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2001年创刊人文杂志
《文明》杂志是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主办、文明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国家原创视觉人文杂志。
杂志定位
《文明》杂志创刊于2001年12月,以“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为己任,用中国人的视角关注精彩人文世界。自创刊以来,《文明》始终致力于思考文明要义,探索文明价值,展示中国力量。《文明》始终用世界一流的摄影作品和独具特色的人文讲述方式,展示大千世界。
发展目标
作为一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水准的综合性创新视觉人文杂志,《文明》志在打造中国第一原创视觉人文杂志。
主要栏目
文明论坛:邀请国内外广受尊敬的专家、资深学者、政府权威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等大家主笔,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对某一文明主题发表独到见解。
文明视野:用精彩、经典的影像语言,讲述考古、民俗、科技、生态等领域内最新动向和焦点话题。
文明经典:再现人文纪实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展示精彩人文世界。
特别策划:每期奉献给读者关于社会热点的深度追踪和人文报道,多角度展现人类文明的不同侧面。
考古发现:人类古文明的当代再现,揭示历史之谜,讲述文明背后的故事。
生物圈:关注与人类共处的地球其他物种,探寻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秘密和规律。
民族民俗:讲述世界各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反映各民族、各地区独特的民俗民风。
科技探索:用丰富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为读者讲述尖端科技的应用,揭开科技应用之迷。
异域人文:介绍世界不同文明形态下的独特生活景观,展示不同文化的差异。
文明纪实:用图片讲故事,关注当代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改变。
文明之旅:从独特视角设计文明旅程,探索全球文明之谜。
文明视觉:展示当代著名摄影师的最新影像作品,展示文明影像的新力量。
文明纪录:通过普通摄影人的镜头,展现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明人物:从文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角度和视野,展示中华民族的人格精神。
名家看文明:通过名家的视角,探讨《文明》杂志的过去与未来、中华文明的兴衰起落。
品牌故事:展示推动商业文明发展的世界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历程。
文明碎片: 品味世界各国的世纪珍宝与文物精品,展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文明随笔:由各行业、各学科有突出建树的人士执笔,书写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感念。
杂志特色
●对人文世界的深入探索
文明杂志社正式创立于2001年12月,至2014年4月,文明杂志社出版正刊为149期,图片数约为22000张,文字数约为720万字。加上奥林匹克系列及《文明》姊妹刊《北京时间》、北京东城、北京通州、北京延庆、中国郑州、中国安阳、中国登封、中国和田等城市特刊、博古斋、北京市质监局等行业特刊、中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文明论坛文集特刊等出版物共183期,总专题数约为2210组,总图片数约为31000余张,总文字数约为1250万字。
●出色的策划和原创的品牌
每期的主打专题内容——特别策划,是由文明杂志社奉献给读者的一份深度人文大餐。它由若干版块有机组合,多角度展现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另一方面,《文明》以独特的东方视角来展现中华文明,将“中国人眼中的人文世界”作为自己的定位,他的本土特色铸造了他的原创品牌,这也是他吸引读者的独到之处。
●撰文专家
季羡林何振梁任继愈杨振宁、汤一介、费孝通、王绶琯、圣辉、乔晓光、张庆伟、金庸、冯骥才、李学勤、王东、王文章、吴良镛、罗哲文、张岂之、乐黛云、吴国盛、吴新智、舒乙、巴德年、柳传志、马国馨、温儒敏、陈炎、徐苹芳、裘锡圭、管华诗、王蒙梁从诫、尚长荣、毕淑敏、欧阳自远、秦大河、王炳华、邵大箴、成中英、郑度、秦伯益、周伟洲等近百位大师级专家。
●撰文领导
刘云山王岐山马凯郭金龙刘淇李铁映宋健、徐匡迪、王光英、罗格、萨马兰奇、许嘉璐、周光召、路甬祥、邓朴方、林文漪、万钢、徐冠华、汪恕诚、龙新民、邓楠、蔡赴朝、杜德印、张茅、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铧、潘岳、张宏声等高层领导亲自为《文明》撰文。
●国际合作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土耳其文化部长居纳伊、德国、瑞士、爱尔兰、荷兰、丹麦、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瑞典、南非、希腊、日本、埃及、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保加利亚、秘鲁、匈牙利、比利时、以色列、印度、阿根廷、瑞士等国驻华大使,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挪威奥斯陆市、芬兰赫尔辛基市、美国洛杉矶市、美国盐湖城等市市长,及雅典奥组委主席吉安娜·安杰罗普洛斯·扎斯卡拉基夫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执行总裁约翰·法赫耶等分别为文明杂志社撰文、题写贺词或贺信。
纪念专刊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文明》独家推出三中全会纪念专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纪念专刊以习近平同志为封面人物,独家权威刊发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物特稿和中国梦专题。专刊以文明传播的独特方式刊发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文明人物”特稿和中国梦专题,这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新形象首次以图文并茂、生动、时尚、精致的国际化传播展现方式呈现给国内外读者,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纪念专刊成为许多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学习的好读本。《文明》专刊按领导同志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出,独具历史意义。首次用文明传播的方式,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集中展现了七位常委的从政生涯、个人风格和家庭细节;首次刊登了大量未曾在国内公开出版过的珍贵历史照片;首次以国际化民间传播方式全面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开明、开放、平等的新形象和新风采。同时,还以独特的视角和国际化的视野深度、系统解读了“中国梦”。
2013年12月24日,这期《文明》专刊在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百度等门户网站和商业网站首页头条,以题为《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平凡的生活 伟大的梦想》进行全文刊发,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国读者的高度关注,特别引起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广泛关注。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此专题的网络点击率超过2亿人次。
2014年2月20日,《文明》杂志“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平凡的生活 伟大的梦想”英文网络专题在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英文频道及各有关国际英文站首页或显著位置全新亮相,介绍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工作生活和成长经历,展示中国领导人务实、亲民、开放、平等的风采风貌,阐释中国梦的历史脉络、深刻内涵以及与欧洲梦、世界梦的关系,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认知和对中国梦的认同。这些内容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大量转载评论。
纪念专刊发行范围
· 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全国党政军机关
·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 全国600多个城市领导
· 解放军各兵种、武警官兵· 全国大中城市图书馆
· 全国大中小学校图书馆
· 中国驻外使领馆及驻外机构
· 各国驻华使领馆及各国驻华机构
· 世界500强驻华总部高管
· 民营大中型企业及知名企业家
· 大型国有企业
· 高端人士及家庭
《文明》与奥运
《文明》已成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知名品牌。从2004年开始,经国际奥委会独家授权,《文明》推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系列珍藏特刊共10本,为中国和奥林匹克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国际奥委会很认同《文明》杂志社的理念和做法,认为这是对奥林匹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出版的奥运特刊是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创新模式。罗格代表国际奥委会公开指出:“《文明》杂志准确地理解和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理念与价值。”
