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路线(Princess Wencheng route)。
文成公主入藏走的是
唐蕃古道,这条唐代以来连接中原及
青海、
西藏乃至
尼泊尔、
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2013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川甘孜州石渠县
文化局对石渠县境内的早期石刻开展调查工作,发现了3处
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须
巴神山石刻群、白马神山石刻群、洛须村石刻,总计石刻17幅。这些石刻的发现为唐蕃古道沿
金沙江流域的走向提供了资料证据,也为文成公主进藏路线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或经过四川。
专家们认为,此次考古重大发现对
唐蕃古道走向或
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考证提供了新资料。文成公主当年的进藏路线到底是哪条?长期研究唐朝文化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说,唐蕃古道从长安出发,传统观点多认为经过兰州、西宁,后到那曲,再到拉萨。唐蕃古道是唐朝和吐蕃往来的官道,也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通道,这条通道沿途有驿站等设施。石渠县此次新发现的吐蕃石刻说明,这条传统线路以南,唐朝与吐蕃之间也许还有另外的通道。
同时,这次的新发现和以前在青海玉树等地发现的石刻以及文成公主庙都可以联系起来,说明从玉树往南可能有通道。此外,横断山一带三江汇流形成的南北走向大河谷,也是自古以来的一条通道,甚至成为民族大走廊。从这点看,石渠及周边像一个丁字路口,从这里向西走也有可能到达。
根据石刻的题材全部为佛教内容,相对应的祈愿文也都跟佛教和为赤松德赞祈福有关,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人会过往雕刻石刻群的石渠县,为何石刻的祈祷对象不是自己家人而是赞普?罗文华推测,这些石刻的作者很可能具有官方背景,而这条道路也势必是官商常行的通途。从而以此证明石渠历史上至少是唐蕃官道中一条不为人知的辅助线,甚至还可能会是文成公主进藏百年后的一条主线。
从唐王朝的国都
长安(今陕西西安),至终点吐蕃都城
逻些(今西藏
拉萨),跨越今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4个省区,全长约300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它的大致路线是:从长安沿渭水北岸越过陕甘两省界山——
陇山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溯
渭水继续西上越鸟鼠山到临州(甘肃
临洮);从临洮西北行,经河州(甘肃临夏)渡黄河进入青海境内;再经龙支城(青海民和柴沟北古城)西北行到
鄯州(青海乐都)。以上可以称古道东段,全在唐王朝境内。
古道西段经鄯城(西宁)、临蕃城(湟中哆吧)至绥戎城(湟源县南);沿羌水(湟水南源药水河)经石堡城(湟源石城山)、赤岭(日月山)、尉迟川(倒淌河)至莫离驿(共和东巴);经大非川(共和切吉草原)、那录驿(兴海大河坝)、暖泉(温泉)、烈谟海(喀拉海)、过海(玛多黄河沿),越紫山(
巴颜喀拉山),渡牦牛河(
通天河),经玉树地区,过
当拉山(唐古拉山查吾拉山口)到藏北那曲(阁川驿);继续沿今
青藏公路经
羊八井(农歌驿)到逻些(拉萨)。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国子祭酒师封旭纳头便拜,并行了子婚大礼,他已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文成公主在吐蕃期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