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草
樟科无根藤属植物
无根藤 (学名:Cassytha filiformis),或称为无根草,为樟科植物中少数的藤本寄生植物,属于泛热带地区分布的种类。某些地区用全草作为利尿剂;由于植株具黏液,亦供作造纸工业里的胶使用。据观察无根草的花属小型花,且花瓣并无张开现,又无特殊味道以吸引昆虫,故为自力受粉。
形态特征
无根草的寄生,经观察并无专一性,可以说是在其势力范围内的植物均难逃被寄生生的危险,除非该处无根草的茎已老化,又其无大型叶及其无须大量自行制造养分,故极适合生长于滨海地区,亦因此所发现的群落均非常庞大,不易寻找其源头,尔在刚形成之群落中,所发现之源头,皆是侵入寄主,造成该处织异常的肿大。
无根草侵入寄主后,”吸器”便与寄主的运输组织相连通,以便获取养份(有切片相片为证),另亦发现有无根草自身的缠绕,而由一方形成”吸器”侵入。若将寄主与无根草分离,可在寄主被吸附处发现”吸器”侵入寄主表皮的痕迹。
在无根草的群落中,发现有异常增殖,形成平面化,逐渐加宽的现象,而非像一般的茎加粗,其原因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近半年的实际调查发现所得,无根草虽无具一般高等植物的根,且其叶已退化成小型鳞片状,稀疏分布于茎上,但其养分及水分之获得,则完全靠侵入其他寄主体内强取豪夺,甚或严重地危害寄主,如造成金武扇、琼麻等的叶肉组织萎缩。
无根草藉以侵入寄主之器官为一类似毛毛虫足部盘状”吸器”。此外,无根草亦会缠绕寄主,以增加”吸器”吸附的面积,其攀缘性主为逆时针旋转(至目前为止之标本),尚未发现顺时针之标本。
限于时间、技术之不足,仅能对草本之无根草寄主加以徒手切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侵入寄主之情况,不同颜色之无根草,叶绿素分布情形及无根草崁入寄主并造成寄主肿大之情形,所得结果有下列三点:
1.侵入情况随寄主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吸器穿透芦苇之叶、侵人小豇豆、滨水菜之髓、侵入马齿苋、落葵、醴肠、马鞍藤和甘薯之中,侵入苦楝、龙葵之表皮及皮层,侵入猩猩草韧皮部,侵入盐飘拂草等基本组织。
2.其叶绿素分布情形,绿茎者:叶绿素集中在表皮,间杂着少量叶黄素等……等,叶黄素等之量渐增,茎的颜色便趋向于黄绿色,甚而形成金黄色,但并非完全无叶绿素,只是量少不足以影响叶黄素等呈现的色泽,亦因其除了由寄生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物外 ,也能由叶、茎中所含之叶绿素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故为半寄生植物
3.无根草崁入寄主形成肿大处之观察,发现其侵入至寄主之髓部,且造成该处组织有较同一寄主(仅是吸附以取得养料者之切片)输导组织排列紧密,且使木质部形成许多中空的组织异常变厚。
地理分布
无根藤属植物大部分的种类分布在澳洲,少数种类在非洲,本种则属于广泛分布型,泛热带地区的海边常见。
吸器的形成
1.前吸器(prehaustorium):
由寄生的表皮往内约3~4层细胞紧密排列,细胞近等径且较小,自成一区域称之为前吸器带。当吸器接近寄主时,其附近的前吸器带开始起变化,最明显的是寄生的表皮细胞朝垂周方面伸长,且每一细胞先端常充满小颗粒状物或易染色的物质(A)。此时细胞先端也易分枝并配合寄主的表面而改变形状(C,F)此等长形表皮细胞成排如刷状,故特称刷状细胞(brushlikestructure)由D,F,I可看出吸器(1)基部两侧留有前吸器与其他组织交界的弧形痕迹。
2.吸器原(Haustorial primodium):
吸器是一种高度特化的不定根,由寄主的茎内生而成,有如生长点,吸器之起源系来自束间组织(B)。
吸器的构造
吸器原逐渐增大呈柱状,穿过前吸器突出发皮后进入寄主内。
基本构造
吸器整体为多数分生细胞,不断分裂,并无表皮或皮层之分化。一般嵷寄主接触部位之细胞有的木质化(B,D)有的则伸出许多丝状细胞(分枝细胞)(C,H,I)。
吸器先端
吸器进入寄主后,其先端的变化会受寄主构造的影响,有的则和维管束相连一起(C)有的则轻易穿过维管束(F)
丝状细胞
吸器和寄主相接处,尤其是末端常有延伸长条,若菌丝之细胞,其主要功能为吸收作用。丝状细胞可分三型:其中细胞间型者,丝状细胞常成束,且有压挤寄主细胞的现象(G)而细胞内型丝状细胞穿过寄主细胞壁孔进入(H)另一接触型会入侵至寄主之筛管(C,F)。
标本资料
调查范围包括一五期重划区、安平、鲲鯓堤防(皆属台南市)总计有28科、86种植物,其以以菊科13种最多,禾本科12种、豆科12种等……而寄主中又以草本65种最多,乔木8种、灌木9种、亚灌木4种,皆为海滨常见之植物。
医疗功效 无根草籽的医用功效以及使用方法和毒负作用.菟丝子别名吐丝子,无根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其性味甘,温。归肝、肾、脾经。它的医用功效: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菟丝子没有根,也无叶,但茎上有锯齿状的吸盘(或吸根),它就靠吸根深入树皮中吸取营养,使果苗生长受影响,严重日时可造成幼苗枯死。
菟丝子可开花结籽,花小白色,果实成熟后会自行掉地上,第2年种子发芽,一端形成胚根伸人士中,一端胚顶出土面生出丝状幼茎,幼茎生长很快,遇到果苗就缠绕其上,生出吸根,伸入果苗茎干中吸取营养,茎继续生吸根不断分枝,伸长危害。这时伸入士中的茎逐渐湿腐或枯萎缩与土壤分离。
防治方法
1. 发现菟丝子后,立即连同果苗受害部分一起剪(因菟丝子的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一般在菟丝子开花前剪除,剪时务必彻底,剪下的茎应集中烧毁。
2. 要清除作为“桥梁寄主”的攀缘性附生植物如杂草等,也可用敌草腈0.5千克/亩,或2%—3%五氯代酚钠盐和二硝基酚铵盐防治。
3. 受害严重的苗圃,每年要进行深翻,将菟丝子落在土面的种子深翻到3厘米以下的深层土中,使它难以出土危害。
4. 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雨后阴天喷洒“鲁保—号”(一种真菌制剂),每亩用1.5—2.5千克,可人工促成菟丝子发生炭疽病而死亡。喷洒前打断菟丝子蔓茎,效果更好。
5. 在4-5月份、菟丝子发芽期间,喷施革甘腮、拉索、草甘磷、地乐胺等除草剂,每隔25天喷1次,连喷3 次。
6. 用涂抺器将草甘磷均匀涂抺在菟丝子茎上,注意避免抺在柑橘苗木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