2004年8月8日,国内唯一纪念希腊奥运圣火首次全球传递、奥运火炬首次莅临北京的珍藏画册《奥运圣火照北京》出版发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收藏仪式暨百城千校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罗格、扎斯卡拉斯夫人和刘淇对《奥运圣火照北京》的创意和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专门为画册撰写了序言。北京奥组委带着画册飞往希腊,赠送给罗格先生和扎斯卡拉斯夫人,以及国际奥委会、雅典奥组委和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其他官员。
2004~2008年期间,《文明》推出了一系列“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特刊,包括《奥运圣火照北京》、《奥林匹克与中国》、《奥林匹克与北京》、《奥林匹克与集邮》、《奥林匹克与科技》、《奥林匹克与雕塑》、《北京奥运圣火传世界》、《奥林匹克与文化》、《奥林匹克与绿色》共9辑和《奥林匹克宣言》特刊。罗格和萨马兰奇非常重视“新北京·新奥运”珍藏系列特刊的出版计划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罗格称赞这是在中国和全世界宣传奥林匹克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同时让北京筹办奥运会的每个重要环节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奥运文化遗产。这套特刊第一次全面记录、展示了奥林匹克历史,第一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城市魅力和新北京融入奥林匹克中,东西方文明兼收并蓄,用全世界人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对此,罗格给予高度重视并先后9次为《文明》特刊题写序言,并表示“著名的《文明》杂志推出了奥运系列特刊,为在中国民众中推广奥林匹克理念、宣传奥林匹克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我要向他们的这一创意致敬”。由国际奥委会两任主席同时为一本杂志连续撰写序言,这也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唯一。
2008年1月1日,《文明》杂志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认可与青睐,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机构中脱颖而出,获得唯一授权,向全世界首次以中、英、法三种文字同时发布《奥林匹克宣言》,获得了重要的奥林匹克世界传播资源,为第29届奥运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拉开序幕。同时,为“让《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罗格2012年向世界宣布)”创造了可能。1月1日当天,在北京体育大学田径馆举行的首发仪式上,在100多位中外大学师生、社会各界代表和奥林匹克官员共同朗诵声中,《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致函《文明》杂志时说:“《文明》杂志发表《奥林匹克宣言》,以此来提醒我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正意义,并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当中传播奥林匹克的理想和价值观,即友谊、和平与普适性,我对此创意表示赞赏。”中国的《文明》杂志作为向世界传播《奥林匹克宣言》的首选载体,这件事被西方媒体一度称奇。
2012年在国际奥委会的授权下,文明杂志社特别推出“《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兴建全球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和国际奥委会唯一授权暨世界出版史上第一部“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的出版。通过这一大型奥林匹克全球传播公益活动,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元素,为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2012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当天,全球第一座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了建成揭幕仪式。同一天,向全世界首发了第一部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建立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以城市公共艺术主题雕塑景观的物化方式,将奥林匹克精神圣典《奥林匹克宣言》永远留在北京。这里将成为“完美展示奥林匹克理念与价值”的新起点与核心,也将是全国青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建成的基础上,经国际奥委会同意,文明杂志社、中国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联合有关机构共同推出“《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以巨制《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Ⅰ为载体,以中国文化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及中国人民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特殊贡献。这个长卷包含以下内容:
将数千年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场景融汇于一卷,画卷自左翻开展示着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体育文明历程直至2012伦敦奥运会,自右开篇则以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书写的全篇万余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全文书法作品为主,配以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体育文化的大批影像,突出展示以中国56个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特色、展现中国新面貌等内容的精彩图文。第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指出:长卷“是中国融入世界文明的华美篇章。”
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文化长卷正式传递给了国际奥委会、伦敦奥组委,并由国际奥委会传递给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各国代表团和奥委会。此后,长卷陆续赠送给18个国家的22个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中英和世界各国的著名大学,并在校园里进行展览和展示,让全世界更多的青年感受到这个长卷的中国文化魅力。《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Ⅰ在世界著名的大英图书馆展示时,被当地媒体评价为“精美绝伦”、“异彩纷呈”。
在《马可波罗游记》出版后,欧洲出现了长达500年的“中国梦”:高度欣赏中国文化。只是近代文明的衰落,导致中国文化未能被世界广为了解。历经救亡图存和改革开放的艰难险阻,文明复兴的中国梦终于一步步地在实现中。但是,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的道路还很漫长。于是,北京奥运会之后,问题再度被提起:在中国实现奥林匹克梦的同时,如何以中国文化的方式进一步传播和推广奥林匹克精神?新的创意形成了:通过中国文化的方式展现和传播《奥林匹克宣言》,促成国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欣赏,让中国文化融入而使奥林匹克文化更加丰富,这就构成了奥林匹克的“中国梦”。我们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融入世界,达到丰富世界文化和发展世界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大国对世界文明应有的贡献。《文明》杂志要为“走出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2013年5月,国际奥委会授权文明杂志社:“让我们带着所有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问候与祝福,将‘《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从北京传递到里约热内卢,为奥林匹克价值的永恒力量而喝彩!”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函《文明》杂志,盛情邀请杂志启动第二阶段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让世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奥林匹克文化之美。“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以《奥林匹克宣言》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推动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罗格在信中如是评价。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系列将系统展示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将中国与其他奥运举办国,将北京、里约热内卢及中国百城与夏季奥运举办城市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相同的理念和文化。这些曾经举办过奥运的国家和城市包括:希腊雅典、法国巴黎、美国圣路易斯、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洛杉矶、德国柏林、芬兰赫尔辛基、澳大利亚墨尔本、意大利罗马、日本东京、墨西哥墨西哥城、德国慕尼黑、加拿大蒙特利尔、俄罗斯莫斯科、韩国汉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亚特兰大、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北京、巴西里约热内卢……
