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孟奇因为“
山寨春晚”一夜蹿红,成为全国人的焦点。已经办了25届的央视春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有一位网民老孟(施孟奇)向传统的“
年夜饭”叫板,声称要办一台“
山寨春晚”,大年三十在网络上直播。他不仅在自己的车上贴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标语“招摇过市”,还应网友要求找了一间办公室组建了组委会。很短的时间,就有近千个节目报名参加“
山寨春晚”。眼看场面越搞越大,老孟干脆开通了名为“中国
山寨电视”的网站,并冠以CCSTV(CHINACOUN-TYSIDETV中国山寨电视),向网友报道这台晚会的最新进展情况。继山寨春晚后,施孟奇在《金星撞火星》栏目中策划了“苗翠花讨薪事件”,受到关注,长期致力于网络传播和营销策划,专注于公益项目策划与推广
个人职务
北京故事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CEO
北京Uu公益理事
个人案例
山寨春晚
重庆城口旅游景区亢谷推广
爱心春晚
爱心节
救助乐平女孩程瑶瑶
苗翠花讨薪
个人信息
真实姓名:施孟奇
籍贯:四川省
年龄:36岁(1972年生)
职务:北京故事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
山寨情结
2008年底,四川人施孟奇,人称“老孟”,把在中国热闹了一年的“
山寨文化”推到高峰。他声称要办一台“
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山寨春晚”将在大年三十晚上9点9分通过网络向全国网民直播。 很短的时间,就有近千个节目报名参加“
山寨春晚”,眼看场面越搞越大,老孟干脆开通了名为“中国山寨电视”的网站,向网友报道这台晚会的最新进展情况。如今“
山寨春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据推测,还拉到了几百万元的企业赞助,并得到了无数网友的支持。
草根“山寨情结”
1972年出生的施孟奇,四川达州人。至今单身。“我当初要办‘
山寨春晚’是搞着耍的,就想让大家在北京过个好年,没想搞这么大!”
1993年,没考上大学的施孟奇进入电大学习财贸专业。学习期满,他在达州市环卫处工作,任财务科长。施孟奇并不喜欢做财务,2001年,他辞掉工作,来北京学习
计算机。不久后,施孟奇成立了一家以婚礼摄像和主持人培训为主的公司。正因为开了婚庆公司,老孟才有了筹办“
山寨春晚”需要的音响、摄像机、话筒。
2008年冬天,在一次赴郑州参加婚礼的途中,他在盘点过去一年娱乐事件时发现,2008年是新人贫乏的一年。这是一个不错的信号,那意味着短期内在造星领域将缺乏有力的竞争者。“我了解媒体在关心什么。”老孟说,“我也知道该如何制造热点。”这种自信来源于他长期对互联网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分析,他自诩通晓里面的道道和必备元素。
他把目光放在一个朋友身上,对方是一个流浪歌手,性格散漫但才华横溢。他要捧红他。“
山寨春晚”的组合构思应运而生,“它一定能火”。老孟当时判断。在下火车之前,他想好了口号——向央视春晚叫板。“央视是阳春白雪,我们就做点下里巴人的东西。” 从郑州回到北京后,老孟为自己横空出世的伟大创意而激动,他决定暂停目前所有的业务。他把组委会设在立水桥旁一个1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接着建立了
博客,还拉了几个文艺圈的朋友来帮忙。但这番苦心孤诣的安排,却得不到原定主角,那位流浪歌手的响应——对方的文化公司刚倒闭,债务缠身。老孟决定不等了。2008年11月底,他花了140元在面包车上贴上了“
山寨春晚”的宣传横幅,穿行于大街小巷。“我需要从社会上发掘优秀节目和能人。”老孟说,“而且,这能吸引记者眼球。”
2008年11月28日,《京华时报》记者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说有辆奇特的面包车在街上跑。记者李慧博在一幢小区楼下见到了老孟,“他给人的感觉很憨厚老实”。半个小时的匆匆采访中,老孟侃侃而谈,“这场
山寨版春晚,是为了让北京底层老
百姓,特别是过年不能回家的农民工、大学生朋友们能欢聚一堂,过个热闹年。”
“你弄什么我也弄什么,但我有些地方还比你强。”老孟当时说,“我有信心和央视比创意。”他还特意创办了CCSTV(中国
山寨电视)网站,看标志都瞄着
