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云雀(学名:Alauda japonica)小型
鸣禽,原属
欧亚云雀的一个亚种,后为独立物种。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背部花褐色和浅黄色,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外尾羽白色,尾巴棕色。后脑勺具羽冠,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后趾具1长而直的爪;跗跖后缘具盾状鳞;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
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的鸟类之一。求偶炫耀飞行复杂,能“悬停”于空中;在地面以草茎、根编碗状巢,每窝产卵3~5枚,孵化期10~12天。生活在草原、
荒漠、半荒漠等地。
日本云雀是一种小型
鸣禽。中等体型的
云雀。身长18-19厘米,翼展35厘米,体重45克。上体褐色斑驳,冠羽短。特征为棕色的小
覆羽成独特的三角形“肩”斑,白色的眉纹绕棕色的
耳羽而过,与白色的半颈环和白色的喉相连接。下体白,胸具近黑色纵纹。较
凤头百灵褐色浓且羽冠较短。与
亚洲短趾百灵及
大短趾百灵的区别为小覆羽棕色。中央有一对尾羽黑褐,而宽边缘以淡棕色为主,最外侧是一对几乎纯白,其内基处具一暗褐色锲型斑,次一对尾羽的外祤白,而内祤黑褐,余羽均黑褐色,微具棕白色狭缘。眼先和眉纹棕白;颊和耳羽均淡棕,而杂以细长的黑纹;瓘区微具褐纹。胸棕白,密布黑褐色粗纹;下体余部纯白,两肋微有棕色渲染,有时还具褐纹。雌雄相似。
栖于长有短草的开阔地区,故在草原地方和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尤为常见。多集群在地面奔跑,作寻觅食物和嬉戏追逐的活动,间或挺立并竖起它的羽冠,在受惊时更是如此。从不见栖息于树枝上。歌声柔美嘹亮,常骤然自地面垂直的地冲上天空,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稍稍浮翔于空中,而复疾飞直上,载歌载鸣,高唱入云,固有告天鸟之称。飞高时,往往仅听到其歌声,而难于获见其鸟。
正常飞行起伏不定。警惕时下蹲。鸣声似云雀,在高空作叫;于覆盖处被赶时发出短促的byur-rup声。平时在地上寻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主要食物有禾本科、沙草科、蓼科、茜草科和胡枝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少量麦粒、豆类等农作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象鼻甲、蚂蚁、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日本云雀的食物,据寿振黄等(1940)在北京时对4只鸟胃的剖验,大多为植物性,并有若干小蜗牛和昆虫(茧)。它亦吃栽培植物,如小豆、小麦以及杂食种子,如苔等。根据用栓颈法对雏鸟进行食性分析,发现食物成分和栖息环境有关。在草原,取食频率最高为鳞翅目蛾蝶幼虫、甲虫等,占总取食次数的38.75%;其次是直翅目昆虫,蚱蜢占28.75%;最少是蜘蛛,占5%。在近水处,如池塘附近以豆娘和蚊为多。(高中信,1978)。
云雀有高昂悦耳的声音。在求爱的时候,雄鸟会唱着动听的歌曲,在空中飞翔,或者响亮地拍动翅膀,以吸引雌鸟的注意。营巢在荒漠草地上凹坑处,也在种植植物的堤坎上或
灌木丛中。巢呈浅杯形,用杂草、毛发、鸟羽、须根等构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风和太阳的伤害。繁殖期4-7月。每窝产卵3-5枚,大小约为9-10厘米。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留巢期11天,这期间由双亲共同哺育,主要是喂食昆虫的幼虫。
主要分布于日本。繁殖于日本,部分鸟在中国南方越冬。
迁徙时偶见或越冬于中国华南及华东沿海,包括香港。原产地不确定:
俄罗斯联邦。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鸟类红色名录 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