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族
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
支族,是古代社会中,在大家族中,除嫡系以外的,父系直系血亲组成的小家族、和父系旁系血亲组成的小家族。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结成的社会单位,包括同一父系血统的几辈人。
来源
我国历朝历代以实行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享有建立、奉祀历代宗庙的特权,被称为“宗子”。
他的弟兄们则被称为“别子”、“支子”或“庶子”,仍属于原有的家族。到曾孙的后代,已满五代,古时奉行“五世而迁”,这时就要从宗子之族分出,作为一个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庙。
奉祀支子的庙叫做祖庙,标志这一分支始祖;支子的后代子孙另立宗庙,以标志这一分支从哪里来,那么这同祖庙的一支就称做“支族”。就是奉祀同一宗庙的家族分支,是以宗庙为中心聚集起来的人群,它是以父系血统关系为标准划分的。
亲属关系
父系直系血亲
父系直系血亲, 指父系亲属中,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正支嫡长系血亲,不包括直系姻亲。如指祖父、父亲、儿子、孙子、以及同理上下类推的血亲。但不包括祖母出身家族、母亲出身家族、妻子出身家族、儿媳孙媳出身家族的亲属。
父系旁系血亲
父系旁系血亲是相对父系直系血亲而言的,是指与自己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父系亲属,即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与自己同出一源的父系血亲。包括祖父的兄弟(从祖父)及其子孙,父亲兄弟(伯伯、叔叔)及其子孙、兄弟及其子孙、兄弟儿子(即侄子)及其子孙等长辈、平辈、晚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8 17:23
目录
概述
来源
亲属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