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街道,隶属于
福建省
福州市
台江区,地处台江区东部,东与
晋安区隔河相望,南与
瀛洲街道毗邻,西与茶亭、洋中、
后洲街道接壤,北与鼓楼区以河为界。辖区总面积1.35平方千米,2011年末,新港街道辖区总人口45087人。
历史沿革
1956年11月,成立街道。
1990年,辖中选、中三、新港、达东、十三桥、龙津、路通、六一、象园、连潘、珛前、五一新村一、五一新村二、南公、金培、玉树16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增设连辉居民委员会。
1994年,增设帮辉居民委员会。
1996年1月,市行政区划调整,划出连潘新村、连辉、帮辉、象园4个居民委员会归晋安区,划出达东、玉树、金培3个居民委员会归洋中街道,从原福州郊区台江镇划人南公村民委员会,从鼓楼区水部街道划入龙庭居民委员会,新增中港居民委员会;同年12月,又将龙庭居民委员会划分为龙庭、琼东2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南公村成立经济合作社。
2006年7月,台江区进行社区行政区域调整,龙庭并入元一,路通并入新港,鞋城并入雁塔,所辖社区调整合并为中选、十三桥、南公、利嘉城、新港、雁塔、元一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1995年,共辖18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辖中选、中三、新港、六一、龙津、路通、中港、十三桥、珛前、南公、五一、五二、龙庭、琼东14个居民委员会和南公村民委员会。
2001年,居(村)委会按地缘型、小区型、商住型、旧城型整合成中选、十三桥、南公、利嘉城、龙庭、元一、鞋城、雁塔、新港、路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中选、十三桥、南公、利嘉城、新港、雁塔、元一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新港街道下辖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国货西路369号。
地理环境
新港街道地处台江区东部,东与
晋安区隔河相望,南与
瀛洲街道毗邻,西与茶亭、洋中、
后洲街道接壤,北与鼓楼区以河为界。辖区总面积1.35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新港街道辖区总人口4508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389人3另有流动人口11698人。常住人口中,男性16447人,占49.3%;女性16942人,占50.7%;14岁以下3189人,占9.6%;15-64岁25248人,占75.6%;65岁以上4952人,占14.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2805人,占99.8%;有回、
畲族、满等8个少数民族,共67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39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港街道财政总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0.01%。
工业
2011年,新港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10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970人。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其中100亿元以上的1家。
商贸
2011年,新港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进出口总额75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进口0.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出口0.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新港街道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250人,专任教师112人;小学4所,在校生3442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新港街道有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530平方米。
2011年末,新港街道有体育场地2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人。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新港街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654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74张。专业卫生人员385人,其中执业医师172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19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1.22万人次,住院手术4029台次,出院病人0.6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新港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3户,人数336人,支出113.31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281元,比上年增长16.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城市医疗救助17人次,共支出4.51万元,比上年增长92.6%。新增就业人员935人,有26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9.3%。
历史文化
新港街道地名以辖区内新港河取名。
风景名胜
金墩圣王庙建于清初又称金垱圣王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金垱社区,坐北向南,背依鼓山,面对金墩桥,左后侧有古松树和古榕树。圣王庙由圣王亭、圣王殿、观音阁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跨金垱街。平面呈长方形,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亭内竖有3块石碑,其中《金墩桥》碑记载福州台江鼓楼金墩黄氏始祖黄震旦创建金墩的历史沿革,地处省城南台水部十三桥(五一中路与南公园交叉路口国贸路西畔),崇儒重教,地灵人杰。自明迄今,自莆田黄石金墩里儒商黄震旦自垦福州南台嘉崇里后,为纪念宋隆兴元年状元木待问榜进士江夏兴化军城金墩黄氏始祖——江都令平海军节度判官、副都统谥清惠黄府(1310-1210年)丰功伟绩,遂以祖地莆田黄石祖地堂号“金墩”即“金墩乡”故名。明末福建莆田黄石景德里金墩黄氏簪缨世济,外迁谋生。居闽山南台江洋中南公园西侧圣王庙金墩街”析居“福州凤池里三牧坊巷”之黄氏其裔贡士国星执教于凤池书院遂居此,清末鼓西孙老营金墩巷福州金垱新村洋中福明黄氏元帅路澳门路世居达明里黄氏举人黄士恒黄士复两岸金墩黄氏血缘同一脉,金墩黄府廿五世孙当代前新加坡总统黄金辉与鼓西元帅路达明里金墩黄府廿六世孙福建省长黄小晶皆其后。金墩街闽县监生叔初公道教逸士建台江金墩境圣王庙告竣后撰曰:“威镇本境拒妖魔,神显金墩祐民安”(墨宝尚存),榕城金墩黄氏初祖黄震旦成南台一带商贾巨富后,回祖地莆田黄石金墩敦亲睦族,率一家三代子孙三十二人特此到莆田黄石拜谒金墩黄府祖祠黄庙。修庀金墩祖祠,不吝捐俸佐之族人,义其举,配享於庙厥後,於子孙绳绳,人文蔚起云,延师课子,备致益勤,一念尤锺爱诗书也。《台江道墩》碑和《圣王庙记》碑则记载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12年黄子燕率金墩黄氏族人重修台江洋中金墩街圣王庙。
柔远驿建于明,人称琉球馆,位新港街道琯后街今福州第二开关厂处。建驿前,官府先在其附近建廨舍,作为琉球国入贡(今日本冲绳县)船只上人员路经福州之往处。明成化五年(1469年),官府将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成化八年(1472年),在此建柔远驿,杉木结构,专门接待琉球国入贡船只及其人员,原设廨舍乃废,琉球国入贡船只可沿河直驶至驿旁,明末,李闯王进京,琉球国停止入贡,此驿废。清康熙六年(1667年),琉球国又请入贡,得清廷许可,在原驿址上重建新驿。时间适与河口万寿桥建桥相近。由于桥距离水面不高,琉球入贡船只高大,不能从桥下通过,只能在桥南边停泊,人众及贡品亦在是处上岸与起卸。再沿河边石板路而至“柔远驿”。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国归并日本,改为冲绳县,入贡停止。
柔远驿是属于市舶司的派出机构,全称为进贡厂柔远驿。它是直接负责入贡商品的检验、装卸、储藏、加工等业务。当时柔远驿机构工程浩大,相当壮观。前厅3间,两边卧室6间,后厅5间,两边水梢卧房27间,贰门2间,守把千户两边共10间,军事房2间,大门1间,天妃宫1所。还建有“控海楼”和“尚公桥”,均全石砌成,坚固雄伟,既可登高远眺,又可在坊间桥上憩息安步。在这里附设的进贡厂,包括香料、硫磺等仓库8所、加工改制工坊20间,以及官员、差役宿舍等,规模较大。馆之周围有琯中、琯前、琯后3个地名。
清末,日本政府借口该驿既以琉球为名,应归日本所有,乃实行强占。清政府也无奈何。民国期间有琉球籍人来到福州的,都寓居馆内。这一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