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撺,汉语二级字,读作撺(cuān)。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抛掷。
2.匆忙地做,乱抓:事先没准备,临时旋~
3.《撺 掇》(duo)怂恿,劝诱别人做某种事情:你就是~~他,他也不去。你自己不干,为什么~~我呢? 从旁鼓动人,如“他一再~~我学滑冰”。亦称“撺弄”、“撺怂”、“撺嗾”(“”、“弄”、“怂”、“嗾”均读轻声)。
4.(-儿)发怒,发脾气:他~儿了
详细字义
<动>
1.[方]∶抛;扔 [fling;throw]。如:撺箱(抛箱。宋元官府用箱子接纳状纸,告状人把状纸投入箱中,称撺箱)
2.匆匆忙忙地做 [do sth. In a hurry]。如:事前不做,临时现撺
3.长出 [grow]。如:撺茎(拔节)
4.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 [instigate]。如:撺哄(怂恿,哄骗)
5.[方]∶发怒,发脾气 [get angry]。如:他撺儿了
6.紧握。用同“” [hold]。如:撺拳拢袖
7.跳。用同“蹿” [spring]。如:撺行(奔跑)
8.逃走;乱跑 [escape]。如:撺行(奔跑)
9.用同“”。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就捞出 [quick-boil]。如:撺香螺;撺小鸡
10.用冰镩凿。用同“镩” [break ice with an ice pick;chisel]
常用词组
撺掇
cuānduo
[urge;eggon] 煽动;怂恿
告老兄且莫相撺掇。——朱熹《答陈同甫书》
他一再撺掇我学滑冰
他说他本来不想做,都是你撺掇他做的
1. 怂恿。《朱子语类》卷一二五:“ 子房 为 韩 报 秦 ,撺掇 高祖 入关。”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西游记》第三十回:“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 鲁迅 《呐喊·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 催逼;催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遂唤几箇小偻儸,传令教撺掇,隔着山门厉声叫:‘满寺里僧人听呵……得 莺莺 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你这边房子七八也待盖了,撺掇匠人,早些装修、油漆停当。”
3. 张罗,安排。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七出:“好姻缘,来辐凑,把你撺掇嫁一个好儿夫,那更效绸缪。”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你不知近日来宅院中小娘子要嫁得紧了,媒婆与他撺掇出门去,临行做对鞋谢媒婆。”《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一时庄家忙动,仗赖你娘子又好在厨房撺掇。”
4. 帮助。《水浒传》第二六回:“ 王婆 和那妇人谢道:‘难得 何九叔 撺掇,回家一发相谢。’”《平妖传》第十八回:“ 胡员外 大喜,拱手道:‘全仗学究扶持撺掇。’”
5. 古典戏曲乐器演奏术语。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请娘娘登盘演一回《霓裳》之舞……[正旦做舞][众乐撺掇科]”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再不去乔粧扮打拍撺掇,再不去戏台上信口开合。”
撺哄鸟乱
cuānhōng-niǎoluàn
[gather together to create a disturbance] 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
撺弄
cuānnong
[stir up] [口]∶撺掇
播弄,安排。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合仙》:“你和那 崔氏 女抛残午梦,亏了 洞宾子 撺弄天机。”
撺拳拢袖
cuānquán-lǒngxiù
[clench one's fist and roll up one's sleeves—prepare to fight] 握起拳头,挽起袖子。形容要动手打人的架势
出到大门外边,汪为露还撺拳拢袖要打那侯小槐。——《醒世姻缘传》
捏紧拳头,卷起袖口。形容准备动武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出到大门外, 汪为露 还撺拳拢袖要打那 侯小槐 。”
方言集汇
1.粤语:cyun3
English
hurry; to throw; to urge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韵会》《正韵》𠀤取乱切,音爨。掷也。
又《集韵》七丸切,音鋑。义同。
又俗谓诱人为非曰撺掇。
参考资料
字典.字典.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52
目录
概述
汉字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