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不足1千米,相邻自然村有
沙尾村及福保街道
石厦村,始建于明
正统年间, 简南溪及家人从
东莞迁至此地立村建围,村前明堂开阔,有一水塘,四水归池,新洲河干流从村东经过,村子因此得名新洲村。村庄从围门向南北发展,先后形成新洲北村、新洲中心村、新洲南村、新州祠堂村等。最初,简南溪及家人以晒盐为生。清
康熙年间,朝廷实行禁海迁界,派军队强逼沿海民众内迁,复界后,简氏族人又先后返回村内。
历史沿革
建村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第二区沙头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1959年,属附城公社: 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公社;1983年,属上步区沙头街道新洲行政村:1990年属福田区沙头街道新洲行政村;1992年,属沙头街道新洲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主要种植水稻、地瓜、芋头、黄皮、花生、荔枝,还养殖生猪、鸡、鸭等。新洲村土地广阔,北至下梅林一带,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共有耕地7570亩。特区成立后,村里的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在仅剩的土地上盖起厂房、宿舍,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发展集体经济。鼎盛时期,村内有20多家“三来一补”企业。1992年10月18日,在原村集体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深圳市新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租金、公司分红、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等。
人口情况
2015年末,户籍人口1106人,其中男性531人,女性575人;80岁以上30人,最年长者96岁(女);海外留学1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4.6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986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3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20人。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据民国版《粤东简氏大同谱》、1980年抄录的《宝安县新洲村简氏开维公家谱》记载,简姓的起源地是河北泳那范阳县,辗转山东、江西、福建等地,有一支迁移至广东东莞罗村;明正统年间,东莞简姓八世祖简南溪带领家人迁至此地。
地方方言
传统建筑
现存有简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并修匾“衍雍堂”。1992年、2009年分别重修,2011年1月15日举行重光庆典。宗祠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05平方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大门两侧带塾台.前、后天井之间建有牌坊,砖木石结构,硬山顶,抬梁,承重柱均为花岗岩石柱。大门石匾上书“简氏宗祠”。2001年,该宗祠被公布为福田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习俗
据村中老人回忆,以前每年农历九月初六,为该村简姓秋祭日。几百名简姓子孙一起前往深圳市罗湖区的大头岭南溪始祖墓祭祀,纪念新洲村立村始祖。清光绪年间,族人祭祀完毕后,要到深圳东门的鸭仔街聚英楼聚餐。1911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祭祀完毕后,在祠堂前举行大盆菜宴。2002年,因深圳特区建设需要,新洲村简姓的祖坟大都迁到了梅林莲塘尾的山上。如今,每年农历九月初八,新洲简姓族人会在梅林莲塘尾山上祭拜太公。农历九月初九、初十,族人继续赛拜其他先祖、祭祀仪式结本后,村里举行大盆菜宴。此外,该村还举行新春团拜祈福(烧年更)活动,除夕晚,商姓男丁在族长的带领下举行上香烧炮仗等祈福仪式,迎接新年。
该村有点灯礼民俗。有男丁出生的家庭,在次年正月初六,必须到宗祠将灯笼悬挂于梁上,点灯庆贺,直至正月十五圆灯,将花灯取下来烧掉。正月十六,举办“酬丁”喜宴,邀请各房亲。
公共设施
该村位于滨河大道与新洲路交会处西南侧,东边的新洲路将新洲村与石厦村分隔,广深高速公路从村南不远处经过,滨海大道从村北经过,福强路等交通干道也从村边经过。20世纪60年代末通电,70年代通电话,80年代通自来水,90年代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2年通互联网。村里有新洲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藏书约9600册)。村内有新洲中学、新沙小学、新洲小学、新洲幼儿园。其中新洲中学创办于1995年,2015年有30个教学班,1388名学生,教职工110人;新沙小学,6个年级,25个班,2015年在校学生1324人,教职工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