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亏损是“经营性亏损”的对称。因执行国家政策规定而产生的亏损。如由于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使商品的进价大于销价、进销同价,或者销价大于进价而进销差价不足以支付合理的商品流通费用和销售税金而发生的亏损,根据国家规定,企业支付深山区和边远地区收购三类农副产品和废品的运费补贴而发生的亏损,为国家负担特殊任务,如为国家储备的战备棉、战备盐、农药和大宗防汛物资等,所支付的银行借款利息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开支而发生的亏损等。企业政策性亏损,一般由国家财政拨补,补贴范围和定额申请补贴的手续、以及定额补贴后的奖惩办法和帐务处理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简介
政策性亏损是指企业为
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目标或生产经营专项、特种商品,由于国家限价原因而产生的亏损。发生这类亏损,由财政部门审核后给予合理弥补。但也有学者对政策性亏损表示异议:有些行业以政策性亏损之名行政策性暴利之实,骗取国家的有关
补贴,从而引发一些不正常的经济行为。
“政策性亏损”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国营企业按照国家政策允许某些产品的售价低于其正常成本而发生的亏损。它是根据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有利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和稳定物价,经主管部门会同
财政部门审查核准的。
2、“经营性亏损”的对称。指国家政策允许生产和经营某些售价低于成本或购进价的商品而发生的计划内亏损。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例如生产经营农机等支农产品,国家规定的售价低于成本而发生的亏损,商业经营粮食等农产品,国家规定的售价低于收购价及合理的
流通费用而发生的亏损等等。
“政策性亏损”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政策性亏损是指企业为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目标或者生产社会性计划产品由于定价原因而造成的亏损,而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才是经营性亏损。
2、政策性亏损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亏损,这种亏损由
价格政策造成并由
国家财政给予
补贴,对政策性亏损的企业要分析其由于改善经营管理而减少的亏损额和扭亏为盈的情况。
3、把因公益性功能造成的亏损称为政策性亏损。因公交企业自身管理因素造成的亏损称为经营性亏损。
4、以
自负盈亏的企业之身,替政府负担着社会福利的政治命题,承担着稳定民心的经济成本,这种身份和职能的错位制造了供热企业的财务黑洞,著名经济学家
盛烈朝各之称为“政策性亏损” 。
弥补政策性亏损的方法
1、定额补贴。即制订单位商品
销售量的亏损弥补定额;
2、计划补贴,总额控制。即由企业编制亏损计划,经批准后在计划核定的
亏损总额范围由,按实际亏损的款额弥补。实际亏损超过定额或计划的部分,财政不予补贴。
认定范围
一、为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目标或经营专项、特种商品,政府在制定定价时即承认的亏损数额。
二、在执行
政府定价过程中,由于市场原因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形成的亏损。
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国家、省、市政府政策调整造成企业收入减少而使企业形成的亏损。
四、按照政府指令投资非本企业经营范围内项目形成的亏损。
五、按照政府指令代政府垫付资金实施社会公益项目,在政府返还期垫付资金时未返还的资金利息等财务费用形成的亏损。
六、按照政府指令向社会无偿或让利提供产品、服务形成的亏损。
七、由于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对企业政策性亏损
补贴资金应拨未拨,应补未补期间形成的财务费用而产生的亏损。其中贷款利息按照央行发布的企业同期
流动资金贷款基准利率测算确认。
八、政府认为可以认定为政策性亏损的其他方面亏损。
现象分析
2008年炒作动静甚嚣尘上的中石化
财政补贴争论,终于以中石化获胜而终局,这是他们继2005年和2006年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后再次赢得这笔不菲的救命稻草。中石化为获得政府
财政补贴,抛出政策性亏损的怪论。他们摆事实:由于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走高,而成品油价格尚未放开,中石化第三季度炼油板块亏损严重。虽然
发改委第四季度上调成品油价格,但一路冲高的原油价格使中石化的炼化业务仍继续亏损。
“政策性亏损”是中国经济的一道独特风景,它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在公用事业行业,
比如就有“‘政策性亏损’让液化气公司‘气短’”之说。因为液化气公司属于市政公益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气源购进按
市场价格买进,而销售中按政府制定的
计划价格卖出,气价倒挂造成公司长期“政策性亏损”。而在垄断行业,诸如石化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据说是因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增长不同步,导致中国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成本上涨利润大幅下降,因而“亏损”严重。
放眼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大格局可以发现,像石油石化等垄断行业,应该不存在什么“政策性亏损”,至少可以说他们的亏损并不全是因为“政策”的原因。作为享有国家保护性措施的特许经营行业,他们本来就拥有大量获得“政策性利润”的市场空间,其“政策性亏损”何来之有呢,此外,就是这些连年高呼“政策性亏损”的行业,其职工收入和福利却一直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不但没有职工下岗之忧,而且每年还要进许多“有路子”的职工。
由此看来,像石油石化等垄断行业所谓的“政策性亏损”很可能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其中必定存在着许多其它亏损假借其名而大行其道。在这些“政策性亏损”的背后,或许掩盖的却正是国资流失、管理落后、浪费严重等真实的问题。
争议观点
政策性亏损的背后
是企业,就要按照
经济规律办事,生产要讲效率、讲收益,就要服从于
市场规律。但是,违背了市场规律,不容许多元竞争,只承认
行业垄断,企业自然也就不能按企业的规律办事。从个体的、孤立的企业来看,某一家企业可能是亏损的,但是,从长远看、从全局上看,也未必。
在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下,“政策性亏损”始终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概念。据观察,凡是敢于“政策性亏损”的,并且说自己“服从国家大局的需要,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的企业,都是那些垄断行业里的“狠角色”,诸如石油、粮食、电力、供水、铁路、民航等等。按照常规思维理解,企业亏损受到直接损失的应该是这个企业里的员工,但在现实中,大家却看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媒体报道的某亏损的电力企业,抄表工
年入10万的事例,恰好反映出了在“政策性亏损”的表象下“政策性暴利”的事实。
垄断之所以为市场经济所不容,就因为“政策性亏损”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而“政策性暴利”才是根本的、长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所有“政策性亏损”没有必要给予廉价的同情,而应该对那些“政策性暴利”予以更多的监督、预防和遏制。
许多垄断行业的企业,总是在不定期地亮出自己“政策性亏损”的账单,但是,有谁认真算过普通百姓“政策性亏损”的账单?因为物价上涨,收入降低,收不抵支,有许多百姓就会处于一种“生活亏损”的状态,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治不起病,要买房、上学、看病,搞不好就会倾家荡产,资不抵债。这几年,水电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在这种时候,工资收入并没有增长,暂时的节衣缩食,长远看就是透支健康、透支生命,这种典型的“生活亏损”,并非因为社会经济不景气造成的,而是扶持垄断行业、维护垄断价格,进行政策性调价的结果。所以,存在于普通百姓身上的这种“亏损”,才是一种真实的“政策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