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宏观结构安排也颇具匠心,合情合理。全书分 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下编为分论。总论的1—3章是文化语言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4—5章是文化语言学的史论。看了上编,可对文化语言学有概括的了解。分论是语言与文化各个主要部门的关系论,依次对语言与思维、哲学、政治、神话宗教、文学艺术、民俗等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无论是总论还是分论,涉及的问题都相当广泛。但是本书却有广泛而不浮泛的优点。对于所论述的题目大都能有相当深的开掘。比如关于语言和哲学问题,本书论析了语言建构哲学的过程,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辨,语言和
哲学的互相渗透互相推动的研究;又如关于语言和政治问题,本书抓住政治的本质“权力”问题,谈到“名分”问题,又谈及语言问题的政治化。这些问题的讨论都需要有广博的阅读基础。可见本书作者为了写作此书,在读书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这是本书虽然篇幅不很大,但 内容却显得厚重的原因。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不限于书面材料的引证和他人用例的援引,还亲自到农村作实地调查,收集方言中的
民俗词语,这种注重第一手资料的做法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使我们了解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这是一本甚有学术价值的好书。本书的出版,无论对文化语言学本身,还是对中国语言学,都是很有意义的。就文化语言学方面说,在这一学科草创初建的过程中,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平心而论,还失之于粗疏浮泛,其中还有不少似是而非、架空谈玄的东西,本书提出的理论比较严谨系统,可以匡补上述缺失。 对于中国语言学界来说,本书的出版可以沟通文化语言学圈内和圈外两部分学者的思想,使圈外的人不仅可以消解掉积存已久的一些疑虑,而且还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另外,由于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引例新鲜有趣,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学界以外的人也会感到亲切可读。本书的写成说明文化语言学在理论上正在走向成熟,也说明昭铭在学术道路上正在走向成熟。看到这些,对我来说是至为快慰的,因此欣然命笔作成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