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镇,隶属于海南省定安县,地处定安县西北部,东与龙州镇接壤,南接
屯昌县新兴镇,西邻
澄迈县文儒镇,北靠澄迈县
永发镇。辖区面积7.9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新竹镇户籍人口20632人。
历史沿革
清属嘉善图、博一图。
民国时期设立新竹乡。
1950年5月,成立新龙乡。
1951年,实行区建制时,由定安一区管辖。
1958年12月,定安、屯昌合并成定昌县时并入新兴公社。
1961年5月,定安复县时成立新竹公社。
1983年10月,改称新竹区公所。
1987年3月,撤区建镇,成立新竹镇。
行政区划
1989年3月,新竹镇撤销村委会改称管理区。
1995年8月,新竹镇撤销管理区成立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新竹镇辖新竹、祖坡、卜效、卜优、禄地、大株、白墩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新竹镇辖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竹村。
地理环境
新竹镇地处定安县西北部,东与龙州镇接壤,南接
屯昌县新兴镇,西邻
澄迈县文儒镇,北靠澄迈县
永发镇。距定安县城17千米。辖区面积7.926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新竹镇辖区总人口2061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10人,城镇化率8.3%。另有流动人口320人。总人口中,男性10792人,占52.3%;女性9827人,占47.7%;14岁以下3695人,占17.9%;15~64岁14361人,占69.6%;65岁以上2563人,占12.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411人,占99%;有黎、苗、壮、回等12个少数民族,共208人,占1%。人口出生率23.5‰,人口死亡率2.5‰,人口自然增长率21‰。
截至2018年末,新竹镇户籍人口206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竹镇财政总收入248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万元,比上年增长6.8%。
农业
2011年,新竹镇有耕面积2.0万亩,人均1.3亩;林地面积2.8万亩。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镇生产总值的29.2%。生产粮食2万吨,人均937千克。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1.4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猪、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6万头,年末存栏4.5万头;牛饲养量0.6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生产肉类6500吨,其中猪肉3560吨,牛肉1000吨。累计造林3.2万亩,其中防护林500亩,经济林2.8亩。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0.9万亩、鱼塘养殖面积0.8万亩,产量1200吨,渔业总产值1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8元。
工业
2018年,新竹镇有工业企业个数6个。
商业
2011年末,新竹镇有商业网点56个,职工358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2018年,新竹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新竹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5万余册。学校体育场2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新竹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500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10所,在校生1680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50人,专任教师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新竹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5个,专业卫生人员28人,病床20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300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新竹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户,人数138人,支出3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6人次,共支出24.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6户,人数755人,支出12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303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14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5人,参保率12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77人,参保率7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新竹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3个。
交通运输
新竹镇有224国道过境,境内长6.5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海口、屯昌;202省道过境,境内长9.5千米;县道1条,长5.2千米。
历史文化
定安县
琼剧普及率较高,80年代初,几乎村村都有琼剧团,男女老少,人人都懂唱琼剧,还为全岛各地琼剧团输送了一大批琼剧演员。定安县新竹镇卜效村就是典型的一个琼剧村。
卜效村离定安县新竹镇西面5公里。这个村琼剧演出历史悠久,名伶辈出,人们又称为“琼剧村”、“戏班村”。
卜效村原名“卜聘村”村,后改为“卜效”村。全村286户,1500人。早在清乾隆年间,这个村就开展了琼剧活动。据说最初是一位名叫吴应钦的老艺人先来卜效村创办木偶戏班。不久,老艺人吴文焕在此开设科班招徒授教琼剧,不少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入科学戏。所教科班为“桂”字班和“富”字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老艺人吴凤文牵头继续组织剧团到各地演出,最初没有钱买戏服,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捐款,另一方面组织群众搞副业解决困难。50年代末期,剧团解体,1962年又恢复,1982年这个村又办起了两个业余剧团,主要演员有:汝魁、月花、月成、发凤、金英等。演出剧目有《珠宝玉》、《卖胭脂》、《李三阳》、《洞房嫁嫂》等。从50年代到80年代,卜效村先后组织了12个民间业余剧团,几乎全村每户都有人登台演过琼剧,尤其是吴凤文一家共有9代人登台演出,被誉为“琼剧世家”。
1991年,卜效村被
海南省群众艺术馆确认为全省第一个琼剧村。定安县文化局、文化馆在服装、道具、布景、音乐、灯光、播音等器具给予支持。卜效村拥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排练场,省、县两级艺术馆还派出4名文艺技术骨干蹲点,给卜效“琼剧村”在舞台艺术、唱腔艺术上给予指导,使卜效村的琼剧活动又活跃起来。先后排练演出了《秦香莲》、《七星梅》、《苦凤莺连》三台大型古装琼剧和《宴请谁》、《纪念冯白驹将军》等现代小琼剧,受到城乡观众的好评。1994年卜效村代表队参加全省琼剧表演电视大奖赛,荣获业余组第2名。1993年至1994年间,“琼剧村”表演队参加全县性的两次琼剧表演比赛,都获得业余组二等奖。在个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表演奖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