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
宋代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作品原文
摸鱼儿⑴
淳熙己亥⑵,自湖北漕移湖南⑶,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⑷,为赋。
更能消⑸、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⑹,何况落红无数⑺。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⑻。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⑼,画檐蛛网⑽,尽日惹飞絮⑾。
长门事⑿,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⒀。千金纵买相如赋⒁,脉脉此情谁诉⒂?君莫舞,君不见⒃、玉环飞燕皆尘土⒄!闲愁最苦⒅!休去倚危栏⒆,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摸鱼儿:
词牌名。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
词牌。宋词以
晁补之《
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
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 :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⒂脉脉:绵长深厚。
⒃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⒄玉环飞燕:
杨玉环、
赵飞燕,皆貌美善妒。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⒅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⒆危栏:高处的栏杆。
⒇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白话译文
淳熙己亥年,我由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在小山亭设宴送别,我写下此词。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辛弃疾在此前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他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入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
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这“风雨”,正是象征金军的进犯;这“落红”,正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草迷归路”,正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
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
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
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
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
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
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名家点评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然终不加罪,可谓盛德也已。
宋·
张侃《拙轩集》卷五《揀词》:康可伯《曲游春》词头句云:“脸薄难藏泪,恨柳风不与,吹断行色。”惜别之意已尽。辛幼安《摸鱼儿》词头句云:“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之意亦尽。二公才调绝人,不被腔律拘缚,至“但掩袖,转面啼红,无言应得”与”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其惜別惜春之意愈无穷。……凡作文须是有纲目,如“君不见”三字,苏文忠公《满江红》,辛待制《摸鱼儿》用之。臧辛伯《贺吴荆南启》亦用之。
明·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李涉诗“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明朝携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辛用其意。
清·
许昂霄《
词综偶评》:“春且住”二句,是留春之辞。结句即义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意。“斜阳”以喻君也。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更能消几番风雨”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沈郁顿挫之致。起句“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又云:怨而怒矣!然沈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春且住”三字一喝,怒甚。结得愈凄凉、愈悲郁。……稼轩词,于雄莽中别饶隽味。如“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又“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多少曲折,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所以独绝古今,不容人学步。
清·
黄苏《蓼园词选》:辞意似过于激切。第南渡之初,危如累卵。“斜阳”句,亦危言耸听之意耳。持重者多危词,赤心人少甘语,亦可以谅其志哉。
清·
谭献《谭评词辨》:权奇倜傥,纯用太白乐府诗法。“见说道”句是开,“君不见”句是合。
清·
沈祥龙《
论词随笔》:感时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轩云:“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同甫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无穷感慨。
清·
张祥龄《词论》:词主谲谏,与诗同流。稼轩《摸鱼儿》,酒边《阮郎归》,鹿虔之“金锁重门”,谢克家之“依依宫柳”之属,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此固有之。但不必如张皋文胶柱鼓瑟耳。
清·李佳《
左庵词话》卷上:辛稼轩词,慷慨豪放,一时无两,为词家别调。集中多寓意作,如《摸鱼儿》云:“更能消、几番风雨……”又如:“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又如:“一番风雨,一番狼藉。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又如:“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又如:“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此类甚多,皆为北狩南渡而言。以是见词不徒作,岂仅批风咏月。
清·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张俊秦桧一班人。亡国之音,不为讽刺。……“算只有”三句是指张俊秦桧一流人。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
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
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