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世同堂
2009年汪俊执导的悲剧电视剧
《新四世同堂》是华夏视听环球传媒,履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天瑞国际传媒出品,由汪俊执导,张挺编剧,黄磊、蒋勤勤等主演的悲剧电视剧,共37集,该剧于2009年4月28日在CCTV-1首播。
剧情简介
中华民族壹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达到顶点。《四世同堂》依托捌年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围绕着北平壹条胡同里的小市民,描写出“亡城”之下的中国人不屈服日本军国主义镇压,从心理对抗到奋起斗争的全过程。本剧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文化心理,它是壹部沦陷区平民心灵史。忍辱负重的捌年,觉醒抵抗的捌年,终使胡同里的人们彻底懂得国之尊严、民族之尊严、人之尊严。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主要人物
韵梅
这个女人识大体,明事理,质朴、隐忍,一直用她坚强又弱小的身躯支撑着祁家大院。
旧版演员:李维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平生只拍了这一部电视剧,深厚的艺术功底,塑造的具备中国传统女性优点的角色让人过目不忘。
祁瑞宣
“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旧版演员:郑邦玉。话剧演员郑邦玉将祁瑞宣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尽孝”和“尽忠”的两面,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赤包
胡同里的“西太后”,汉奸里的头羊,贪婪而不抠门,爽快却又势利。她最为现实,这一类人的特点在她身上有最集中表现。
旧版演员:李婉芬。李婉芬已经过世多年,但是只要提到《四世同堂》,观众还是会想起那个头戴插了野鸡毛的帽子的“大赤包”。
冠晓荷
“大赤包”的老公,相貌、言谈举止、嗜好各项都“成熟、得体”的汉奸。 旧版演员:周国治。冠晓荷是他塑造过的最为著名的人物形象。冠晓荷也是旧版中最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之一。
黑毛方六
二人转演员,参加《星光大道》、《周未喜相逢》等大大小小娱乐节目,初演电视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一个街头说相声的小人物虽小但是演得是淋漓尽止。
剧集看点
第一大看点: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
老版《四世同堂》已经很讲究老北京的味道,特别是开篇那一番老北京“市井人物”的一流水儿表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信手拈来,已经蕴含了京味本色。虽然当时拍摄条件有限,电视剧在精致细腻上是不可能做得有多么考究,但是细节却一丝不苟,例如片头那一系列老屋摆设陈列,看似自然普通,然而且有着很多文化在里面。老北京老院子的“怡红快绿”,红的海棠,绿的芭蕉,丁香点点,枣树留甜,更有清朝老话侃味十足的形容:天棚、鱼缸、石榴树——立现老北京院景情趣。
对于新版来说,老版的细腻与地道,是绝对不能丢的,丢了就失去老舍作品的一半味道。因此,新版也尽量做足京味功夫,在细节上不让老版,面面俱到。祁家虽是四世同堂,但却属于平民百姓,没有那么多富丽堂皇,因此祁家几个人物衣着均很朴素,只是少老版中的灰暗气息,色彩上更为干净与清新。布景中,破旧的院墙,老气的摆设,也都很有原著中小羊圈胡同的贫困味道。不过到了冠家,却一下子华丽起来,夸张的色彩好看的丝绣,同样四合院,排场起来又是另一番味道。老北京那会儿有传统四合院与欧化四合院的区别,《四世同堂》中都有所体现。新版导演一直强调弱化京味,但在整个老北京城大文化背景下,弱化的,也只能是腔调语言,那份浓浓的文化气息,却是点散不尽,稍不注意,便体贴着展现出来。
第二大看点:整体气质 青春靓丽也文化
赵宝刚评价新版时,曾说蒋勤勤扮演的韵梅因为太漂亮因此令他担心,但是在拍摄中却打消了顾虑。蒋勤勤亲自上妆,把自己靓丽容貌隐藏在沉静与温润的低调之下,化身成沉稳能干的大家媳妇形象,还真是颇有些原著中的味道。而黄磊,自《人间四月天》扮演了徐志摩之后,便以其儒雅斯文的扮相,当然不让成为民国剧中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形象,加之上部戏又刚刚扮演了《家》中的觉新——一个与瑞宣颇有几分相似的懦弱本分书生,甚至在没有感情娶了妻子,照旧生活美满的这种姻缘搭配上,都有着相同之处。因此,由黄磊再度扮演书卷气十足的瑞宣,自然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虽然导演汪俊号称要打造的是“偶像版”名著,但是两大主角出场却是从容与沉静,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文化气质,令人看了剧照后放心不少。主角压得住场,老戏骨又给撑着底气,至少面上的稳当劲儿是足足有了几分。