2016年“《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的推出,将使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成为奥林匹克赛场之外,在全世界青年人中成为融合人类文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奥林匹克文化火炬。2014-2016年之间,《文明》杂志正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征集奥运举办城市的文化标志性内容,以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到的中国百城能向世界展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标志性内容。无论是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还是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它们将一起成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的核心内容。为此,长卷Ⅱ将注入更多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文化元素。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将会让所有的奥运城市和世界各国青年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共享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知名学者乐黛云先生一直关注着《文明》借助奥林匹克文化传播,让中华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她认为,由《文明》杂志经过十年探索实践形成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已成为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已经充分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充分认可。
一百年前《奥林匹克宣言》提出一个新梦想,一百年后“全球文明传播”展现一个新世界。《文明》杂志将再接再厉,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的理念与价值。正如罗格所言,奥林匹克精神并不会随着奥运会赛事的结束而终止,它将从一个奥运城市传向另一个奥运城市。2016年,《奥林匹克宣言》将从北京传至巴西里约热内卢。再过三年,又将传至下一个奥运举办城市。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的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设计取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概念,用以表现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俯瞰外形呈五个同心圆,自中心部位一个2.9米见方的正方形铜地板,波状扩展,象征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奥运精神的承继和接力传播。其上刻有1896-2016各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城市、届期与会期,形成向心凝聚于五环的图案。最外圈的北半辐,以三段总长29米的弧形铜碑构成法、中、英三种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载体。中文《奥林匹克宣言》的弧形碑体居中,上立主碑。主碑高2.9米,宽1.99米、厚0.38米,正背两面,分别刻有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浮雕形象。金色的五环在主碑中心熠熠生辉,其下的弧形碑体,以张开双臂的形态面向公园大道,象征对世界各国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与中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是一处开放性公共文化设施,类属于希腊小型广场,坐落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西侧约150米处,其配置绿地离奥海水面仅十余米距离,堪为整个园区的游览高潮点和亲水观景台。广场隔路朝向一片草坡、森林;背景以仰山森林为天际线,湖畔绿地随五个同心圆的渐次递进导入其中,以减少硬化面积,保留绿色。广场为下沉结构,既增加一定区域内的地表变化,又在尽量避免遮挡周边景观的同时,表现宣言载体的庄严与崇高,力图最大化与环境融合为一体。设计者希望此一主题广场成为市民或游客体验奥林匹克文化的独特场所,被人们在休息、交流、健身等日常生活中进入、使用、分享,包括成为京城拍摄创意婚纱照的又一佳境,体现奥林匹克与公众的常态交融。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主要采用天然花岗岩石和青铜材料构件,以青铜“铭文”及雕刻,寓意中国金石文化,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和工业文明倍加珍视的手工感。碑体沿用了北京奥运会期间广泛出现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祥云,更借取汉代以来传统云纹的形态加以浮雕表现,形成大气而又充满动感的奥林匹克文化环境氛围和地标性景观。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Ⅰ设计理念
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部“《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以《奥林匹克宣言》为主体,将数千年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场景融汇于一卷,画卷自左翻开展示着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体育文明历程直至2012伦敦奥运会,自右开篇则突出展现着以中国百年奥运为主体的东方体育文化史、以中国56个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内容、并重墨于2008北京奥运会等内容的精彩图文,从而形成东西方体育文明史两个角度的一条主线,并最终汇于全世界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内容的交集部分,以北京奥林匹克宣言广场为原点,以此充分体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让《奥林匹克宣言》从北京传向世界”的主旨。
“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的创意设计理念来自深具东方文化意韵的长卷形式,中国式长卷不仅是空间的延展方式,也是时间的演变方式。因此,在长卷中可以同时展示着时空的变迁。同时与另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册页形式相结合,使长卷折叠为书,而展开后将形成史无前例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长卷设计选取具有“天圆地方”哲学意味的正方形开本,内页为4开(38*950px),以册页的形式折叠为书,厚度175px,全册拉开后则形成56米巨幅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这种设计创意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把东西方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长卷的主体部分自左而右是英法中三种典雅印刷体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全文,设计的框架是现代阅读模式,也是西方的阅读模式,以印刷体贯穿西方古代体育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发展的历程。这一部分共采用165张古代奥林匹克与现代奥林匹克(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至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精彩图片。自右向左则以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书写的全篇万余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全文书法作品为主,采用行书艺术既传播奥林匹克的文化精神,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也符合了罗格先生希望《奥林匹克宣言》能够用中国文化特色的方式传向世界的想法。这一部分共采用266张中国古代体育(横跨从史前新石器时代直到清王朝的5000余年历史)与近现代体育,以及中国自1993年申奥开始直至2008北京奥运以来的精彩图片。长卷主体分为上中下三段空间,意寓“天地人”和谐的东方文化观念,在天地之间以《奥林匹克宣言》为主体宣扬人类的体育文化精神,而天头地脚空间则辅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东西方体育发展历程,侧重展示体育文化与竞技运动的融合,从古代奥林匹克到现代奥林匹克,从中国古代蹴鞠到现代国际足球,从中国彩陶到西方石雕上的人类体育文化遗产,旨在烘托奥林匹克精神圣典《奥林匹克宣言》,并站在中国人如何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独特贡献的角度来展现百年来奥林匹克精神,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受到奥林匹克永恒的人类共享的文化价值。此外,长卷还收录了中国56民族各民族大合影的56张图片,历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27张,历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21张,以及著名画家童振刚先生专门为《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之旅创作的题为《东方风韵》的中国画与何忠、冯小红、甄明舒创作的《和谐中国》画。
