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阁位于圆明园“水木明瑟”景区以北偏西,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此地雍正时期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将其改建成文源阁,是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藏书楼
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一处以皇家藏书楼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主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等。
文源阁位于
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
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
四库全书》。
四库七阁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为此所作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乾隆三十九年于圆明园内兴建“
文源阁”和编修《四库全书》。文源阁坐落在圆明园“
水木明瑟”景区的北面,与“
舍卫城”隔湖相望。乾隆皇帝《御制文源阁记》载:“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于是就御园中隙地,一仿其制为之,名曰文源阁。”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这次由朝廷倡导的规模空前的修书活动,表面上是稽古右文,渲染文治修明的景象,而实际上是要通过编纂过程中的征书、禁书、毁书和编书等一系列做法,来清除汉族士人反对满族异族统治的思想和典籍,即钳制思想,消灭异己,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寓禁于征”。《全书》广泛网罗和搜集了从上古流传至清初的所有著作,用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共收书3,461种,总计79,337卷,约97,700万字。它不仅全面总结和系统整理了三千年来中国封建文化的学术成果,保留了丰富的典籍,而且任职于“四库馆”的官员学者,多是当时学术名流,他们倾十年心血而成的《四库全书》,无疑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贡献。
这部大丛书的主要历史影响除学术成就外,当数“
四库七阁”的建立。该书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建阁贮之,这就是被称作“内廷四阁”或“
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
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
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
文溯阁;以及被称作“江
南三阁”的扬州大观堂之
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
文澜阁。阁与书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最短的存世仅六、七十余年,如今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
风景
藏书楼与岭峰石文源阁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圆明园内原有建筑四达亭的基础上略为增葺,于次年继文津阁之后告成的,为七阁中建成的第二座。位置在全园的西北,南接水木明瑟,西临
柳浪闻莺。阁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楹联等皆乾隆御书。阁南向而立,前方凿挖曲池,并放养金鱼于其中,据说大可盈尺。池南为
怪石嶙峋的假山。池中还竖有一巨大太湖石,名“石玲峰”,高逾六米,玲珑剔透,环孔众多。正视之,则石如乌云翻卷;手叩之,音色如铜。石宽盈丈,四周俱镌有名臣诗赋,是当年圆明园中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块太湖石,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青芝岫”齐名。阁东侧为御碑亭,碑上勒有御制《文源阁记》。
构造精义
乾隆帝对这部“浩如烟海,委若邱山”的巨书的贮藏是极为审慎的,他听说宁波范氏天一阁建筑构造别有精义,便下令仿其规制,营造庋书之所。文源阁虽已不存,但其格局当与文渊、文津、文溯三阁无异。从实物来看,现存的其它内廷三阁均为正宇上下六楹、各通为一间,内部则对天一阁予以改进,采取了明两层暗三层的“偷工造”法,即外观重檐两层,实际上却利用上、下楼板之间通常被浪费的腰部空间暗中多造了一个夹层,全阁上、中、下三层都能用来贮藏书籍,既充分利用空间,又节省工料,体现了清代宫廷建筑师们在工程设计和建造艺术上的高度造诣和技巧。外观上为水磨丝缝砖墙,墙色为较沉静无华的灰色,深绿廊柱,歇山式屋顶,上覆绿剪边琉璃瓦。为显示建筑功能,楹柱间特地绘以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画面,色调清雅。全阁外观古朴典雅,蕴含深意,内中遍藏宏富卷帙,宁静肃穆,堪称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文源阁地处皇家园囿中,在一片金碧辉煌中卓然不群,更是独擅朴素之美。
独具匠心
除强调山水葱郁之气的庇护外,七阁取名亦独具匠心,既表明了乾隆帝推崇儒家经典的宗旨,也借若“渊”、“源”、“津”、“溯”等字,从水而立义,仿效范氏天一阁的“天一生水”而克火,以求阁书永存。
阁内藏书
阁内的《四库全书》以浙江产上等开化纸缮写,共抄得36000册。书册封皮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各依春、夏、秋、冬四色”的装潢办法,即用象征四季的颜色来标明书的类别:经书居群籍之首,犹如新春伊始,标以绿色;史部著述浩博,如火之炽,应用红色;子部采撷百家之学,如同秋收,着以浅色(蓝色);集部诗文荟萃,好似冬藏,适用深色(灰黑)色。以色分部,一目了然。装帧上为软绢包背装,束之绸带,并以楠木为匣,既精致美观,还能防潮防蛀。据档案记载,文源阁全书每册的首页都钤有“文源阁宝”和“古稀天子”印,末页则钤上“圆明园宝”和“信天主人”印,朱色晶莹,又为全书增色不少。
阁书被毁
文源阁落成后,乾隆皇帝每年驻跸圆明园,几乎都要来此修憩观书,吟咏题诗。《四库全书》抄毕送藏文源阁后,伴随着“
康雍乾盛世”的余光,确也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宁静祥和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咸丰十年(1860),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在饱掠圆明园珍宝之后,举全园而火焚之,大火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中肆虐了三日,文源阁和其中的《四库全书》以及贮藏于味腴书屋中的一套《
