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政绩观,是
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
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干部的政绩为谁,树立什么样的政绩和怎样树立政绩的认识,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基本信息
所谓政绩,就是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相关职务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政绩是从政之绩,施政之绩。政绩观是指政治家或政府在执政期间取得的成就和进展,通常用来衡量政府的绩效和政府的成功程度。这种观点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具体行动来取得具体成果,并为公众产生实际效益。
政绩观近年已成为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热点,也是应用写作重点研究的文体之一。
具体内容
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先,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
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其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
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
再次,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最后,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
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正确认识
政绩,是指施政的成绩。而政绩观,则是指对领导干部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认识和态度直接反映领导干部施政的指导思想和
价值取向,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亡,关系到
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深化对政绩观的认识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政绩观要“正”。“政者,正也”。正确的政绩观,其一要心正。即领导干部在施政时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出发点,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事出公心,才能谋得好的政绩,也才能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
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其二要事正。领导干部施政要“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以长远的、科学的、多维的眼光来谋划政事,要能够达到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的有机统一。
政绩观要“实”。政绩有真假之分、显隐之别。首先要实干。优良的政绩,既“编”不出来,也“玩”不出来,只能通过艰苦努力,靠着科学实干精神才能干出来。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必行之路。其次,要实惠。要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好处,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之实事。
政绩观要“畏”。“有所为,有所畏”,这是对权力运行和创政绩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在施政之时,首先要敬畏人民,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得起赋予我们权力、养育我们的百姓。说到底,“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才是政绩的衡量标准。其次,要敬畏历史,领导干部所作之事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所有的喧嚣过后,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被人民所颂扬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领导干部施政一定要有长远意识,要通过充分分析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谋划发展。
只有对人民、对历史有了敬畏之心,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才会科学求发展,才会行而有所顾忌,从而顺时顺势而为,才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政绩。
树立方法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
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
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
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正确把握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则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着发展观与政绩观相脱节的现象,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辩证关系。
(一)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
从
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坚持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政绩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是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谈论政绩就意味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某种发展;离开了发展,谈论政绩就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逐步导致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总之,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正确政绩观强调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政绩,政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谋发展、创政绩,才能创造出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政绩观的根本
价值标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创政绩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又要坚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创政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这就决定了在创政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局部与全局以及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关系,保证发展的连续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二)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方向。
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看经济增长情况,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
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就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考察政绩,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感受,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政绩的根本标准。
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项目。比如,指标设计偏重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相对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指标;考核项目比较空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依据;等等。因此,应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结合起来,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应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代替其他指标;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等现象。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使勤政为民、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如是,就会明确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方向,逐渐形成人人争干事业,个个勤勉务实的大好局面,把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