《冬奥·北京冰雪文化》特刊
2016年2月,《文明》杂志推出《冬奥·北京冰雪文化》特刊,开启了中国春节和奥林匹克世界两大文化的融合之旅。整本特刊图文并茂,全景展示东西方冰雪文化,立体展示22届冬奥会以及中国与冬奥会的不解之缘,生动勾勒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盛景,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特刊的出版和传播将进一步动员全民支持和参与筹办冬奥会,关注与体验奥运文化与春节文化融合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通过展示奥林匹克与春节文化融合的魅力,在海内外扩大2022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与亲和力,树立北京冬奥会的新形象,推广冰雪运动,普及冬奥知识,传播中国节庆文化,引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分享春节文化。
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北京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夏奥会和冬奥会举办权的城市。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春节期间在中国北京—张家口举办,而2016年春节正是第一个让奥林匹克大家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刻,这一年也是《文明》杂志创刊15周年的喜庆之年。而筹办2022年冬奥会是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理解的一种延续、一种升华,届时作为强大文明体的中国将会以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冰雪奥林匹克运动与春节民族民俗文化盛宴,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与数以亿计的八方宾客。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
2016年7月18日,国际奥委会独家授权《文明》杂志向世界推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里约奥运会期间,“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由“《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的起点与中心北京传至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里约热内卢。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为“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题写的序言向世界宣布:文明杂志社成功开启了《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第二阶段,“《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首次将所有奥林匹克城市联合在一起,与世界共享奥林匹克文化之美。它不仅仅把一座座城市、一个个国家连接起来,同时也将成为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交流的桥梁和友谊的纽带。
2013年5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为“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题写序言并推动相关工作全面启动。罗格明确表示:“2013年,我们迎来了‘《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的第二阶段。即将推出的‘《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将让全世界更多的青年人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激发,参与到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中,并在传播过程中共享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罗格对“《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在每一届奥运会前向世界推出,表示了由衷的赞赏。“《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它以《奥林匹克宣言》和现代奥运会为主体,将数千年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场景和120年现代奥运会发展融汇于一体。
60米长的“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不仅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载体,也是一件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它将成为奥林匹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从左至右的西方部分,由法文、英文、中文、葡萄牙文4种印刷体文字的《奥林匹克宣言》和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元素由上中下三层构成;上下部分以从1896年雅典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共计31届夏季奥运会为主线,以奥林匹克运动120年来的百位影响奥林匹克发展的杰出奥林匹克人为主体,由343张珍贵的奥运图片构成,其中包括100幅杰出奥林匹克人的头像速写。从右至左的东方部分,中间为中国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书写的《奥林匹克宣言》;上下部分各为一条主线,上面为中国百城民族体育、民间体育、大众体育等内容,代表着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和不同民族青少年的快乐体育生活,共计84张珍贵图片。下面为奥运圣火首次全球传递暨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传递所经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内容,展示奥运圣火连接世界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传递的盛景,共计94张珍贵图片。“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东西两部分最终汇于以纪念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为核心的全世界第一个奥林匹克宣言广场内容的交集部分,寓意以《奥林匹克宣言》和以此形成的奥林匹克文化向世界传播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让“《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载着奥林匹克文化从北京传向世界。
巴赫强调:“《文明》杂志为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开创的新模式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创举,它完美地彰显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和平共处、互相包容、彼此尊重。正因为如此,奥林匹克成为了一个充满力量的精神象征,它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国际奥委会表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以《奥林匹克宣言》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推动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长卷将让全世界的青年人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激发,参与到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中,并在传播过程中共享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一场汇聚全世界最优秀运动员和平竞赛的盛会,是一场融运动、教育和文化于一体的盛会,是一场展现奥林匹克文化价值和体育精神的盛会,是一场由全世界青年人,不分肤色、不论国度、不分性别、不论贵贱,共同参与和分享的盛会。
2016年,“《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从北京传至巴西里约热内卢。再过四年,长卷又将传至下一个奥运举办城市。
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将为不同文化搭建交流平台,为不同文明提供交流互鉴的载体。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将以公益捐助的形式,赠送给国际奥委会、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世界各国奥委会、每个奥运会举办国家与城市博物馆、图书馆和千所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用于收藏。让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和全世界的城市与学校,以“《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为载体,展示激情、美好、快乐、健康的体育文化生活,感受和体验奥林匹克的永恒力量与无限魅力。
让全世界的青年手拉手,共享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奥林匹克文化系列珍藏特刊III 《我们的节日 文明的价值》
“我们的节日”成为当下数字文明大时代对中华传统节日和节庆文化的统称。当我们兴高采烈地度假过节、享用节日美食的时候,您会不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节日究竟是怎么来的?
