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飞白赞
宋代苏轼创作的散文
《文与可飞白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这篇文章紧紧围绕飞白这种书法艺术的特点,用博喻手法,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文与可飞白的艺术造境,同时说明文与可是一位在多种艺术领域中取得了多方面成就的艺术家,并对他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惋惜痛悼之情。全文语言绚丽多彩,布局颇具匠心。
作品原文
文与可飞白赞⑴
呜呼哀哉,与可岂其多好,好奇也欤?抑其不试,故艺也⑵。
始余见其诗与文,又得见其行草篆隶也,以为止此矣。既没一年⑶,而复见其飞白。美哉多乎,其尽万物之态也。霏霏乎其若轻云之蔽月⑷,翻翻乎其若长风之卷旆也⑸。猗猗乎其若游丝之萦柳絮⑹,袅袅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带也⑺。离离乎其远而相属⑻,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⑼。其工至于如此,而余乃今知之。
则余之知与可者固无几⑽,而其所不知者盖不可胜计也⑾。呜呼哀哉!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作者友人。飞白:飞白体,即草篆,东汉蔡邕所创。其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似枯笔所写,笔画两段高举如飞,故称。
⑵“抑其”二句:意谓不曾被国家任用,所以多才多艺。语出《论语·子罕》。
⑶没(mò):去世。
⑷霏霏:云初起之貌。轻云之蔽月:形容微微露白,恰到好处。轻云,形容墨淡。
⑸翻翻:翻转貌。旆(pèi):古代旗边上下垂的装饰品。此为旗帜的通称。
⑹猗(yī)猗:柔婉轻拂,柔弱不绝貌。游丝:春日虫类所吐浮游之丝。
⑺袅袅:摇曳貌。荇(xìng)带:即荇藻,一种水菜,其在水中如带状。
⑻离离:疏散貌。相属:相连属。
⑼缩缩:紧缩貌。隘:拥挤。
⑽无几:很少,没有多少。
⑾胜:尽。
白话译文
啊,真令人悲哀啊,文与可岂是爱好太多,只是好奇吧?还是久试不中,所以便把才华发挥到技艺上?
最初我见到的是他的诗文,后来又见到他行、草、篆、隶的书法,以为他的才华也就到此了。等到他死后一年,又见到他的飞白。真是太美了,简直能够穷尽万物的情态。连绵飘逸的就像轻云蔽月;翻腾飞舞的就像风卷旌旗;柔美的就像飘动的蛛丝萦绕着柳絮;轻盈的就像流水漂动着荇藻,遥相呼应。间隔着虽远,却互相联属,相对集中,互相靠近,却不拥挤。它的工巧居然能达到这种程度,我今天才算领教。
这样看来,我对文与可了解的并没有多少,而不了解的却不可胜数。唉,太令人感慨了!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在文与可去世一年后,苏轼发现了文与可的飞白作品,惊叹其艺术造诣,于是写下这篇赞文。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飞白,是书法艺术的一种。飞白体的特点是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紧紧围绕飞白的这种特点,用博喻手法,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文与可飞白的艺术造境。
“美哉多乎,其尽万物之态也。”是总的赞美,振起文气,统领全部赞词。
自“霏霏乎”至“袅袅乎”四句,以自然风物为喻,赞其走笔用墨的工力造境;“离离乎”、“缩缩乎”二句,直接赞其笔画字架结构方面的艺术工力。短短六句,囊括了文与可飞白艺术的全部要素。词彩绚丽,风光旖旎。其艺术工力适足与文与可的飞白工力相比美。
“霏霏乎”句,从曹植洛神赋》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句化出。曹句用以形容望中所见洛神的若隐若现、轻盈飘逸的形象。此句则用以形容飞白书法所特有的,走笔至墨淡露白处那种清淡飘逸的艺术美感。
“翻翻乎”句,用以形容重笔浓墨,随意挥洒的刚劲飞动的气势。长风,足见风势之厚;卷旆,更见风势的猛烈无阻。以长风卷旆形容笔墨的浓重飞动,极富声色。同时“旆”之被“卷”,也暗示墨之露白,仍未离飞白的特点。
“猗猗乎”句,用以形容笔势若断若续,柔婉牵缠的美感。游丝萦柳絮,极见卷扬牵缠的柔婉之态。
“袅袅乎”句,用以形容笔势流动而又摇曳多姿的美感。荇生水上,故水流而荇舞。杜甫曾有“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句,历来脍炙人口。此句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离离乎”“缩缩乎”二句,是说笔画字架结构疏而不断,密而不滞,甩得开,收得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以上六句,极尽描写比喻之能事,不仅表现了苏轼过人的文才,更说明他本人就是一位精通“书理”的大书家,所以他才能对文与可的飞白艺术体会得如此深切透辟。
在赞文与可飞白之前及之后,作者还概括指出文与可的诗文造诣,及其书法兼擅行、草、篆、隶各体的成就;并以新发现的飞白为例,说明文与可是一位在多种艺术领域中取得了多方面成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恐怕还有许多不曾被人发现,未为世人所知;同时对文与可的英年早逝,表示了深切的惋惜痛悼之情。这种布局,颇富匠心,表明作者赞文与可的飞白,始终是和赞其“全人”分不开的。以文传人,寄托哀思,苏轼有焉。
名家评价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崔承运:文中用一连串比喻,描绘文同书法艺术的非凡造诣,表现出作者善于捕捉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苏轼散文选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1: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