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场
演唱京剧时的三件伴奏乐器
文三场,指的是演唱京剧时的三件伴奏乐器,京胡、月琴和小三弦等。
基本介绍
所谓“文三场”即指京胡月琴、弦子(小三弦);所谓“武三场”即指单皮鼓、大锣、小锣。另外,由于“文三场”的三件乐器总共弦9根(胡琴2根,月琴4根,南弦子3根),故而“文三场”又别称“九根弦”。
使用历史
文场没有二胡,武场没有铙钹。这是因为二胡是梅兰芳与徐兰沅、王少卿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共同研究后才增加的乐器,与三大件形成的年代相差甚远,况且二胡只有旦角和小生才用,老生老旦、花脸和丑角唱时都不用。铙钹在过去没有专人执掌,而由弹月琴的代管,打铙钹的方法是一面用一个布垫放在桌子上,一面由人掌着,然后用手上的铙钹击打桌子上的铙钹。设专职铙钹手也是二十年代的事情,当时只限于武戏,文戏用专职铙钹就更晚了。
据说谭鑫培谭老一辈子也没用过专职铙钹。同时,文三场的京胡手要代管笛子、唢呐、海笛;月琴手代管唢呐、笛子和铙钹;弹弦子的代管笛子、唢呐、海笛和堂鼓。武三场的大锣手兼镲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一些名角由一些文士来编写剧本,在武三场(鼓板、大锣、小锣)中加入铙钹,在文三场(胡琴、月琴、弦子)中加入二胡,此外,在乐队中加笙、加云锣, 在[反二簧]腔调中加南堂鼓、碰钟等,这些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说是对于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京剧批评的直接回应。至于在剧目中出现的配合时事的、批评社会的 剧目,自然更应该看成是京剧在经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激烈批评后的一种自新的努力。然而,从雅俗运动上看,这些又都可以看做是京剧雅化的表现。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0 22:53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使用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