老舍原著中很喜欢形容女人的“眼儿媚”,眼睛水润,看人时滴溜乱转,俏皮又可爱(当然,大赤包那种“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除外)。老版中的尤桐芳和招弟,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原著中形容的那种“媚气”,润泽细腻的鹅蛋脸,秋波来时眼神飘风格外传情,相比之下,新版的尤桐芳媚气上差了些,招弟更是直接变成了青春可爱的误入歧途小小物质女,更像现代年轻人的单纯与不谙世事。而相貌平平的草根好女孩高第,在新版中却变成了坚定勇敢的清新少女,通身的女学生扮相,不仅在容貌上,与招弟不相上下,装扮上更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味道。年轻演员在戏中会是如何演绎,也是年轻观众的一大看点。
第三大看点:改头换面诠释新感觉
“经典翻拍好就好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跳舞,我的所有改动都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尽力做到神似甚于形似。一句话,所有改动都是合理的。”以海岩(看专业剧评)剧出名的导演汪俊,提及名著翻拍时却是无比现实的,他能够直言不讳名著翻拍容易产生的平淡反响,直言不讳老版电视剧中节奏缓慢的毛病,但是归结到自己这款新《四世同堂》时,却用上述语言给了一个信心满满的答案。名著之所以盛行不衰,就在于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对于翻拍电视剧来说,当然也同样如此,每个年代的观众也都有自己不同口味,定位准确了,剩下的就是从原著中找营养找看点。老版的《四世同堂》,更侧重原著里善与恶的对立交锋,新版则会融入更多主线以外的内容,不仅如此,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京味儿”,也被汪俊“狠心”舍弃。也许,这个将会是新剧出来后最大的争议,毕竟,作为京味小说的代表,京味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了京味的老北京,会是什么样子呢?
对此,汪俊简单用了“物是人非”四个字,形容小羊圈胡同,“不是导演不明白,是这些观众变化快”,汪俊对此认命,认命了就决定以观众为主,新观众成就新电视剧口味。因此,京味不刻意表述,故事更加年轻化,演员更是五花八门五湖四海。“没人敢演”——对于现代演员来说,京味本身已经是一种陌生,如果再配上整个京味的故事,那就更怯于发挥。因此,导演索性打破惯性思维,直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拍,不破不立,这也是新选择,而这种选择产生的新感觉,能够成为新看点还是新毒药,那就要看导演的妙笔生花了。
第四大看点:老舍难舍最爱 新旧对比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先生的京韵大鼓,放在老版《四世同堂》中,水乳交融,达到完美顶峰。单是一个开场,已经压住了后来人的声势。老版的《四世同堂》拍摄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除了演员阵容强大,忠实原著,细节到位等优点外,更有特点的是京味十足,却一点不痞。老北京市井语言,透着特有的幽默和韵味,却不是个个都好似王朔语言一样贫,而是千人千面千种搭配,这才是真正的地道。
新版也许因为觉得难度太大,又或者有意弱化京味的局限,因此并不完全提倡原汁原味的京腔京调,更着重于故事的表现。并且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不学老版完全照搬原著,而是变得更自然清新,大胆舍弃,使之变得符合现代人口味。
老舍原著经历几十年百万字,故事发散得盘根错节,电视剧必须重新整理在一起,让它戏剧冲突变得更强,这样才能符合电视剧的风格。原著中大段大段旁边式的介绍,也就必须恰到好处的插入人物对白等处,这么多的人物,一一道来,委实是个大难度工程。到底会收拢到如何是好,只能拭目以待新剧的编剧与导演功力。
老舍先生的名著翻拍,一直以来都是热点,《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茶馆》加上这部《四世同堂》,都是脍炙人口的老先生代表作,更早一些,老版《四世同堂》,1999年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而推出的电视剧《离婚》、《二马》,也都是制作精良的好剧。老舍之子舒乙曾说,他最喜欢的是老版《四世同堂》与《离婚》,认为它们忠实的表现出了自己父亲的原著,而不是迎合观众口味的再创作。因此,怎样改编原著能够得到喜爱原著的观众的认可,同时又不拘泥于原著,这也是新版《四世同堂》最大的看点之一了。
虽然说电视剧版将人物的塑造作为重点,电视由于做了较大改动还是有所欠缺,毕竟观众的喜爱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08:19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主要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