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之病
北宋沈括创作的作品
《文章之病》是北宋沈括创作的作品。
作品原文
司马相如叙上林诸水曰:丹水、紫渊、灞、浐、泾、渭,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灏溔潢漾,东注太湖。李善注:“太湖,所谓震泽。”按八水皆入大河,如何得东注震泽?又白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嵋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防风氏身广九亩,长三丈。姬室亩广六尺,九亩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风之身乃一饼馅耳。此亦文章之病也。
灏溔:灏,音hào,水浩荡无边际的样子。
潢漾:音huánɡ yànɡ,广阔无边际的样子。
霜皮:经霜的树皮。
溜雨:指雨水从树干滑落。
围:古代计量圆的单位,其具体数量各说不一,照沈括的计算,“四十围”是二丈一尺余。
黛色:黑色。
防风氏: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是古代诸越部族祭祀的神。
姬室:指周代。周代的国君为姬姓,因此称周为姬室。
作品译文
司马相如叙述上林苑的各条水说:丹水、紫渊灞水浐水、泾水、渭水等八条河各自分流,方向相反而姿态各异,水势浩瀚无边,向东流入太湖。李善注释说:“太湖就是古书所说的震泽。”按八条河都流入黄河,怎么能够向东流入震泽呢?另外,白乐天的《长恨歌》诗说:“峨嵋山下少人行走,旌旗无光日色惨薄。”峨嵋山在嘉州,与唐玄宗去蜀地的路程毫无关系。杜甫的《武侯庙柏》诗说:“树皮经霜,雨珠滴落,粗四十围,枝叶墨绿,参天入云,高二千尺。”四十围就是树干直径七尺,恐怕太细长了吧!古书说防风氏身体宽九亩,高三丈。按周代制度,一亩宽六尺,九亩就是五丈四尺。这样一来,防风氏的身体就成了一个大馅饼。这也是文章的疵病。
作品赏析
沈括是一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在评价文学作品的时候,大概也是受了学术思想的影响,常常以“准确”来衡量文学作品的艺术描写,不符合“准确”原则的就归入“谬误”之列。如本则笔记对前代诗、赋的评价就是一例。他列举司马相如《上林赋》、白居易《长恨歌》、杜甫《武侯庙柏》诗中若干地理、史实、数字的错误,认为这是“文章之病”。
沈括的论述有其正确之处,但也有不恰当的地方。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曾以杜甫的这首诗为例分析了修辞学上的夸张手法,指出杜诗中的“四十围”、“二千尺”都属于这一手法。而沈括却照诗中数字运算,则是犯了“照字直解”的错误。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皇佑三年(1051),沈周病殁,按宋朝职官死后荫子的制度,沈括守父丧到至和元年(1054)。24岁出任冰阳主簿。此时,冰水为患,河道淤塞,漫淹成泽,灾害频仍,许多田地“熟不长粮,荒长草”,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当时的冰阳县令,不管人民生计,反而横征暴敛,曾激起农民反抗事件。上司为平息民愤,调走这一县令,授命沈括代行县令,治理冰阳。由于他深入下层,体察民情,顺乎民意,撤销了百姓反对的无理禁约,“择可为而后为”,“专心致意,毕力于其事”。率民开“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干顷”,一度克服了冰河下游的连年水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缓解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矛盾。他这种勤政务实精神,赢得广大人民的爱戴。嘉佑年间,沈括考取进士,开始了上层的官宦生涯。神宗时累官至太子中允,翰林院学士,终为光禄寺少卿。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从政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兹举其要点:熙宁三年(1070),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熙宁八年(1075),出使辽国,“正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睡,有效地抵御西夏。沈括一向重视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等,希望促进国家强盛。沈括在从政的同时,一生重视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的记载。所进行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类似今天的阳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早于欧洲400多年,对共振规律也有研究;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还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又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沈括平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元丰五年(1082),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次年(1095)辞世,终年65岁。
作品出处
《文章之病》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8 17:0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