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研究
经济术语
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既是中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史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本文现就中学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有关问题对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成果作一简单介绍。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讲到新经济政策时,强调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两点原因,即战争的危害和灾荒所导致的农民的经济贫困,并得出结论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教材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的论述看,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具有明显的反危机的纲领的特征。我们尚不知道教材的编者对此持怎样的观点,但教材的论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看,教材的论述是史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史学界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1.反危机纲领说。俄国历史学家察库诺夫认为,失去政权的威胁直接推动了列宁向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像接下来1921年春夏发生的事件所显示的那样,领导集团的行为是一种即兴之作,缺乏明确的深思熟虑”①。我国学者江涛、吴辉认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以及“在最后著述中的经济的构想,固然是首先就过渡时期而言的”②,因为新经济政策所强调的商品经济原则是列宁等“寻找的那个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这些学者认为,1921年春天苏俄所发生的经济困难和农民暴动使列宁等领导人开始思考在落后国家如何巩固苏维埃政权等现实问题,这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首要目的,其具体的方式就是以部分恢复商品经济来适应农民小生产状况,进而获得农民支持的权宜之计。这一观点是教材在叙及新经济政策原因时所隐含的。
2.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说。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将新经济政策作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的过渡性的理论。徐向梅根据列宁的论述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是向农民的让步,也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这是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迂回之路;徐先生还认为,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是“二元的行政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③。赵@①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等“从俄国小农占优势出发”而选择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迂回途径,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方式,是从战时向建设的适时过渡④。这一观点是教材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所主张的。
二、新经济政策对我们的启示
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它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1.哲学启示。孟庆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哲学启示包括:(1)新经济政策是在承认落后、危险和自身错误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2)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环节;(3)掌握“度”的尺度,对资本主义的退却应该在社会主义占主导的前提下灵活机动⑤。许建平也认为,新经济政策不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体现了创新精神,这是正确实践的基本保证⑥。
2.政治学启示。胡象明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自始至终与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此政策具有很多政治功能,解决了一些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启示:(1)维护了阶级利益,主要是无产阶级全局的利益;(2)协调了政治关系,主要是协调了工农之间的关系;(3)获取政治力量的支持,主要是广大农民的支持;(4)巩固国家政权,主要指生产力提高、工农生活改善、工农联盟巩固⑦。岳宣义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精髓在实践中的反映;(1)它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2)社会主义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3)社会主义必须解放生产力,等等⑧。
三、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很快被终止?
教材只是笼统地说在苏联实施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而没有阐述政策终止的理由。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很快被终止了呢?
1.政策不成熟说。杨玲玲认为,新经济政策出台时间过短,思想不成熟,这是政策被很快终止的间接原因。她认为,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是被迫的,是面临危机形势下的不得已的选择,当时列宁等人还来不及仔细思考,以致于留下一些缺点⑨。而薛汉伟、孙代尧则更具体地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致命缺陷:(1)巨大成就与危机并存。新经济政策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解决,如粮食收购依然十分困难,工人生活改善不大等等,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仍然存在。(2)二元经济及其内在矛盾。列宁虽允许私营经济存在,但只是过渡时期的一种形式,并没有将之提高到战略高度认识,仍然将单一公有制作为未来的目标。在实践中没有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⑩。所以,从客观上说,新经济政策终止完全可以理解。
2.列宁对社会主义之曲折认识不足说。高放认为,列宁明显对新经济政策的前途认识不足,列宁在实施政策之时就将之当作短期的过渡形式。1921-1322年,列宁说,此政策是“若干年内”、“几年之中”实行的政策;1923年列宁虽提出此政策需“整整一个时代”,但这只是弥留之际的预言,并未引起重视(11)。杨玲玲也认为,列宁等对“过渡时期的估计仍然偏短,对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的理解仍然偏于简单”(12)。后来,斯大林因为没有列宁的结论而能够擅自缩短了实行的时间。
3.恶劣的国际环境加速了政策的终止。杨玲玲认为,2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欧洲革命失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空前严重,使得苏联必须加快国防建设以保证国家安全,导致了新经济政策的终止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实施(13)。薛汉伟、孙代尧也持有这种观点“(14)。
4.斯大林的主观主义影响。斯大林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列宁的主张,并通过党内斗争的形式将主张新经济政策的领导人一一打倒,确立了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因此成为历史名词而只能歌颂,但不再实行(15)。
以上几种原因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本文只是摘取近几年的成果作一概述,谨供同学们参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3 15:2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