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沟通理论
沟通理论
政治沟通是占有政治资源政治实体如政府, 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等有效渠道输送、获得、处理政治信息,以达到政治协调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政治沟通过程, 包括政治信息的传播者、政治信息的接受者、政治沟通的渠道、政治沟通的内容4 个要素。在类型上, 政治沟通可以分为非制度性政治沟通和制度性政治沟通。 又称政治通讯理论。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地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
环节
控制论角度来分析,政治沟通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政治沟通的起点、媒介和终点。但在政治沟通过程中,人是政治沟通的关键,不论是作为起点的传播者,作为终点的受传者,还是在传播过程中作为滤网中的中介者,都是人或由人组成的各种组织。因此,政治沟通机制的建构关键在于培育“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完善沟通通道,提高政治沟通效力。
发展
沟通理论原是动力工程学中研究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论,为控制论的奠基人美国学者N.维纳所创立。他认为,自动化的机器有自动接受信息,并相应做出反应的功能。这一过程既是沟通过程也是控制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的加剧,促使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重点,从研究权力逐步转向研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美国政治学者K.W.多伊奇受维纳思想的影响,开始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于1963年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一般政治学者认为,多伊奇是政治沟通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视决策为政治活动的中心,把沟通看作是决策的环节。他认为政治系统与自动机器有相似之处,政治系统内部的机制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储存、分析和处理就是沟通。政治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是通过沟通完成的。“信息”和“反馈”是沟通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政治系统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需从各方面接受涉及体系目标的、有关环境变化情况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选择、储存、分析和处理,形成决策。政策制定后,政治系统通过反馈过程,获得政策执行过程和政策在环境中引起了什么变化的信息,使决策者及时了解反映,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从信息沟通的角度分析,政治系统的决策过程包括:信息接收、资料处理、储存、决策、政策执行、执行效果和反馈7个环节。
作用
政治沟通理论认为,从信息沟通的角度,可以衡量政治系统适应和控制环境的能力,如:①衡量它是否有足够的关于环境的信息,以及灵敏的信息收集网络。②从周围环境的变化速度衡量政治系统所能承受的“负荷”。变化愈快,政治系统所承受的“负荷”愈大。③从接受信息到形成决定之间的时差,衡量它对新情况反应的速度。④看它适应环境的要求所能作的变化程度。政治系统具有适度的“变易”来应付环境的压力,才能生存和发展。⑤看它对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多伊奇称这种能力为“领先”。是否有足够的“领先”能力,与政治系统对环境的反应是否成功密切相关。
多伊奇的政治沟通理论,从信息沟通的角度,考察了政治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决策过程,并提出了完善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的一些主要环节,从而为人们了解、分析、研究和完善政治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法。在西方,政治沟通理论已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主要的分析方法。但这一理论只重视政治系统的信息沟通方面的分析,忽视了对政治系统的其他方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另外,这一理论所使用的概念较模糊,理论本身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1 17:54
目录
概述
环节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