《文明的缘分:1924-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国的节日》特刊
2022年,全世界目光将聚焦于中国的春节与奥林匹克的北京相约,聚焦激情的冬奥与温暖的春节在长城脚下相拥。北京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将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新篇章,呈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对话新盛景。
在迎接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之际, 2021年01-02期《文明》杂志推出《文明的缘分:1924-202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国的节日》特刊。本特刊作为对这一盛会的献礼之一而推出,特刊以将近300页的篇幅、十万精当文字和将近300张精美图片,介绍了13个曾经或即将举办冬奥会的国家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民俗风情以及相关文化,并对这些国家曾经举行的冬奥会做了梳理。
这些节日和文化虽然因各自所在国家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都不约而同地都蕴含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奥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可谓一脉相承——人们总是在试图超越文明隔阂和冲突,共建包容、和谐的人类文明共同体。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
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129周年“《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奥运+春节”主题内容发布仪式,于2021年11月25日在北京汇文中学举办。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将近,在国际奥委会指导支持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手有关机构推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III” (以下简称长卷III)。
据悉,长卷III将以《奥林匹克宣言》为基础结构,囊括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23个国家与43个城市的节庆文化。
《文明》“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系列专特刊
人类的文明记忆·文化遗产系列珍藏特刊
《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2015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第38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讲一周年,中国《文明》杂志特别策划推出《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世界遗产》特刊
《“一带一路”上的文明记忆》特刊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文明》策划推出《“一带一路”上的文明记忆》特刊。该刊通过全方位精彩视觉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丰富多样的世界遗产与文化内涵,成为与会者最喜爱的文化读本,受到多国政要、大使和各国嘉宾的欢迎。
《展示多彩节日﹒汇聚多元文化》珍藏特刊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2019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更是又一次全球瞩目的国际欢聚的盛会。这不仅标志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建“一带一路”迈入新阶段,而且意味着“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融合与文明发展的快车道。5月,北京还迎来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
值此两场盛会举办之时,2019年04-05期《文明》杂志全球独家首发“辉煌的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为主题的《展示多彩节日·汇聚多元文化》”珍藏特刊,首次全方位视觉展现亚洲(其中日本、朝鲜非“一带一路”签约国家)以及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36个国家(截至2019年3月27日)具有代表性或富有浓郁特色的节日与文化。
该特刊将在中国举办的这两次国际重大会议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和读者,第一次完整展示这136个国家的节庆与文化,这不仅是一份让嘉宾感觉到宾至如归的佳礼,更能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体现亚洲文明的形成与辉煌、古代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成果以及今天“一带一路”的文化多样性、传承性和融合性,共同凝聚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大趋势。
《文明》“人文交流”系列专特刊
《中美人文交流》特刊
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可以发现,在宏大的世界历史中,文明的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这就是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和美国的交往正体现着这一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
2016年6期《文明》杂志特别策划推出中文版、英文版“文明交流互鉴”系列特刊I:《中美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本特刊以六章内容,深入教育、科学、文化、妇女、青年、卫生、体育等众多人文交流领域,反映出中美关系所具有的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在全球化交融中的重大意义。
《中美人文交流》特刊,成为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唯一读本,开创两国交流对话传播的新范式。这期特刊引人入胜,人文视角尤其易于国外受众理解。策划从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起航赴华开局,全景回放两国关系232年历程,尽现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成为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总括。
《文明》与城市
“文明中国行”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国行”系列珍藏特刊I 《文明中国行,始于登封》2006
登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活动地之一,其历史之久远和文物古迹之众多令人惊叹。《文明》为了记录并展示中华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起源与变迁,推出“文明中国行”I——登封特刊,详细介绍了登封这片魅力无穷的中原大地。
“文明中国行”系列珍藏特刊II《北京名镇:周口店、琉璃河、长沟》 200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文明中国行”II《北京名镇》特刊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之源——周口店、北京之源——琉璃河、京郊的“江南”——长沟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历史人文资源。
“文明中国行”系列珍藏特刊III 《认识中华文明,从安阳殷墟开始》 2007
安阳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以其独具风格、规模巨大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质,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同时,这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易文化的发源地里城等造就了厚重安阳。
(注:2012年推出的更新版珍藏特刊更名为《安阳——中华文化从这里走来》)
“文明中国行”系列珍藏特刊IV 《中国嵩山》 2008
中国嵩山地区以其强大的地域吸引力,汇聚并保留了一系列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构成了一处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近年的考古发现不断证明,嵩山地区为国家的源起之地,嵩山文化为中国文化之巅。
“文明中国·魅力城市”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国·魅力城市”系列珍藏特刊I 《中国郑州》2009.10
郑州,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化的核心区域。国家从这里起源,城市从这里诞生,文明从这里开始。《中国郑州》用文明传播的思想、深入解读郑州的历史与现实,反思、寻找现代发展的根源;考察人类生存方式的演变和文明核心价值的发展,整体呈现其历史规律和思想脉络,构想并实践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文明中国·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国·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I 《首都新区 历史名镇 北方水城——北京通州》2011
“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位于大运河畔的通州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河富水,漕运码头千樯云集、万国朝宗、廪粟云屯、五民荟萃的千年积淀形成了通州的运河文明,“漕运通济”是通州独有的城市风韵。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通州今日现代化发展独树一帜——通州正在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在这里,水为载体,经济与自然、人文融合相生。
