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āng zhèng,意思是指成
正方形,不偏不歪;正直;正派。出自《
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
1.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2. 古代制科之一。
《
管子·形势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下法式者,人唯恐其不复行也。”
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汉文帝 时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多为举荐;后成为
制科之一,如 唐 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清 代有“
孝廉方正科”,有举荐和自荐之别,先荐,后
廷试。以德行方正为取士的主要标准。
《
周髀算经》卷上“圆出於方,方出於矩” 汉
赵爽 述:“
圆规之数,理之以方;方,周匝也。方正之物,出之以矩;矩,广长也。”
冰心《寄小读者》十五:“她学得极快,口音清楚,写的字也很方正。”
首先表现在礼制方面。那个时代,由于
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
行为准则和
道德规范,还有相应的礼节。坚持这些,才合乎礼.才算正直。例如第17 则记
嵇绍为侍中,参加官吏的集会时不肯演奏乐器,认为穿着
官服而去做乐工的事是不合礼法;第20 则记
太尉王夷甫反对对方用不拘礼节的“卿”字来你呼自己,坚持要用尊称。对待无礼的言语、行动则坚决反对,义形于色。例如第1 则记元方小时候对那个无信无礼的客人很不客气,“入门不顾”。特别是第15 则对比了
山涛父子的表现:“山公大儿著短帢,车中倚。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山涛的儿子知道戴着轻便小帽去谒见是失礼,可是山涛没有坚持这个礼节,所以舆论界评为儿子胜过父亲。坚持忠孝,自然属于维护礼制之列,从而避讳也成了坚持忠孝的一种礼节,不能直接说出君主和尊亲的名字,如果对方无视这一点,就要以牙还牙。例如第18 则记卢志在人前直接说出
陆士衡的祖父和父亲的名字,陆士衡就寸步不让,义正词严地反击。
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坚持正确的说法和做法而反对错误的,也不能因为受到压力或其他缘故而后退,放弃原先的主张,违心地随声附和。就算面对君主或顶头上司的错误言行、也不作任何让步,因为直言极谏正是德行大正的表现。例如第9 则记和峤宁可违背
晋武帝的意愿,也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第28 则记
王敦的主簿
何充于大庭广众中当面反驳王敦的说法,“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有些人在交友上也很慎重,不可结交的就不能交往。例如第6 则记
夏侯玄虽遭迫害人狱,处境险恶,也不肯跟身为
廷尉弟弟的钟会结交。
当时,
士族阶层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他们恃贵而骄。看不起
庶族,处处要显示自己的身分,这也被
编纂者看成方正。第46 则说得最明显不过了:
吏部拟选王坦之任尚书郎,他自以为此职非名门贵族所宜担任的,说:“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婚姻总是一种政治联姻,更要讲究门当户对,
门阀制度对此要求很严,第24 则认为士族豪门跟低于自己门第的家庭通婚是“
乱伦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