CCTV。新闻稿《市民欲办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见报后,网站马上疯狂转载,两天后,媒体大军蜂拥而至。“PK央视”、“颠覆传统”、“全民娱乐”、“草根文化崛起”等词汇占据重要版面,网民也一片叫好声。
一个喜欢刺激的男人和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就这样如愿以偿地被推到了
聚光灯下。
一场商业闹剧
只消半个月时间,组委会就收到了七百多个节目。老孟不得不在网站上发布了通知,提前终止节目征集。
另有一些人找上门来。他们是企业、酒店、文化公司、策划团体以及艺术商人,他们嗅到了商机。每当有公司代表前来,老孟就把对方请进单独的房间,并拒绝现场媒体旁听。老孟说,很多企业向他提出种种苛刻的要求——
垄断冠名权,花钱上节目,进组委会,或以现场标语、领导讲话和奖品形式等打软广告。一个文化公司干脆把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摆到老孟面前,希望他把“
山寨春晚”打包转让。
2008年12月中旬,北京一家报纸曝出“
山寨春晚拉到百万赞助”,让老孟顿时负上敛财的嫌疑。媒体开始倒戈,称其已沦为商业闹剧。“都是媒体误导的。”老孟说,“我到现在连
一分钱赞助费都没有。”他依然坚称晚会不卖票,无广告,无出场费,是一场纯粹的
草根娱乐。但很少有人相信了。 从700个节目中筛选至100个,再选择50个,最后压缩至35个……这让老孟倍感痛苦,好节目实在太多了。但老孟考虑得很远,在与赞助商的一次交谈中,他提出了他的设想:那些没选上的优秀节目还可以组成其他风格的晚会,进行商业演出。“他早就做过这方面的市场考察和评估了。”一位要求匿名的组委会成员说,“
山寨春晚的目标是至少捧红2名主持人和5名歌手或演员。”该成员还透露,老孟名下有五六家文化公司,都是空壳的。等“
山寨春晚”的一些演员走红了,就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和他们签约,操盘商演。但对于这些内容,老孟本人一直讳莫如深。
合作蜜月期
2008年12月13日,贵州卫视特别节目部制片人胡庶走进了老孟的办公室,他在网上看到了老孟的
山寨春晚。共处5天后,双方达成了合作转播的意向,并一致认同这将是一次愉快且双赢的结合——贵州卫视借助“
山寨春晚”的超高人气形成品牌效应,后者则拥有前者覆盖的5亿观众。
2008年12月18日,
山寨春晚新闻发布会召开。老孟特意挑选了“鸟巢”旁的一座大厦,在被数十家媒体挤满的大厅里,他难抑内心的兴奋,从原来一个人的创意到拥有上亿观众的热点盛会。“这是全国人民办的晚会。”发表演讲时,老孟几次脱稿,不时抱拳作揖,“我有绝对的信心相信她能成功。”发布会上,老孟和
胡庶签订了电视转播意向协议。贵州卫视将为
山寨春晚提供专业化支持,除了提供在北京的影视基地外,还从艺术、技术方面进行指导。
胡庶向老孟建议,为避免“
山寨”带来的负面含义,将“
山寨春晚”更名为“草根春晚”或“平民春晚”更合适,并从电视台的角度对节目播出时做一定的审查。老孟言听计从。此外,在
胡庶“要谦虚、务实”的建议下,老孟撤下了网站上“叫板”、“PK”等激进标语,并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要向央视春晚学习”。这些都被后来媒体视为“
山寨春晚”被招安的标志。老孟则反驳,电视台只是提供转播平台,节目选择权还是在组委会手上。“
山寨春晚不会变味。” 只是一个周末假期后,胡庶甚至还没来得及具体部署下一步工作,电视台收到了一份指示,大致内容为广播影视机构不要与山寨类节目接洽。这无疑是一张“军令状”。为挽救和“
山寨春晚”的合作,贵州电视台一名副台长和当地主管机构的一位领导立即进京,并递交了书面解释。胡庶也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暂时不向老孟交代。
过了数天,在确定没有回旋余地后,2008年12月27日,胡庶向老孟说了实情。电话那头,仅持续了不到一周的兴奋戛然而止。“整台晚会的转播肯定没有了。”
胡庶说,“但不排除个别优秀节目会在某些栏目里播出。”双方和平解约。糟糕的事情还没有结束,贵州卫视的退出带来一种莫名的心理真空,企业撤销了赞助意向;一些演员要求退演。就连组委会内部,也出现了消极情绪。“老孟最难受。”一位组委会成员说,“不是他的错,却全让他扛。”
老孟又回到了初期的状态,他整天开着面包车频繁地看场地、看灯光音响,同时也保守着合作缘何中止的秘密。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老孟也把演出场地最终确定下来,一个超大型的度假山庄。对方包揽了表演场馆、演员住房、饮食等所有开销,日耗数万元。而山庄也借机推出一个“泡温泉、看春晚”的宣传,为迎接春节消费潮造势。两家网络公司已答应届时为