“文明中国·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 Ⅲ 《北京平谷》 2017
京畿后花园、三省桥头堡、京东桃花源、世界休闲谷,是哪一片神奇的土地将诸多的美丽、繁华聚集一身?这就是位于北京东部的平谷。文明中国 · 魅力首都Ⅲ《北京平谷》特刊首次以春夏秋冬之四季景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平谷的历史、地理、人文、自然、产业、文化建设、未来规划等内容,展示出一个充满希望、勃勃生机的平谷未来。
“文明中国·魅力首都”系列珍藏特刊IV:《生态名城 北京延庆》2019
《文明》杂志社于2019年推出《文明中国·魅力首都IV北京延庆》特刊,从山水、人文、绿色、宜居等方面详尽地介绍这片青山绿水,人杰地灵的土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延庆最好的一面铺展开来,展示出这座绿色健康之城、休闲宜居之城的多彩魅力。
“新北京美食之都”系列珍藏特刊
“新北京美食之都”系列珍藏特刊I 《美食东城》 2011
以老北京传统饮食文化、京城饮食文化新发展、京城的国际美食文化大聚会为线索,透过“餐饮”——饮食文化的窗口,我们能看到:历史的沉着厚重与时代的活跃前卫的互动;北京与世界的对话。品东城美食、赏京城文化;知丰富中国、“吃”花样世界。从东城看北京,是新北京美食之都开篇第一章。
“文明中国·魅力新疆” 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中国·魅力新疆 I 《世界玉都 丝路名城——中国·和田》2013
这里是和田,西域的和田,新疆的和田,中华文明的和田。这里有昆仑文化、玉石文化、丝路文化、汉唐文化、绿洲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维吾尔族文化、屯垦文化、丝绸文化、地毯文化、现代科技文化……和田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创制与融合,积累着中华西域文明的转型与升华,延续着世界文明几千年来深邃的底蕴。
《文明》其他专特刊
《文明》“国家与民族”系列珍藏专刊
《中国记忆30年——摄影师眼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珍藏专刊 2008.12
1978~2008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及各领域、各层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暨《文明》杂志创刊7周年之际,文明杂志社隆重启动“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评选活动,希望以此推动人文纪实摄影在中国的深入发展,让世界更深入地通过影像了解中国的发展、变革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本刊展示了首批30位“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为记录历史作出的卓越贡献,他们所拍摄的精彩作品成为3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影像桥梁。
《中国纪实摄影收藏精品暨“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评选》珍藏专刊 2009.9
1949年~2009年,中国60年光辉历程举世瞩目。在中国伟大变革中,一大批优秀的摄影家为记录60年光辉历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迎接建国60周年暨文明杂志社创立和《文明》杂志创刊8周年,文明杂志社隆重启动纪念建国60周年——中国纪实摄影收藏精品暨“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评选活动。从有收藏价值的优秀摄影家作品中评选出第一批中国纪实摄影收藏精品60幅和“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60人。本刊全景展示这第一批“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的精彩摄影作品,这些记录共和国发展变化的影像珍品成为认识和记忆中国的一个特殊窗口。
《文明中华 多彩民族》珍藏专刊 2010.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中华各民族在迁徙、聚集和战争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当代中国人最可宝贵的遗产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源远流长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三项。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刊以中国摄影家陈海汶拍摄的56个民族的摄影精品为主,全面展示中国56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特有的民族文化。
《复兴之路》珍藏专刊 2011.7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绵延不绝五千年文化的文明体,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1840年的亘古奇变,恰似一声惊雷,中国至此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其时群敌环伺、危如累卵、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历经百年的创伤剧痛,一番沧海桑田,中国再度走上文明富强的康庄大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文明》杂志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将中华文明这段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展示给更多民众。
《中国体育记忆暨百名“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评选》珍藏专刊 2012.7
自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优秀体育摄影工作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中国体育发展及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运动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包括中国早期体育以及在竞赛、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努力探索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与文明杂志社联合举办中国体育记忆暨百名“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评选活动,旨在展现这些优秀体育摄影工作者记录下的珍贵中国体育记忆,将中国体育变迁通过影像的方式永远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
《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文明人物·特稿”及中国梦》珍藏专刊 2013.11
《文明》此期专刊以文明传播独特的方式,独家权威刊发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文明人物特稿”和中国梦专题。专刊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集中展现了七位常委的从政生涯、个人风格和家庭细节;首次刊登了大量未曾在国内公开出版过的珍贵历史照片;首次以国际化民间传播方式全面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开明、开放、平等的新形象和新风采。同时,此期专刊以习近平为《文明》封面人物并以《文明》的独特视角和国际化的深度视野,全面、系统地解读了“中国梦”。这是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形象首次以生动、时尚、精致的国际化传播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国内外读者面前,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文明》此期专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出,独具历史意义。
《文明》“生肖与春节”系列珍藏专刊
《灵性猴年》珍藏专刊 2004.1
在科学家的眼里,猴是人类的祖先;在诗人的笔下,猿猴是“超腾若飞雪”的自由精灵;在六小龄童的家族里,猴戏背负着四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在中国西部的某些民族中,猴一直被他们视为始祖或民族英雄。今天,在人们眼中,猴成了聪明伶俐、活泼灵巧、追求自由的象征。
《乙酉鸡祥》珍藏专刊 2005.2
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够在十二生肖中占据一席特殊的位置。它是惟一的禽类,而且与“六畜”中的排位相仿,稳稳地坐在了犬和豕之前。
《丙戌犬旺》珍藏专刊 2006.2
作为人类最早训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它,人们不仅用精美的艺术作品加以歌颂,而且还视其为最忠实的守护神,更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一页……
《丁亥猪福》珍藏专刊 2007.2
“家”者,即可以遮风避雨且圈养猪的地方,可见猪与人类的关系是何等亲近。此外,“事”字的甲骨文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或野猪之状;“敢”字以徒手捉猪来表示勇敢……凡此种种,可见猪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的渊源,让我们细细追溯一下吧!
《子鼠纳福》珍藏专刊 2008.2
戊子鼠年将至。老鼠——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人气迅速飙升。追根溯源,是十二生肖成就了老虎不可动摇的地位。生肖原是纪年的一种符号,如今成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二生肖怎么会有老虎的一席位置?
