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毛猪笼草
猪笼草科猪笼草属植物
无毛猪笼草是苏拉威西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glabrata”来源于拉丁语“glaber”,意为“无毛的”,是指这一物种大多无毛被的特征。其捕虫笼色彩鲜艳,为黄底红斑,但只有几厘米高。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略漏斗形;笼翼高度发达,但缺乏翼须;笼盖具有特殊的掌状脉。其生长于海拔1600~2100 m的开阔高地森林中。已发现了无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形态特征
无毛猪笼草藤本植物,其可攀爬至13 m高的树上。其茎为圆柱形或略呈现出两个楞。节间距可达3 cm。 叶片无柄纸质。幼年的莲座状植物的叶片为线形。攀援茎上的叶片为窄椭圆形至舌形或为窄披针形。其可长达12 cm,宽至3 cm。其叶片末端急尖,与笼蔓的衔接处为盾状。叶片基部骤缩,包住茎部周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可能下延,形成一对叶柄翼。在中脉的两侧有1~3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
下位笼较小,为球形。上位笼为圆柱形至略漏斗形。上位笼可长达14 cm,宽至3 cm。上位笼的笼翼很特殊,其高度发达可宽达10 mm,但缺乏翼须。笼口倾斜。唇为圆柱形,狭窄,宽仅可达2.5 mm。唇肋非常明显,高达0.1 mm,间距为0.25~0.5 mm。无唇齿。笼盖近似圆形,可长达3.1 cm,宽至2.8 cm。笼盖末端浑圆至平截,基部平截。笼盖的下表面无附属物,但分布着直径为0.2 mm的蜜腺。笼盖具有特殊的掌状脉。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有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其可长达5 mm。
无毛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花梗可长达20 cm,花轴可长达7 cm。每个次级花梗带一朵花,共约55朵花,部分缺乏苞片。花为红绿色,具有椭圆形的花被片花被片可长达3 mm。次级花梗可长达8 mm。
植株的大部分无毛。花序和笼蔓尾具有白色的毛被,其长约0.2 mm。
生长环境
其生长在海拔1600~2100 m的开阔高地森林中。在海拔1600 m的地区,无毛猪笼草与大猪笼草(N. maxima)和锦地罗(Drosera burmannii)生长在一起。
分布范围
无毛猪笼草是中苏拉威西省特有的物种。
植物学史
无毛猪笼草的植物学史和艾玛猪笼草(N. eymae)和钩唇猪笼草(N. hamata)一样,关于其的两份正式描述几乎是同时发表的。第一份描述是由仓田重夫(Shigeo Kurata)于1984年2月6日发表在《食虫植物学会杂志(Journal of Insectivorous Plant Society)》上,他将其命名为“N. rubromaculata”。第二份描述是由约翰·R·特恩布尔(John R. Turnbull)和安妮·T·米德尔顿(Anne T. Middleton)于1984年2月10日发表在《分类生物学、植物社会学、植物生态学杂志(Reinwardtia)》上,他们将其命名为“N. glabratus”。虽然仓田最先发表,但他使用的名称与1891年培育出的一种园艺种(N. × rubromaculata)重名,因此这个名称为无效名(nomen illegitimum)。修改种加词后的名称“Nepenthes glabrata”成为了该物种的正式名称。
无毛猪笼草的编号为“J.R.Turnbull & A.T.Middleton 83113a”的模式标本于1983年8月31日由“Tri Tunggal Eboni”公司在中苏拉威西省(Central Sulawesi)海拔1666 m的地区特许采集。在特恩布尔和米德尔顿关于这个种的描述中写道,该标本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标本馆(Herbarium Bogoriense;BO)中,但马修·杰布(Matthew Jebb)和马丁·奇克(Martin Cheek)在1995年和1996年都无法找到该标本。他们写道:“可能永远也不能被分类了。”
仓田命名的“N. rubromaculata Sh.Kurata”,其编号为“Atsumi & Komatsu 149a”的模式标本于1983年11月9日采集于中苏拉威西省马莱(Malei)至卡角加(Kajoga)之间的区域内。模式标本存放地并没有说明,但很可能存放于日本牙科学院(Nippon Dental College;NDC)标本馆。
在这些描述发表后不久,他们就将其引种栽培。玩家将其分为两个变型:“帕洛阿尔托(Palo Alto)”,其捕虫笼更小巧,叶片较窄在强光环境下会转变为紫色。“福里斯特维尔(Forestville)”,其捕虫笼较大,尤其是上位笼。
保护级别
根据2000年的评估,无毛猪笼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级为易危(Vulnerable)。
相关物种
无毛猪笼草属于所谓的“毛盖猪笼草组(N. tentaculata group)”或“钩唇组(Hamata group)”,其中包括了来自婆罗洲和苏拉威西的其他四种与之具有密切近缘关系的物种:钩唇猪笼草(N. hamata)、姆鲁山猪笼草(N. muluensis)、毛律山猪笼草(N. murudensis)和毛盖猪笼草(N. tentaculata)。
在马修·杰布和马丁·奇克2001年发表的专著中,他们认为无毛猪笼草与姆鲁山猪笼草之间存在着最为密切的近缘关系。这个观点基于这两者特殊的笼盖掌状脉,以及上位笼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但之后的研究认为,无毛猪笼草似乎是与苏拉威西特有高地物种——彼得潘猪笼草(N. pitopangii)之间存在着最密切的近缘关系。这两个物种的茎、叶片以及下位笼都非常的相似,但上位笼显著不同。彼得潘猪笼草的上位笼远没有无毛猪笼草的细长,且完全没有笼翼。
自然杂交种
在无毛猪笼草的分布地域与之重叠的地区,已发现了无毛猪笼草与钩唇猪笼草、大猪笼草和毛盖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这些自然杂交种一般都呈现出父母本的中间形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