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万里》,又名“故国春秋” ,是2001年初山用一块含深紫色条纹的
旗降石雕刻而成的微画雕。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
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
军事工程。作品巧妙地利用旗降石上深紫色条纹,用微画雕技法雕刻成《长城长万里》艺术作品,但见长城东西
绵延到
边远,
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因其延伸上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纵观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史料不尽详细,而进入
春秋战国之后就连续不断的战争。秦统一六国后便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继之,
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的部分。汉之后又进入了漫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时代。
明朝推翻了元朝蒙古族统治后,又继续加以修筑,修筑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并留卒戍守。
长城记载中国数千年战争史,记载着“故国春秋”,这座中国古代雄伟的军事工程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的,是
中华民族的
象征,是中国悠久历史的
见证。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作品《长城长万里》展现出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之险要,从城墙外侧看高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长城长万里》依照长城原貌,在内外制高点刻有
烽火台,以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并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杜甫《春望》中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
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
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初山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近期作品有《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
岁月雕》、《
虎踞龙盘话古城》、《
闽都八面对》、《
白牡丹养生瓶》和《
阿房宫雕》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