《丑牛贺春》珍藏专刊 2009.1
相传罗马天神因驯服不了一头野牛,一气之下便将其杀死。野牛死后,其肉身化成覆盖大地的植被,脊柱化为小麦,血管化为藤类植物,精子则变成各种对人有益的动物。牛牺牲了泽被后世。从此,人们将公牛视为财富的代表。后来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在门口铸立了两尊铜像,分别是公牛与熊。这个创举博得了世界金融界的肯定。之后,“牛市”和“熊市”成了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但是这个牛年是否还会很“牛”?
《寅虎迎福》珍藏专刊 2010.2
寅虎年将至,又到了人们把一年的憧憬和希望带回家,把热情和爱点燃的时候。每个年俗的细节中,都渗透着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情结。
《辛卯兔春》珍藏专刊 2011.2
卯为开门迎万物之意,兔温柔、灵动、繁殖力强,不仅有吐春开物之吉祥意蕴,更为月神之属。时值辛卯兔年,中华兔文化再次成为大众焦点。
《壬辰龙腾 盛世迎春》珍藏专刊 2012.1
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人们把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等聚于龙一身,龙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勇气、毅力与智慧。在壬辰龙年春节,我们通过溯源这一中国重大节庆的古往今来,感受蕴含其中的敬时受礼、贵和尚中、趋吉避凶等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和”、“美”、“礼”等价值观念。弘扬春节文化,发扬龙马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炎黄子孙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巳蛇献瑞 五洲欢腾》珍藏专刊 2013.2
蛇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蛇,从危险或神秘的动物变成神灵、图腾或吉祥物,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体系中占据相当的位置。在不同民族及其历史阶段中,蛇的形象千姿百态、善恶皆存,其实是直接表现民族起源、发展和文明底蕴的。在癸巳蛇年春节,我们遍寻从中国到世界、从东方到西方的蛇文化遗存,探究蕴含其中的神秘和灵性。
《午马奔腾 齐贺新春》珍藏专刊 2014.1
虽然今日汽车、火车和飞机使得我们远离了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但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马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却并未远去。我们依然在延续青梅竹马的婚恋历程、塞翁失马的人生哲理、伯乐相马的人才观念、鞍前马后的服务态度、驷马难追的诚信原则、汗马功劳的社会贡献、快马加鞭的经济发展、厉兵秣马的战略手段、千军万马的中国力量……总言之,传承和弘扬中华马文化的文明价值,龙马精神,圆梦中国!
《文明》“文明论坛”系列珍藏特刊
“文明论坛”系列珍藏特刊I《文明中国:传播·和谐·发展暨<文明>杂志创刊五周年》 2006.12
2006年,参与并发起了首都文明工程的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文明传播研究首批团队,在《文明》杂志成立5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和研究了文明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为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研讨文明传播的深刻意义,扩大各界对文明、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思想对话与交流,创办了“文明论坛”。第一届“文明论坛”即以“文明传播”这一具有较高人文精神和学术价值的思想为主题。
“文明论坛”系列珍藏特刊II《中国第二届(2008)文明论坛暨首都商业文明论坛》2008
继成功举办中国首届(2006)文明论坛之后,文明杂志社召开了中国第二届(2008)文明论坛,本次文明论坛的主题为“文明传播:中华文明与世界和谐发展”及“商业文明:质量标准品牌与首善文化”。
“文明论坛”系列珍藏特刊 III 《中国第三届(2011)文明论坛暨<文明>杂志创刊十周年论坛》 2011
文明杂志社召开了中国第三届(2011)文明论坛暨《文明》杂志创刊十周年论坛,本次文明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力量 文明价值”,主题报告为“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价值”。
《文明》“周年”系列珍藏专刊
《文明》五周年珍藏特刊 《文明是什么?》 2006.12
2006年12月,《文明》迎来五岁生日。本刊以“聚焦影像经典”、“亲历时代变迁”、“再现历史故事”、“记录多彩民俗”、“探索人文地理”、“寻找野性之美”、“遥望异域风情”、“关注人生百态”等主题为线索,全面展示《文明》杂志辛勤耕耘五年后结出的累累硕果以及解读什么是文明!《文明》五年历程,《文明》百年起点。让我们共同创造文明和谐,推动文明发展。
《文明》十周年珍藏特刊 《<文明>十年发展 <文明>扬帆起航》 2011.12
《文明》杂志创刊以来的这十年,恰好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传播的第一个十年,《文明》有幸成为见证者和传播者。本刊以“领略包罗万象之文明”、“勾勒大千世界之百态”、“聆听天地自然之回声”、“编织民风民俗之画卷”、“揭秘精深宏富之古迹”、“洞悉世间生灵之奥秘”、“探索前卫尖端之科技”、“漫步风情旖旎之域外”、“聚焦人文视觉之经典”等主题为线索,全景展示《文明》的探索成果。《文明》十年发展,《文明》扬帆起航。《文明》势将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登上世界舞台。
《文明》探索文明国家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从社会文明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视角阐释和解读世界,搭建起一个汇聚国际传播影响力、文明对话融合力与话语建构解释力的高端人文视觉媒体平台,是《文明》杂志自2001年创刊以来一直不懈努力的目标。2019年10月起,《文明》杂志以探索传播新时代文明思想和构建新文明话语体系为主题,连续三期特别策划推出以26年文明工程实践和18年《文明》传播案例为基础,由文明传播课题组撰写的长篇研究报告——《中国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上篇)》《亚洲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中篇)》与《世界之中国:文明国家的话语体系(下篇)》,解构了西方话语范式,构建了中国文明话语体系,解读了文明的内涵与外延,凸显文明思想。
《文明》“新北京·新奥运·人文篇”
系列珍藏特刊
“新北京·新奥运·人文篇”系列珍藏特刊I 《国家杰出成就艺术家·袁熙坤》 2005.11-12
2005年11月,奥林匹克进入北京时间,人文奥运唤起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从彩云之南向外传扬中华文化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著名画家袁熙坤。“新北京·新奥运”—人文篇系列的出版,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
《文明》“北斗·行动中国”系列珍藏特刊
“北斗·行动中国”系列珍藏特刊I 《汶川地震:历史不会忘记》 2008
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总参测绘局调集军队、地方力量,迅速组建一支北斗导航应急小分队,奔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卫星导航保障任务。小分队风尘仆仆,不顾滑坡和余震等危险,哪里灾情严重就冲向哪里,哪里没有通信讯号就开到哪里。圆满完成任务,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了宝贵依据。本刊是灾区抢险和小分队工作的纪实报道,同时也是难得的抗震防震研究资料。
《文明》“记录中国”系列珍藏特刊
“记录中国”系列珍藏特刊I 《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郑龙华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 20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和残奥会即将开幕之际,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精神,特别出版《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郑龙华对话中国100位残疾精英》残奥特刊,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领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深情与人道主义光辉。
