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
《梦溪笔谈》中的笔记类著述
《日月之行》是宋代沈括所作的笔记类作品,出自于《梦溪笔谈》。
作品原文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侧而所见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译文
日月的形状就像丸子一样,怎么知道的呢?根据月相的盈亏就可以验证。月亮本身不发光,就像一只银色的丸子,是太阳的照耀才使它有了亮光。月光刚产生的时候,太阳在它的旁边,所以发光的只有一侧而且见到的月亮像钩子;随着太阳的远离,开始斜照,则发光部分渐多。这就像一弹丸,用粉末涂它的一半球,侧面看它,则涂粉处状如钩,正视它,则是个圆,这就是为什么知道日月形状像丸子的原因。
作品鉴赏
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两浙西路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代,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8 16:4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译文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