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
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
〔宋〕
叶适《黄文叔序》:“其序乡遂沟洫,辨二郑是非,凡一字一语,细入
毫芒,不可损益也。”
〔宋〕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至於考功取士,皆有所损益,行之数年,卒未见其成。”
〔汉〕
晁错《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疏》:“能以粟拜爵者,皆民之有馀者也。取有馀以给塞下之食,则富人有爵,而贫民损益于
征赋矣。”
三国〔蜀〕
诸葛亮《又与张裔蒋琬书》:“令史失赖厷,掾属丧杨顒,为朝中损益多矣。”
《世说新语·规箴》:“
何晏、邓颺令
管辂 作卦……颺曰:‘此老生之
常谈。’”南朝〔梁〕
刘孝标注:“圣人见阴阳之性,明存亡之理,损益以为衰,抑进以为退。”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读《易》至《损》《益》卦,
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