四库全书荟要》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阁与书从告竣送藏到被毁,存世仅七十余年。
文源阁早已不存,仅余阁基,其上青砖仍较为规整;曲池已涸,高大的“石玲峰”因民国时两股土匪争相盗卖不得,被其中一方炸为两截,轰然坍于蔓草之中。当年曾在四库馆担任副总裁的彭元瑞、曹文埴题写的诗文碑刻,虽湮没在一片荒芜中,尚依稀可辨;而
乾隆帝的御碑已挪至
文津街的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文字仅存其半。整个文源阁遗址和旁边的舍卫城遗址遥相呼应,偶有游人凭吊至此,不胜唏嘘慨叹!至于阁中所藏《四库全书》,仅闻民国时湖州刘承干嘉业堂曾藏有钤“文源阁宝”的全书六册,此后人世间便不再有此惊鸿一现了。
范氏天一阁
范氏天一阁创建于明代嘉靖末年,始建者是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范钦一生爱书成癖,酷爱藏书,他搜集书籍的原则是“不薄古人厚今人”。嘉靖三十九年,范钦卸职归里,为使所搜集的藏书能永久保存,在宁波建楼6间,做为藏书之所,即为“天一阁”。范钦死后,其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为使所藏之书不至分散丢失,为其后代定了一条家规,就是“代不分书,书不出阁”。因此,直到清朝初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仍将天一阁的书籍完好地保存着。
至乾隆时代,皇帝为了“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公天下之好”,“用昭文治之盛”,决定编纂《四库全书》。所谓《四库全书》,就是将全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分别编纂而成。为了广泛“搜罗古今载籍”,乾隆皇帝下令,要各省多方面加意搜集古籍和遗书,送交上来以备编纂之用。仅宁波天一阁范钦的后代范懋柱就送交了638种珍贵的古书,其中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为377种。
《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的编纂正式开始,并设《四库全书》馆,负责全部工作。乾隆皇帝选派了《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
纪昀(字晓岚)和陆锡熊为总纂,陆费墀担任总校。担任编纂的著名学者有邵晋涵、戴震、周永平、姚鼐、朱筠等,前后共有360余人。加上缮写、装订等工作,最多时有3000余人。直到乾隆五十二年,共用15年的时间,编成此书。全书共编入各类书籍3500余种,共计7.9万余卷,装订3.6万册,总计有230万页,9.97亿字,而且均以毛笔正楷抄写。这部巨著搜集了自我国周代以来至乾隆年间编书时为止3000余年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算、舆地、科技、医卜等方面的重要著作,成为中外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丛书。
《四库全书》共缮写了7部,每一部都是用香楠木二片上下夹之,并束以绸带,装在香楠木匣内。书面都是绢面,“经部”用黄绢,“经解”用绿绢,“史部”用红绢,“子部”用蓝绢,“集部”用灰绢。每匣上面均刻有书名。7部《四库全书》,前4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热河行宫之“文津阁”,奉天行宫(今沈阳)之“文溯阁”,这就是著名的“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该四阁的建筑格局,也都是按宁波“天一阁”营造的。《四库全书》编成之后,乾隆兴奋地赋诗道:“昨岁书成楠架陈,题为四色一时新;雨霉风凉敕苑吏,继晷如期嘉翰臣”。乾隆皇帝认为江浙一带是文物之邦,人才辈出之地,认为《四库全书》应当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于是将《四库全书》的后3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之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孤山圣因寺之“文澜阁”。这就是所谓的“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
《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举世闻名的巨著。“文源阁”在当时,既是全国的七大皇家图书馆之一,也是
圆明三园中的第一座皇家图书馆。
文渊阁中的
文源阁碑被移至燕京大学和
北京图书馆旧馆。
考古发掘
发掘简介
2024年,为配合文源阁遗址保护展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8月26日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拟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截至9月22日,考古工作已过半,发掘出宫门、御路、河道、排水设施、蹬道等遗迹,还出土了粉彩瓷片、青花瓷片、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下一步,考古工作者将对文源阁及其东侧的碑亭进行发掘。 9月22日,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全程向社会开放,市民游客可在发掘时观摩考古现场,考古工作预计将持续到10月底。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将与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一起,持续推动圆明园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展示传播。本次“北京考古·走进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是2024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14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24北京公众考古季系列活动之一。
考古发现
本次发掘,首次发现了完备的供排水设施。此次出土了黑色琉璃瓦,黑色在五行中属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文源阁藏书楼是黑色琉璃瓦覆顶、绿色剪边,此次黑色琉璃瓦的出土也印证了这一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另外还出土了黄色琉璃瓦,上面有嘉庆官窑的戳记,证明在乾隆之后,历朝对文源阁都在不断进行修缮。
2024年12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圆明园文源阁遗址考古发掘重要收获。首次发掘出完备的防火防洪设施。发现宫门、碑亭、月台、御路等遗迹。出土铜、铁、瓷、陶、琉璃等质地文物,包括瓷器、陶器、陶质建筑构件、琉璃质建筑构件等,其中瓷器又分为青花、粉彩、五彩等,建筑构件分黑釉瓦件、绿釉瓦当、砖雕、铭文青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