《文明》“中国珍宝”系列珍藏特刊
“中国珍宝”系列珍藏特刊I 《大辽王朝》2008
近几十年来,大辽王国的考古调查和挖掘,尤其辽代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精美稀有的金玉质的器物数量之多、制作水平之高,历代墓葬皆不可望其项背。特刊通过对大辽王朝珍品的展示,展现中国的青铜器文化、玉器文化、瓷器文化、金银器文化,尤其是大辽疆域的草原文化。中国珍宝系列特刊的出版,寄望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文明》其他珍藏专、特刊
《非凡抗击 民族壮歌》珍藏特刊 2003.7
2003年的春天,全国人民奋起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非凡抗击民族壮歌》通过摄影师的镜头,纪录中国昼夜不分抗击非典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场景。
《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暨“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珍藏特刊 2003.12
文明杂志社在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了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展,同时出版了《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暨“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通过展示征服全球的世界级摄影作品,展现精彩绝伦的人文地理世界。
《首都质监事业改革发展30年》珍藏特刊 2009
改革开放30周年,首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对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扎实做好北京奥运场馆工程质量、食品安全监管等,为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深入总结质监系统奥运服务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特别出版北京质监特刊。
《人道:让人类活得更有尊严》珍藏专刊 2010.4
源自亨利·杜南的红十字运动于战争双方之外确立了人性的存在。灾祸、动乱、贫困、卫生危机和被迫迁居,长期处理各种危机令红十字运动避免了个体或单个组织的单打独斗,从政府、慈善捐献、人道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等各个层面,人道的力量让人类紧密团结和默契配合。在红十字与人道组织的眼中,没有敌人和仇恨,只有拯救人类自身命运的尊严。齐心协力、相互协作才可以快速应对灾祸变故,保证灾难中的平民可以受到保护和帮助。人类价值得以重视,人类幸福得以关注,这是人道,也是尊严的力量。
《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特刊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文明》杂志《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特刊序中所言,“用永恒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激励新一代”。
《文明》展览
《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世界遗产》图片展春节期间亮相王府井
2016年2月,《文明》杂志策划推出的《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世界遗产》图片展在北京王府井亮相,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的48项世界遗产,以及中国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的贡献。
《文明》倡议
“一分二公三自带”,百名学者倡议推动“餐桌革命”
从38亿年前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微生物就在地球生命演化体系中发挥着最古老和最基础的作用。微生物演化最终导致人类出现,并影响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进程。
我们认识到,各种传染病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万年历程,其中防病与抗疫构成了文明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今天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以及防病抗疫、健身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不断积累,构成了文明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毫无疑问,不良习惯和不当习俗造成防病抗疫疏漏,则形成了文明的软肋。而文明的构建就在于不断克服不良习惯、不当习俗,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构筑防病抗疫的堤坝,才使我们的人口达到今天的数量,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我们认识到,2020年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席卷全球且至今尚未终止的疫情,如同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大疫与抗疫的过程一样,再次暴露了文明的防疫软肋:不良习惯、不当习俗、忽视病菌、轻视病毒、疫情污名化、医疗科研的不足等等。“野味嗜好”、“餐具亲昵”、“不分彼此”,“不洁饮食”和“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当习俗都会引发健康危机,特别是“病从口入”更容易引起群体性感染的疾病发生,而这无疑必须且急需通过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来加以克服。
因此,我们特别倡议推行:新时代文明工程餐桌革命,即“一分二公三自带”行动:
“一分”——分餐制
在集体公共就餐的大环境下,积极带头实行分餐制,倡导“光盘行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等集体食堂带头实行分餐制,同时做到桌餐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争当“餐桌革命”的文明引导者。
“二公”——公筷公勺
家庭用餐、亲朋聚会、城乡节庆与红白喜事等集体聚餐,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各餐饮场所在醒目位置张贴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公益宣传广告,提醒顾客使用公筷公勺,争当“餐桌革命”的文明践行者。
“三自带”——自带筷子
在学校集体订餐、单位订购外卖快餐和家庭朋友结伴外出游玩,自带方便清洁筷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每个人每餐饭每一个环节做到健康环保,争当“餐桌革命”的先行示范者。
社科学子响应“11·11文明美食日”倡议
新时代首都青年学生使命在肩,积极做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者。
我们联合社会各界倡议:将每年的11月11日设立为“11·11文明美食日”。提倡珍惜粮食、健康生活,餐餐有礼、筷筷感恩。
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布倡议书: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对话
值此习近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7周年之际,中国百名学者联合携手《文明》杂志社和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联合倡议: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我们呼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积极开展东西方文明对话, 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获奖记录
2018年1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事件
202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信《文明》杂志,祝贺其创刊20周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09:35
目录
概述
杂志定位
发展目标
主要栏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