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观民(1532年—1584年),字于我,号龙冈,福建福州府
福清县人,
民籍。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乡试第九十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第五十六名,二甲第六十八名进士。户部观政,四十五年十月授户部主事,督崇文门课,隆庆三年(1569年)七月升员外,四年十一月升任郎中。隆庆五年(1571年)正月出知常州府,创龙城书院,大振常州文风,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科乡试时,常州中举者三十多人。吏部侍郎
孙继皋为弟子员时,观民看好他的文章必能魁天下,明年(万历二年)廷对果然得第一名状元,人服其鉴。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离任,擢广东副使,兵备海南。五年正月考察降用,七年正月致仕,年五十三卒。孙继皋走千里入闽哭其丧。
施观民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任户部主事、郎中后,出任常州知府。《武进阳湖合志·名宦传》称其“敏于听断,案无留牍。尝浚玉带河,建龙城书院,选诸生之秀者课之。一经品题,悉成名士”。大致概括了他的特点。常州当时是个大府,上下簿书往来很多,猾吏便从中上下其手,舞文弄墨,欺谩诳骗,弄权勒索,成为一种祸患。施观民一到,除勤于政事,亲自处事断案外,还立即整顿吏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整顿机关干部作风,“大刷宿蠧,召其尤猾者庭诘之,吏相顾骇服”。奸吏有所敛手。
施观民来常的第二年,创建了
龙城书院(现常州局前街小学前身),成为当时常州城区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书院。又浚玉带河,建玉带桥,以挡风气。他还选拔优秀学子,亲自为他们上课。他重视教育的成绩可谓立竿见影,“癸酉(指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常州举于乡者三十余人”。
施观民很善于识拔人才,所谓“一经品题,悉成名士”。最为著名的是他培养无锡
孙继皋之事:无锡当时属于常州府管辖。施观民东巡无锡时,发现在县学读书的孙继皋气宇轩昂,文章漂亮,便啧啧称奇,以后就重点培养他,经常让他入衙,谈诗论文。孙继皋成长很快,在常年考试中,孙屡举榜首。在省级考试中,他又名列前茅。施观民说:“吾望不止于此也。”万历二年(1574)孙继皋进京会试又连捷。施观民又说:“吾所望更不止于此也。”到殿试发榜那天,施观民盛服坐堂,又命侍者准备酒筵,等待喜报,别人都感到不解。结果孙继皋果拔头筹,中了状元。施观民仰天大笑道:“吾所望于孙继皋,今果然得之矣!”于是令府衙全体酌酒庆祝,“是日公大醉”。
无锡历史上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出了一个状元
蒋重珍后,三百多年间虽然出过好多进士,但一直未出过状元,至此又出了一个状元孙继皋,全县文人都很兴奋。施观民于是集邑中文人于锡山之颠,瞻仰50年前为祈求无锡能出状元而建的文风塔。但文风塔是石塔,无法登临。于是在施观民的主持下,决定在锡山之顶再建一座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可以登临观景的楼塔,施观民题名为“龙光塔”,寓为龙光普照之意。
施观民重视教育是一贯的,万历五年(1577),他任广东副使,分守惠州时,又在此建造书院聚徒讲学(《惠州府志》)。但他没有遇上好时代,当时正是
张居正推行新政的关键之时,为统一舆论,禁止非议,万历七年春,张居正便拿施观民开刀,说他在常州“私敛民财、私创书院”,不仅将他革职,而且下令“毁天下书院”(《明神宗实录·卷八十三》),结果“先后毁应天等府书院六十四处”。(《明通鉴卷六十七》)
嘉靖乙丑进士。户部主事,历郎中,出守常州。常,江南剧郡也,簿书填委,猾吏为窟穴。观民至,大刷宿蠹,召其尤猾者庭诘之,吏相顾骇服。创龙城书院,拔隽异读书其中,又凿河以当风气,癸酉常举于乡者三十余人。少宗伯孙继皋为弟子员时,观民奇其文必魁天下,明年廷对果第一,人服其鉴。寻擢广东副使,归而卒,继皋走千里入闽哭其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