,并且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并定居在中国大陆的人;或者父母在1945年9月2日以前来到中国大陆,本人在中国大陆出生成长并定居在中国大陆,现在拥有中国国籍的。
日侨中大部分都是日本国策移民计划的一员,目前还活着的: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大部分都被遗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残留妇女
残留妇女是指遗华日侨中的女性,主要由日本
开拓团民的妻子、女儿和从日本派送到东北的女学生和大陆新娘组成。日本政府为了稳定移民,把来自日本各地的少女经过短暂的培训,陆续送到了东北,她们就是后来残留妇女的主要来源。由于她们的丈夫和亲人大多在战争中自杀、战死、病死。大部分由于自愿或因为生存进入当地人的家庭,他们就以中国大陆的
东北地区为家,后来一部分辗转回国。
遗留问题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日本政府放弃保护日侨的义务,缺少军队保护的日侨们,被迫紧急撤退,向大连,
丹东集结,以期乘船回国,从而出现了百万逃难大军。据调查,日本遗侨中的绝大多数是
开拓团在撤退时遗留下来的。特别是分散于吉林、黑龙江的开拓团民们(其中多为妇孺老弱)。
遗留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策移民和弃民政策的结果。
日本政府在秘密的制定《对苏作战计划要纲》中,放弃对日侨的保护。
关东军由于军力不够,下达了“全民动员”的指令,征召了
开拓团的所有的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男性。开拓团中仅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进而在接下来的逃亡路上,产生了大量的遗孤、残留妇女。
负有保护日侨职责的关东军只热衷于向后方大量后撤军人和军属,完全没有保护日侨。
日本政府、关东军迫于战况危急,完全封锁消息,丝毫不让开拓团知晓战况。
日本政府的现地定居方针,方针中指示鉴于战后帝国的复兴及重建,
关东军总司令官制订一个将可能多的日侨派留在中国大陆某一地域的计划。
回国路程
1950年,日本政府对东北的未归还者统计是26492人,1958年
日本厚生劳动省特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地区的未归还者还有22187人。195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未归还者的特别措施法》,将那些在居留在中国的未归还者,一律宣告为战时死亡,取消其户籍。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3月制定实施了一套针对遗华日侨的“身份担保人制度”,规定即使是公费回国的遗华日侨家庭,必须征得其日本亲族的同意。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担保人往往拒绝做“身份担保人”。
1989年,
日本国会通过了《入境管理修订法》,规定遗华日侨归国之际,只有与日本本土人有血缘关系的嫡子才能够被带到日本,而那些被收养的遗华日侨的养子、继子则被排除在外。这就等于拆散了残留妇女在中国大陆所组成的家庭。由于十位日本残留妇女强行回国,被扣留在日本机场,引起了日本国内民众的注意和不满,迫于国内压力,1995年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残留邦人援助法》,遗华日侨的回国事业成为日本国家的责任。
据
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供的资料,从昭和47年至平成7年(1972~1995年),赴日定居的残留孤儿有2171人,携带配偶和子女人数达7801人。更多的人在中国度过了一生。
生计问题
由于遗华日侨,在周围没有日本人的情况下,被迫与日本社会长期分离,而且个人价值观长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熏陶,又没能掌握完整日语能力和日本当今社会的生活习惯,因此,回国后大都丧失了在日本社会中的劳动能力(获得收入的能力)。同时回国后,由于歧视和财政负担,不被家庭接受,也造成了遗华日侨与日本家庭的隔阂,并且拒绝援助她们(他们),使她们(他们)的生计很艰难,每月只能领受政府的救济金,目前九成以上的遗华日侨生活在日本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带回去的子女,因为中日两国文化不同,也很难适应日本学校的学习。她们(他们)是成为战争的受害者。
因此许多遗华日侨认为二战时,日本政府鼓励大量的日本人迁往满洲居住,并且制定国策移民计划,所以控告日本政府没有提供足够的援助,并要求道歉和向日本政府提出国家赔偿。
感恩祭拜
2015年7月13日,由54名日本遗孤组成的“东京日中友好之会感恩团”13日在哈尔滨市方正县祭拜了中国养父母公墓。 这次来访的遗孤都是1945年日本侵略军在仓皇撤退时,遗弃在中国东北地区并被中国养父母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许多孤儿被遗弃时仅有几个月大,如今他们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走到中国养父母公墓前,许多遗孤都十分激动。
中国归国者东京日本友好之会理事长池田澄江说:“虽然我的养父母没有葬在这里,但所有的中国养父母都是一样的,看望他们就像看望自己的养父母一样。”
2015年,73岁的遗孤中春惠子跪在中国养父母公墓前,眼泪不住地向外流淌。
“我到妈妈家的时候才3岁,弟弟只有7个月,我和弟弟没有血缘关系,都是从难民收容所里被抱出来的孩子。我的养父母再也没有要过孩子,他们就把我们当成亲生的孩子抚养。他们力所能及地养育我们,把我供到了中师毕业,把我的弟弟送到了大学。我能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人给我的。”中春惠子说。
再次踏上养育过自己的这片土地,遗孤佐藤周二难掩自己的感慨:“对于我们遗孤来说,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我们的故乡,我们不希望中日两国再有战争,我们这个群体就是战争的产物,所以我们希望历史能够被客观看待。”
遗孤前田明美回忆起养父母时,话语中充满了感激:“我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困难,但是所有好吃的、好用的,养父母都会想着我。我的养母在5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为了抚养我,没有享受到生活,却把生活中能享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
前田明美表示:“作为遗孤和历史的见证者,我会让自己成为沟通中日的桥梁,我也会把战争历史讲给身边的日本人。让生在日本的年轻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