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是指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一种计算方法。这些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企业利润等。在实际应用中,将上述四项收入加总起来的数据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还应该再加上企业间接税和折旧,这样就获得了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
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和
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应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
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有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
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
劳动者报酬处理。
在计算劳动者报酬时,需要注意作为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
中间消耗的界限。如果生产单位向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些货物和服务,那么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因特殊工作需要提供的服装或鞋,因公出差提供的运输和旅馆服务费用等,属于
中间投入。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
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
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
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政府对生产单位单方面的
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处理,包括
政策性亏损补贴、
价格补贴等。
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
重置价值来计算,但是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方法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