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歙古道
中国十大徒步古道之一
旌歙古道,亦称“隋唐古道”,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境内,是中国十大徒步古道之一,史称“徽(州)宁(国)官道”,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是古时徽宁官道中最精致的一段,也是目前历史风貌保护最好的一条徽州古道,全长约15公里。
历史背景
说旌德古道,准确地说应该是古驿道。古驿道就是从前的国道。
专为传达命令、递送军情及官府文书、朝廷官员过往和运送物资而设,驿道不比羊肠小道,路面尽量求宽、平、直而坚实。
早在唐时旌德就有驿道了,想来这是置县的一项基础建设吧。据考,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提升江东提刑时,便是从江西徽州,途经旌绩和旌泾驿道到宣州的。
古时驿道广设邮传驿站,专管驿事,也为邮递人员歇力、接力及往来官员休息之所。
明清时,一般十里设一铺,县设总铺,配置一定数量的传车和马匹,有管理驿铺驿使驿卒。旌德驿铺始于宋朝,终于清末民初。
旌德驿道均为石板路面,路宽约一米五至两米,车轿骡马相让无碍。为方便独轮车行,路中央大都直铺石条,两侧嵌以石块或卵石,平整坚实,雨止路干。
有水或低洼处均砌有横、直排水沟,保持常年干爽无积水,畅行无阻。
旌德古道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四邻的主要有旌泾(县)、旌绩(溪)、旌宁(国)、旌太(平)以及穿越县境的徽州府通往宁国府(宣州)的徽宁驿道五条。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旌歙古道位于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黄山区谭家桥镇交界处。古道从旌德县白地镇高甲村过天星洞经箬岭关到歙县许村茅舍约15公里
地理优势
驿道和古道,一般选线合理,路线稳定。
只有旌、泾古道三溪南湾石壁山一段,原高悬山腰,险窄难行,又因地扼宣、徽咽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方腊起义军曾在此与官兵激战。
嘉靖十三年(1534),宁国府通判署旌德县事李默,命比丘僧化缘募捐,鸠工开山凿石,沿溪筑路,始成通衢。通往宁国上坦的古道,宋、元、明三朝均在乌岭设置巡检司
箬岭古道地跨旌德、太平、歙县、绩溪四县,军事和交通位置极其重要。相传东箬岭古道为隋末所开。
修建历史
古时筑路、建桥,经费多为私人捐募。如康熙五十七年(1718),山洪冲毁石壁古道;嘉庆十年(1805)朱旺村朱氏捐银5100两重修南湾至藁口一段。
杨桃岭古道,据《绩溪县志》记载为明朝旺川曹世科独资修建。民国30年(1941),绩溪上庄胡适夫人江冬秀回旌德江村省亲时,捐银洋1000元重修。有人除捐银修路外,还捐田作为养路经费。
乾隆四十六年(1782),乔亭刘孝元邀集乡绅捐资修筑春岭古道,并置田十余亩生息,为养路之资。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青阳时,县政府派工兵挖断旌太驿道,以阻止敌骑入侵。
抗战胜利后,南元吕贤澄、吕炳坤兄弟于民国35年募捐修复此路,并重建金竹圲刘家桥。
民国29年11月10日,旌、绩两县在古道基础上,动工合修三溪至绩溪手车道,全长50公里。
旌德至绩溪县扬溪古道,自凿成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县际古道。
绩溪、歙县缺粮农民常年百十成群,不远百里,来旌挑粮,络绎不绝,直到1954年南雄公路绩旌段通车时方止。旌德至太平驿道,清时榔村汤氏曾在霍家桥头夜设路灯,为商贾行人照明,可见当时交通盛况。
景观
五里洞
沿着山道石阶前行不足五里,便到了一处驿亭,有名曰“五里洞”。这里的路亭与别处的不同,是沿着山坡用条石建筑在路边的一个个拱形的圆洞,很像桥洞,这种设计安全、坚固。
建成拱形,抗压力强,山坡上的滚石不易压塌,野猪等兽类也不易毁坏。
山间空气湿润,用石头砌筑,不容易腐烂,而且不盖瓦片,即使再大的山风也不易掀翻,减少了一大笔修缮的费用。过往的行人,在这里不仅以歇脚、乘凉、避雨,不但保暖御寒、防范野兽,还可避免发生山林火灾。
整个石洞骑路而修,洞内壁嵌有石碑,时光流逝碑上所刻文字已难以辨识。
如来柱
石柱屹立在山脊突出古道旁一小块平地上,石柱高约四米,直径40公分,石柱成八角菱形,上有三层莲花形毗罗帽,形如唐僧所戴之佛帽,柱身隽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当地老百姓称为“如来柱”。石柱每一方都雕刻有古文,可保佑八方来客旅途平安、生意兴隆。具体寓意有待考证了。在歙县一方茅舍村上方路口还另有一柱,但造型有异。
靠壁洞
靠壁洞是傍山而建的石洞,为清朝建筑,亭顶拱,花岗石砌筑,宽1.8米,高2米,深2米,洞壁隽有“当境土地”四字,过往行商亦在此祭祀土地神,也可在此稍作休息。
旺子洞
这一段林密路陡,不过二里又到一亭,门头石刻“旺子洞”,洞口古树虬枝。
天星洞
天星洞是古道至高点,横架两山互通四方。确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地。站在关口之上,寒风阵阵,吹得人都有些站不稳。远眺四周,莽莽群山尽在眼底,崇山峻岭一览无遗。这里是旌德和歙县的分界岭,站在旌德方向的洞口,向远处眺望,铁帽山依稀可见。铁帽山的山形非常独特,山头尖尖的像金字塔,远远望去,整个山体呈铁灰色,这可能就是铁帽山的由来吧。山脚下是星罗棋布的村庄,白色的粉墙就像茫茫大海上的点点白帆。
轶事典故
新修箬岭道记
清朝文学家洪亮吉在《新修箬岭道记》中记载了古道当年的繁盛。旧时,络绎不绝的马队行走在这里,山里的土特产和人们的生活用品,就这样被一车车运出送来。旌德盛产大米,粮商们累了乏了便和衣在亭中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上路,将大米运往徽州、南陵繁昌芜湖等地。
唱灯棚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提任江东提刑时,从江西入徽州,走古道到宁国府;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穿古道登黄山,发出“登黄山天下无山”的慨叹;清咸丰年间,时任徽宁池广太道台惠征和夫人带着17岁的长女那拉氏(也就是以后的慈禧太后),去九华山进香,求神灵庇护选秀成功,夜宿古道听“唱灯棚”。
旅游信息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2:49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