山寨春晚提供网络直播服务。从2009年1月15日开始,所有演员都将进入封闭式排练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直到1月25日除夕晚上9时09分正式演出。
“我时刻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老孟说,但言语间满是疲惫。一场轰烈的
山寨春晚,不管当事人承不承认,已经和一场平素的有偿演出,日渐无异。
言论
施孟奇:每年的央视春晚不是都有人
批评吗?我就想,要是我做会不会处理得更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 施孟奇:1986年,我第一次看央视春晚,觉得很棒,
马季、
姜昆等人的节目让我难忘。这几年,春晚越来越没
新意。现场也不是寻常
百姓可以去的,也不是普通艺人可以参加的,但民间卧虎藏龙。施孟奇:我们要做得比央视好现在不可能。主要是想让大家弄明白大家都可以做春晚,春晚不是央视可以
垄断的。其实我们就是叫板,不是PK,就是你弄我也可以弄的意思。让老
百姓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跟全国观众一起互动,一起过年。
施孟奇:我没必要去红。我不是歌星也不是娱乐界的,以后也不想拍什么
电影。我只是一个婚礼摄影师,不可能就此红起来,但是个别演员可能会因此而走红。
施孟奇:通过网络报名和寄光盘等,已收到300多个节目,歌舞、
小品、
相声、
杂技都有,每天还在增加。
施孟奇:“我们本身就没有想过拿它来挣钱,现在也没有想过挣钱,更没有单位给我们赞助,那些都是个别‘无良’记者报道的。”
网友支持
网友力荐
郭德纲陈佩斯在施孟奇的
博客上,许多网友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有的留言“俺是民工,要是当真搞俺们民工的春晚,俺就捐100元”。更有意思的是,许多网友都推荐
郭德纲和
陈佩斯当表演
嘉宾,因为觉得他俩人也具有草根性质。“这两个大腕很受老
百姓欢迎,但我们没有表演费的,他们要是能来那就太好了。”施孟奇笑着挠头。
有的网友说:支持支持,报名咯!
有的网友还送上祝福:老孟祝你成功
还有的网友很期待:表示期待看到这场与众不同的春晚。
山寨春晚的思考
正如
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其著名的《娱乐至死》中所担心的一样,“过度娱乐”很可能将受众拖入毫无节制的娱乐狂欢中消耗殆尽,最终丢弃艺术的价值和尊严。“
山寨春晚”同样可能面临这样的困惑:过于草根的民间娱乐会不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近年来,草根文化的迅速崛起为“
山寨春晚”提供了充足底气,草根高手们所展现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2008年迅猛崛起的“
山寨文化”,则将这种草根精神推到了新的高点。不过,仿造、快速、平民化的另一面很可能意味着做工粗劣、潦草敷衍,不久前以
《丑女无敌》为代表的一批
山寨剧就遭到了社会的声讨。“
山寨春晚”也同样很难走出“粗制滥造”的困境。但很多网友表示,正如此前超女、星光大道等节目捧出的精彩新星一样,相信
百里挑一、集思广益的“
山寨春晚”应该能捧出耳目一新的好节目。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策划工作室主持人、教授
王鹏认为,“
山寨春晚”是对过于模式化的央视春晚的反击和反讽。当前大量出现的
山寨文化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网络催生了各种反讽、自嘲、调侃式的草根艺术形态,并获得了自给自足的生存空间。
不过
王鹏指出,“
山寨春晚”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孟他们能有十足把握把一台精彩的民间春晚呈现给观众吗?如果仅仅只是
恶搞,“山寨春晚”则丧失了它“叫板”央视春晚的意义。
也有网友表示,“
山寨春晚”如今已获得赞助且备受关注,那么,它的网络转播是否会插播有偿广告?观众是否需要购买门票?如果是这样,“山寨春晚”就成了营业性演出,就需经过国家工商、文化部门的行政许可后才能登场,老孟等人对此是否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无论‘
山寨春晚’最终能否成功,它迄今为止所掀动的网络热潮已经足以促使人们对现有的央视春晚给予认真反思,已经显示了它的深刻意义,这样其实就够了。”
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