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书
土地租借、买卖与借贷等方面的契约文书
新港文书,也有人称之为“新港文”,是今天台湾台南一带平埔族社群所留传下来的土地租借、买卖与借贷等方面的契约文书,一般民间的说法叫做“番仔契”。
历史背景
新港语,是今天台南一带的西拉雅人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西拉雅语。在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的这段期间(1624年-1662年),荷兰驻台宣教师为了传教以及协助推行政务,不仅一方面自己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另一方面也利用罗马字编纂原住民语的字典,并且以罗马字教导当地平埔人书写自己的语言。
1625年,统治台湾的荷兰行政长官要求荷兰派遣2至3个能读经、且可教化原住民的宣教师来台,使此地的原住民能改信基督信仰。然而,第一批派遣来的是无权行使洗礼的探访传道。一直到1627年6月,第一个正规的教区牧师抵台后,才正式开始荷兰人在台湾的传教事业。首先开始的传教地区 — 新港社,也在1630年集体表示接受基督教信仰。
1636年,荷兰人在新港社开办了第一所学校,这个学校不仅将宗教教育制度化,而且也导入西方的读写识字能力训练。由于荷兰的教派主张以方言或口语来传教,因此以新港语做为学校的教学语言。除了用拉丁字母将口语书写下来以外,同时也编辑了教义问答、祈祷文等做为教材。
这些派驻在台湾的宣教师除了传教外,也编辑各种的字典、教义书,如新港语的“马太福音”、虎尾垄语的“虎尾垄语词典”等,成为后来学者研究原住民语言的依据。当然,在这些留存下来的历史文件中,最著名的就是原住民与汉人因土地关系而订定的契约文书,俗称为“番仔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新港文书”。
荷兰人统治台湾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38年,然而,其对台湾本土文化的发展却有相当程度的重大影响。以新港文书为例,我们所能看到年代最晚的新港文书,系完成于1813年,那已经距离荷兰人离开台湾的1662年超过150年了,但是却仍然有人继续使用荷兰人所教导的罗马字,来进行契约文书的书写工作。
现存
1928年,属于台湾大学前身的台北帝国大学在台北正式成立,以下设有“语言学研究室”。属于该研究室的学者小川尚义不久后在台南新港社一带采集古文书,并在1931年由村上直次郎将这些古文书编注出版,书名就叫做《新港文书(Sinkan Manuscripts)》(见村上直次郎 1933),这本书就是我们所称之“新港文书”主要的指涉对象。
该书收录了109件的“番仔契”,其中有87件为新港社(新港文书),包括21件的汉番对照;另外卓猴社有3件(卓猴文书)、麻豆社16件(麻豆文书)、大武垄社1件(大武垅文书)、下淡水社1件(下淡水文书)、茄藤社1件(茄藤文书)。至于这些契约的确实年份,最早的是1683年的一件麻豆文书,而年代最晚的是第21号新港文书,年代是1813年。
现存的新港文书约有140多件左右,虽然是研究平埔族文化、台湾过去历史的珍贵材料,不过,由于新港语的失传,能勉强解读新港文书的学者,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台湾历史地位
在台湾历史上,“新港文书”几乎可以看做是最早出现汉字以外的一个有系统文字,同时也是第一个出现的罗马字书写系统。此外,“新港文书”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台湾岛上第一次外国之传教活动的痕迹。在“新港文书”从台湾民间逐渐衰败以后,下一波在台湾发生的罗马字运动,就要等到19世纪后半叶,由长老教会牧师所带来的“白话字”运动了。
参考资料
新港文书.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数位典藏.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6 12:20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