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水下航行器是航行器的一种,潜航器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是指应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保证其能够顺利执行各种使命的技术。已确定了六项关键技术,即长续航力推进/能源、水下通信、大地和相关导航、任务管理/控制、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以及航行体设计。航行体设计技术的子项目是:材料、低噪音和低速控制。
通过搭载传感器和不同任务模块,执行多种任务的水下自航行装备。又称水下无人运载器、无人潜器和水下无人作战平台等。无人水下航行器用于水下警戒、侦察、监视、跟踪、探雷、布雷、中继通信和隐蔽攻击,以及执行水文测量、海洋学研究等任务。可由飞机、舰艇携带到作战海区或从岸上直接布放。可潜入水下长时间远程自主航行和作战,具有小型化、智能化、机动范围大和隐蔽性好等特点;可以到载人平台的高威胁区或难以达到的海域活动,延伸载人平台的探测和作战范围;可以作为海上
网络中心战的一个节点,在实施反舰、反潜、袭岸、反水雷等作战活动中,为母舰(艇)提供水下警戒、战场侦察、目标指示、中继通信等保障,发挥力量倍增器的作用。按照控制方式,可分为遥控型水下航行器(ROV)和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按照重量大小,可分为微型水下航行器(重量10~50千克)、轻型水下航行器(重量200~250千克)、重型水下航行器(重量2000~10000千克)、巨型水下航行器(重量超过10吨)。通常由载体、控制系统、
组合导航系统、能源和推进系统、潜浮和均衡系统、探测设备等组成。外形一般采用鱼雷形、扁平形、橄榄球形等多种形状;控制系统主要由动态控制机和使命控制机组成,完成对无人水下航行器的航行动态控制和使命智能控制;组合导航系统通常由光学陀螺、多普勒测速声呐、
姿态传感器、
GPS接收机和
卡尔曼滤波器组成,提供导航定位和自身姿态信息。美国1996年研发的“曼塔”近期型无人水下航行器排水量56.9吨,长度15米,宽度5.8米,高度1.7米。法国开发的“阿里斯特”型无人水下航行器是可长时间工作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主要用于执行反水雷使命。德国“海獭”MK1型无人水下航行器,具有低阻力外形特征和良好的航行稳定性,主要担负反水雷作业。此外,还有挪威的Hugin3000系列和俄罗斯的Ⅱ-2型无人水下航行器。随着微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具有自主航行能力的AUV开始出现,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制定了UUV技术和样机研制计划。至1999年,全世界已有15个国家研究和发展UUV(无人水下航行器)技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等国家已经开发自己的UUV产品。美国海军于1994年制定了1995~2010年15年UUV
科学技术规划,包括研究能源和推进、制导和控制、精确导航、水声通信、静寂等技术;重点研究为潜艇秘密侦察和探测水雷的UUV,分为近期水雷侦察系统(NMRS)和远期水雷侦察系统(LMRS)。近期水雷侦察系统已于1998年装备部队,作为“洛杉矶”
攻击型核潜艇的制式装备,远期水雷侦察系统于2005年交付使用。
2023年7月,朝鲜在大型阅兵式上展出了一种新型无人潜航器,“它的功能与核鱼雷非常相似”。报道称,外界将这种神秘的无人潜航器称为“无人核攻击艇”、“无人水下航行器”或“远程/长航时核鱼雷”,大多数西方观察家都认为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能携带核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