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杰,1954年3月出生于河南许昌,中国作曲家,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
人物经历
1971年,考入河南省许昌市文工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在此期间师从滕茂隆进修小提琴。1976年,自学作曲理论并开始进行创作。
1980年,调入河南省曲剧团任小提琴演奏员兼创作。1986年,进入
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
苏夏学习作曲,同时主修指挥与音乐学理论。
1989年,开始进行管弦乐写作,创作第一交响曲《故土》。1991年,任
河南省曲剧团专业作曲、指挥。1992年,在河南曲剧《五福临门》中担任配器。
1996年,担任河南省曲剧团业务副团长;同年,创作合唱作品《春天来了》;同年,在河南曲剧《阿Q与孔乙己》中担任作曲、配器。1997年,创作管弦乐《大起板》。
1998年,在豫剧《风雨故园》中担任音乐顾问;自1998年起,担任政协河南省第八、九、十届委员。
1999年,创作管弦乐《热巴舞曲》;同年,创作无伴奏合唱《小雅·采薇》;同年,声乐作品《春天来了》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征歌一等奖。
2000年8月,任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同年,创作交响音诗《小浪底》;同年,担任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艺术总监。2001年,涉足民族管弦乐写作,创作了《少林印象》《古都神韵》两首作品;同年,担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应北京交响乐团委约,创作了交响组曲《江山多娇》;11月,作品《江山多娇》在
中山音乐堂上演,由指挥家
谭利华指挥
北京交响乐团演奏;同年,申报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论河南曲剧音乐的调性扩展》获准立项,该项目在2004年结项;同年,开始进行古乐创作,创作编配了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小雅 ·鹤鸣》两首作品。
2004年,凭借作品《热巴舞曲》获全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中小型作品三等奖;同年创作歌曲《洛阳情未了》;同年,在河南曲剧《惊蛰》中担任作曲、配器、指挥。
2005年,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文化先锋”称号;同年,管弦乐作品《热巴舞曲》入选在奥地利举办的《中国新春音乐会》,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
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同年,当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
2006年3月,北京交响乐团在德国和奥地利巡演,作品包括了管弦乐《热巴舞曲》;创作定音鼓协奏曲《风》;11月18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指挥家谭利华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故土——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次日,由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
《人民音乐》编辑部举办了方可杰交响乐作品研讨会。
2007年3月,作品交响组曲《江山多娇》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0月,凭借作品《大起板》获文化部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同年,获2006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
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参赛国国歌的配器工作,为英国、西班牙、肯尼亚等国国歌配器;同年,在豫剧《程婴救孤》中担任音乐统筹;同年,创作古乐作品《远古的回响》。
2009年5月,获“2008年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担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副主任。
2010年9月,作品《热巴舞曲》入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同年,创作古乐作品《玄鸟》。2011年,赴韩国东国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2012年11月,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华夏古乐;12月,入选河南艺术名家推介工程,并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江山多娇——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同年,赴台湾传统演艺中心举办学术讲座。
2013年7月,管弦乐《热巴舞曲》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同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我国曲牌体剧种音乐与当代创作研究——以河南地方戏为例》获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2014年,申报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豫剧传统经典唱段与受众研究》获准立项,2016年结项。201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2018年,在河南曲剧《新版白兔记》中担任作曲(与吴灿江合作);12月,平顶山学院雅乐团举行《诗经》专场音乐会,曲目由方可杰编创。
2019年9月,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同年,作品《热巴舞曲》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并进行巡演;同年,作品《热巴舞曲》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管弦乐部》,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12月,河南理工大学承担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曲家方可杰创作思想与作品研究”立项。
2020年6月,作品《春天的黄河谣》入选河南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12月,《河南大调曲子唱段选》出版,担任主编。
2021年8月,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祖国颂》获河南省第七届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奖音乐类优秀作品奖。
2022年9月,参加《龙乡龙乐未了情》——朴东生先生民族管弦乐作品研讨会,并以《永远的激励和怀念——朴东生先生作品音乐会有感》为题在会上发言。
2023年,创作单乐章交响音诗《红旗渠》,并于4月12日在河南艺术中心首演;6月,在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参加“2023香港中国戏曲节”——“艺人谈”活动,讲解戏曲唱腔和表演技巧。
主要作品
器乐作品
声乐作品
戏曲作品
影视音乐
舞蹈音乐
古乐作品
其他作品
以上音乐作品参考资料来源:
发表文论
以上文论参考资料来源:
出版专著
以上专著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专辑
创作特征
方可杰的交响乐作品能够使人感觉到民族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结合。首先,从他作品中的旋律特征、节奏特点、和声手法等方面可以看出,作曲家注重吸收运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以及戏曲音乐的元素。这种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创作思维方式是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构成了方可杰交响乐作品音乐语言民族化的特征。其次,方可杰在追求音乐语言民族化的同时,也注意运用现代的作曲手段和技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使得他的民族化音乐语言特征的旋律更具色彩与张力。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方可杰的作品有着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雅俗共赏;对于交响乐音响的驾驭是比较成熟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这都体现了作者美学上的追求和他自己的创作个性。(作曲家
王世光评)
北京交响乐团选择了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一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作品,方可杰用“舞”的力量征服了德国的观众。(德国《纽伦堡日报》评》
非常难得一见,作品的情感充沛,音乐很好听,管弦乐写得非常辉煌,各个方面都应该说非常不容易做到,体现了方可杰在艺术创作当中的追求。(作曲家
唐建平评)
方可杰以音乐家的灵性,寻着中原地域浓郁的色彩和韵味,沿着老腔老调多年的路径,把由时间酝酿正向着历史深处隐没的宝藏拉回来,从它的经验中进入忘情的回忆或开启朝气蓬勃的新生。(文艺评论家黄海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